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兒推拿,如何才能提高臨床效果?

小兒推拿阿寶老師

我在臨床帶教培訓和家長諮詢中發現,一些從事小兒推拿的同學,還有很多家長,由於種種原因未取得應有療效,於是迷惘懷疑、甚至產生放棄小兒推拿的思想。我認為影響小兒推拿臨床療效的,主要有6個方面的問題。


一、辯證失誤

由於小兒無七情六慾,病因較單一,或受外感,或為飲食所傷,或先夭不足,患病以發育障礙及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為多,很容易給人以錯覺,認為小兒疾病單純,不需辨證或無證可辨。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髓,學習小兒推拿最難的也是辯證。不學習中醫基礎理論,想做好小兒推拿很難!就小兒腹瀉而言,很多媽媽問我:腹瀉怎麼推拿,取什麼穴?我就無從回答。如果反覆詢問回答,我又分身乏術,沒有時間。外感有風寒、暑熱、溼熱、寒溼之不同,內傷有脾虛、腎虛之異, 更兼飲食所傷、驚風所致。若不明辨,無的放矢,恐犯虛虛實實之誡。

二、取穴不準

客觀上,由於小兒推拿穴位眾多,穴位間距很近,穴位形態多樣,有點、線、面之不同,它們又分佈於表面積比成人小得多的幼小肢體上,稍不留意,就會取穴不準。

如二人上馬與精寧穴, 一般用掐法或指端揉, 以減少接觸面積, 準確取穴,若誤用螺紋面,則可能一指覆二穴,又如前臂撓側一線為三關, 尺側一線為六腑,正中線上是天河水。

三、配穴不當

若穴位過多過雜, 小兒皮部經氣的感應就不專一。加之每穴推拿時間相對縮短,達不到閡上刺激,療效必然降低。
我認為正確的配穴方法來自正確的辨證。推拿可分別選擇針對病因、病位、病勢的穴位,再佐以治標之效穴,共組處方。如:風寒犯肺之咳嗽,可以外感四大手法,一窩風等,此為實證;若鼻流清涕加揉迎香或黃蜂入洞,寒戰高熱加清天河水,咳而痰多加揉掌小橫紋等。

四、亂用手法

《動科鐵鏡》所言:“不諳推拿揉掐,亂用須添一死”。

那麼, 小兒推拿的時間到底多少合適?我認為可從兩方面考慮:

其二, 根據患兒的感應, 即得氣與否來判斷。一般而言,患兒得氣時可有矢氣、腸鳴、呢氣、安寧、微汗出、面微紅等表現, 醫者指下有較推前或澀滯、或柔軟、或微微發熱之感。當然,對於小兒腹劇痛、高熱驚風、昏迷等的救急或特殊穴位和手法的操作,如拿列缺,拿肚角,揉囪門等又當別論。

六、忽視調神

學習推拿手法首先要形似,穴位準確,均勻、柔和、輕快、持久,其次才是氣達,做到心到,意到,手到,達到心手合一的高境界。儘可能使患兒處於清醒、安寧、神機暢運、感應靈敏的狀態,這是取得臨床療效的內在因素。因為哭鬧時, 患兒手足躁動, 皮膚收縮,胸腹緊張, 呼吸加速,神浮而不寧,感應性降低。以上6個環節互相聯繫, 缺一不可!喜歡就關注“張家綱小兒推拿”,助力寶寶更健康!


張家綱小兒推拿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一線小兒推拿臨床工作的小兒推拿師和長期臨床帶教小兒推拿學員的業內人士我感覺做小兒推拿要想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必須要做到三到:


一是心要到,做小兒推拿一定要用心去做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二是意要到,就是說做小兒推拿要有意念,做過小兒推拿的朋友都知道,小兒推拿的穴位很特別,同樣是一個穴位用於不同的病症其作用的側重是不一樣的,比如上三關這個穴位他有溫補作用,一個外感風寒的孩子我們用上三關是驅寒作用,也就是利用它的溫性作用,而另外一個長期生病住院的孩子我們也要給他上三關,但是這時候我們是取它的補益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推拿師在運用這個穴位時樹立一種意念,這次用這穴位要達到哪種目的!

三是神要到,所謂神要到是說我們在推拿過程中不要三心二意,要專心致志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另外小兒推拿效果的好壞取決於三方面的共同原因!一是正確的辯證,二是合理的配穴,三是操作手法一定要到位!這三點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會有效果!這是我多年前從事這個行業總結出來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