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渥巴錫的歸宿及其後裔


渥巴錫的歸宿及其後裔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部不堪沙俄的奴役和壓迫,在首領渥巴錫等人的率領下,33000戶169000多人,離開生活了140多年的額濟勒河(即伏爾加河)地區,舉部東歸。歷時8個月,行程萬里,於1771年6月底回到祖國,剩下10000多戶80000多人,完成了近代世界民族最後一次大遷徙。清政府對他們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隨同土爾扈特部回來的還有:在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時逃往伏爾加河地區的原土爾扈特部舍楞一支(是和鄂爾勒克叔父衛袞察布察齊的後裔),後被稱作新土爾扈特部;和碩特部貢格一支,被稱作新和碩特部,渥巴錫(是和鄂爾勒克的後裔)一支則被稱作舊土爾扈特部。

1771年9月13日,清政府一次封土爾扈特、和碩特等部落首領王公臺吉為汗、王、貝勒、貝子、輔國公、札薩克等42名,次月又將個別王公爵位進行調整,最後確定。

渥巴錫封為烏納恩蘇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落卓裡克圖汗(1774年去世);

策伯克多爾濟封為烏納恩蘇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落布延圖親王;

舍楞封為青色特啟勒圖新土爾扈特部落弻裡克圖郡王;

巴木巴爾封為畢錫酹勒爾圖郡王;貝勒2名:和碩特臺吉貢格(巴啟色特啟勒圖和碩特部落土謝圖貝勒)、舊土爾扈特臺吉默門圖(濟爾噶朗貝勒);

貝子5名:和碩特臺吉雅蘭丕勒(阿睦爾聆貴貝子),舊土爾扈特臺吉額默根烏巴什(巴雅爾圖貝子)、旺丹(鄂勒哲依貝子)、其布騰(伊特格勒貝子),新土爾扈特臺吉沙喇扣肯(烏察喇勒圖貝子);輔國公1名:舊土爾扈特臺吉拜吉湖;

札薩克一等臺吉2名:和碩特臺吉吉諾海、舊土爾扈特臺吉伯爾哈什哈;另封新舊土爾扈特、和碩特閒散一等臺吉9名、二等臺吉9名、三等臺吉3名、四等臺吉8名。以上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札薩克臺吉、輔國公均世襲罔替。“內外札薩克及閒散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札薩克臺吉、塔布囊等準其將長子預保報部給予加銜,以備將來襲爵,其汗、親王之子授為公品級頭等臺吉,郡王、貝勒之子授為頭等臺吉,貝子、公之子授為二等臺吉,札薩克之子授為三等臺吉均於ú渴庇剎孔嚶櫨Φ悶芳丁?amp;rdquo;汗歲俸銀2500兩、綢緞40匹;親王歲俸銀2000兩、綢緞25匹;郡王歲俸銀1200兩、綢緞15匹;貝勒歲俸銀800兩、綢緞13匹;

貝子歲俸銀500兩、綢緞10匹;鎮國公歲俸銀300兩、綢緞9匹;輔國公歲俸銀200兩、綢緞7匹;札薩克臺吉、塔布囊歲俸銀100兩、綢緞4匹。除此還按爵位高低領有額定的人丁“內外札薩克汗、親王給隨丁60名,郡王50名、貝勒40名、貝子35名、公30名、頭等臺吉塔布囊15名、二等臺吉塔布囊12名、三等臺吉塔布囊8名、四等臺吉4名。”隨丁是封建主的家奴。1775年9月(乾隆四十年8月26日),清政府在新舊土爾扈特、和碩特部設盟,任命正副盟長(盟長由臺吉以上的貴族擔任),“皆將土爾扈特、和碩特臺吉等選任盟長、副盟長,編設札薩克、旗分、佐領,鑄造印信。”舊土爾扈特為烏納恩蘇珠克圖盟,下分南北東西4盟,南路,在喀喇沙爾城以北裕勒都斯草原,設4旗(汗旗、左旗、中旗、右旗)54個蘇木13678人;

渥巴錫長子策琳納木札勒(烏納恩蘇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落卓裡克圖汗)為盟長,受喀喇沙爾參贊大臣管轄,這就是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境內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的來源;北路,在和博克薩里一帶,設3旗(北路旗、左旗、右旗)14個蘇木11709人,封策伯克多爾濟(烏納恩蘇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北部盟長)為盟長,屬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管轄,歸伊犁將軍節制,這就是現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蒙古族人民的來源;東路,在濟爾噶郎河流域(今烏蘇市境內)一帶,設2旗(右旗、左旗)7個蘇木1220戶,封巴木巴爾為盟長,屬庫爾喀喇烏蘇辦事大臣管轄,歸烏魯木齊都統和伊犁將軍節制,這就是今天烏蘇市一帶蒙古族人民的來源;

西路,在晶河(今精河縣)一帶,設一旗4個蘇木近3000人,封默門圖為盟長,隸屬伊犁將軍節制,這是今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溫泉一帶蒙古人民的來源。

新土爾扈特部舍楞一支,在阿爾泰山布勒罕河(今布爾根河)一帶,為青色特啟勒圖盟,設2旗(新右旗、新左旗)3個蘇木,並附新和碩特部1旗1個蘇木,共1000餘人,舍楞為盟長,屬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歸定邊左將軍節制,是今阿勒泰地區布爾津、富蘊、青河一帶蒙古族人民來源的一部分,其中的新右旗、新左旗3個蘇木210戶2000餘人於1913年8月1日在親王密什克棟固魯布(袁世凱於1912年10月晉升)的率領下遷往孚遠(今吉木薩爾縣)一帶遊牧。新和碩特部等為巴啟色特啟勒圖盟,附於舊土爾扈特部南路,轄3旗(中路中旗、中路左旗、中路右旗)10個蘇木(旗之下掌管基層軍事、行政事務、率領兵丁的“佐”,意為“箭”)5174人。

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區的蒙古族人民與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參加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革命鬥爭----“三區革命”。1954年7月1日、7月14日、9月6日,分別建立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新疆蒙古族地區得到的具體落實和充分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