12.05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日本投降後,人民解放軍進入東北的初期,剛好是東北土匪普遍發展的一個時期,地區之廣,人數之多,聲勢浩大,對以鬍子聞名的東北來說,亦是歷史上從來所未有過的。而這些土匪與過去的鬍子有本質的差別,就是都與國民黨有聯繫,都是政治土匪。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所謂“政治土匪",意即這些武裝力量,絕大多數擁有國民政府頒發的“合法"委任狀。抗戰結束後,人民解放軍集中力量向東北發展,國民黨政府也亟欲自蘇軍手中接收東北。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這些“政治土匪”,一度嚴重打亂了人民解放軍在東北的部署,一方面,“政治土匪”多擁有國民政府的委任狀,當時東北民情,如林彪所言:“老百姓說八路軍與中央軍都是為老百姓的,彼此不打好了,並認為國民黨是中央,舊政權舊武裝的人員皆紛紛找國民黨接頭。我軍收編的舊武裝,一到與敵人接近時即叛變投敵。另一方面,“政治土匪“的戰鬥力也比較強,如哈爾濱西南之長嶺、懷德、乾安已為匪攻佔。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有鑑於“政治土匪”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人民解放軍根據地的建立,林彪曾致電中央,對東北工作的重心應做重大調整,“將作戰與群眾工作平置或倒置。我們意應以打土匪、做群眾工作、建立根據地為主。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林彪的意見與中央的意見出奇的一致。為肅清“政治土匪”,並建立群眾基礎,人民解放軍東北局還決定:“各旅劃分一個地區創造根據地,各派出約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眾工作。“各級黨、政、軍機關實行大精簡,各抽出約五分之三的幹部,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概下鄉做群眾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至1946年8月,東北地區的“政治土匪"基本上已被打散。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原名張樂山的“座山雕”,是比較典型的政治土匪。抗戰勝利後,張樂山一度打著曾參加抗聯的旗號,欺騙了原抗聯的一些千部,組成了一個旅的編制,接受了中共牡丹江軍區的收編。但是在國民政府進入東北後,張樂山迅即脫離中共率部投靠。

東北剿匪的大獲全勝和“座山雕”被俘前的真實境況


1947年2月,張樂山被俘獲。據《東北日報》當日的報道:“牡丹江分區某團戰鬥模範楊子榮等六同志,本月二日奉命赴蛤蟆塘一帶便裝偵察匪情,不辭艻苦,以機智巧妙方法,日夜搜索偵察,當佈置周密後,遂於二月七日,勇敢深入匪巢,一舉將蔣記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座山雕”張樂山以下二十五名幹部全部活捉,創造以少勝多殲滅股匪的戰鬥範例。戰鬥中摧毀敵匪窩棚,並繳獲步槍六支、子彈六百四十發、糧食千餘斤。"其時,東北絕大部分的“政治土匪”們已喪失了其在城鎮的據點,而轉入山溝密林。由此役繳獲之寒酸,亦不難看岀"座山雕"被俘前實際上已處於相當落魄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