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卷首语: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关国家盛衰,至生民休戚。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126、东昏侯萧宝卷。

萧宝卷之父萧鸾以阴谋手段篡夺帝位,滥杀先朝君臣,临死对萧宝卷说:"作事不可在人后!"萧宝卷禀承父训,宰辅大臣,稍不如意,即加以诛杀,逼得文官告退,武将造反,京城几度岌岌可危。南朝皇帝多奢侈腐靡,萧宝卷尤甚,在为仅四年,史上最著名的荒唐皇帝。

启示:

腐败亡国。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127、佛帝萧衍。

萧衍登位天子,民望所归,敢革时政,颇得人心,初期国家兴旺繁盛,为一明君。后期太过信仰宗教,企图以佛治民,至百官"缘饰奸谄,深害时政",奸邪小人纷纷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官场风气败坏,民间疾苦,国力衰败,而民怨终于为眼光锐利的侯景所利用。

武帝自受菩萨戒后,就严守戒律,一个万乘之尊的帝王,他的日常生活,清苦得如同一个苦行头陀。有时遇事繁忙不能在午前就食,一过午,就不吃了,穿的是布衣木棉,盖布被,垫莞席,足登草履,头戴葛布;一冠三年,一被二载。从五十岁起,便断绝房事,不饮酒,不取乐,除宗庙祭祀大会,或其他法事外,他从不举乐。他日理万机,勤于政事。在冬天须过四更方才就寝,夜深天寒执笔撰写,手皮为之破裂。他不但勤政而且爱民,亲近侍从,犯过者每多纵舍,每判一死刑,常常矜哀流涕。居小暗室殿,亦常理衣冠,暑夏炎热,而不褰袒,虽见内宫小臣,仍然如遇严宾,虽古之贤君,莫之能及。

梁武帝出家法名“冠达”,居同泰寺。晨撞钟,暮击鼓;宿清静禅房,食淡素斋餐。日间,诵经唱梵;午夜,修读佛经。起居安逸,心境恬淡,俨然一个真正的出家人。梁武帝以帝王之身,四次出家,在梁朝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他的倡导之下,梁朝信佛民众与日俱增,僧侣数量大大增加。佛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启示:

民心是安国之本。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128、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文选》的选录标准,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

启示:

文化传承方显华夏璀璨。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129、赵绰守法。

赵绰在隋代以执法不阿而名世。杨坚辅政后,以赵绰清正刚直,北周引荐为录事参军。隋文帝杨坚代周,闻赵绰清正刚直,就任命其为大理丞,不久后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司法机关大理寺的长官大理正。赵绰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法官,从不利用法官的特权以泄私愤。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启示:

舍身护法。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130、名将韩擒虎。

韩擒虎,隋朝开国名将。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伐陈先锋,直捣金陵,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韩擒虎从严整军经武,训练士卒,威信甚望。

启示:

从严治军。


承宇读史之《资治通鉴》小故事(126-1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