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治庸·战“疫”│疫情期间的非言语表达人际沟通!

治庸·战“疫”│疫情期间的非言语表达人际沟通!



亲爱的战友,看到这段手语时,您是否和所有人一样,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动。风未吹就春风拂面,花未开却花香扑鼻,整个过程中大家未多言一句,屏前的我们却能一点不少的收到这份情谊。这,就是人际沟通中非言语表达的精妙所在。人类学家博威斯特在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研究发现,在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中,语言传递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平均份额还不到35%,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形式传递(如图所示)。

治庸·战“疫”│疫情期间的非言语表达人际沟通!

疫情的确引发了我们生活上的许多不便甚至困难:人与人之间“我看诸君多病毒,料诸君看我也如是”,话不敢多说;如沐春风的笑脸被口罩遮的严实,很多时候你分不清,对方是在冲你笑,还是人家自己眯了下眼睛;偶尔打招呼忘记了,手都伸出去了,对方迟疑着不敢跟你握上,尴尬到周围的空气都要凝固。在现实问题面前,想要不焦虑,似乎也不太现实。人际沟通的焦虑正是来自于疫情所引发的不确定感,以及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方式被打乱。有的人会感觉到秩序感正在崩塌,内心常常处在苦闷之中。以往压力大时,或约三五好友吃饭喝茶、话逢知己压力顿除;或和家人相互依偎、西窗煎烛温暖倍增;或和球友相互碰撞、奔跑驰骋挥洒汗水欢乐……然而,这些常规方式在当前隔离病毒的严峻形势下几乎都化为泡影,令人何等憋闷!

治庸·战“疫”│疫情期间的非言语表达人际沟通!

由此细细看来,疫情影响的何止是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民生与经济?它同时还破坏了人类的基本需求:安全感、信任感、控制感、自尊和人际关系。然而越是如此,越是要重视心理需求,这正是支撑我们度过艰难的关键。这时候,重新调整、掌握生活的节奏和表达方式,是有效降低焦虑和憋闷等不良情绪的积极办法。人际交往,从来都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有的人不能见面,就通过网络,选择视频或语音聊天。聊天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家人、朋友、同学在此表达对彼此的牵挂。尤其是隔离在家的人,更需要有人际归属感,增强社会连接感。在非常时期人际交互受限的情况下,我们尝试努力打破以往靠言语表达的惯性,灵活使用非言语表达方式,同样可以实现良好的人际沟通和情感表达效果。当生活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一个促成我们学会“不用说话也能沟通”,从而成为人际沟通达人的好机会,就在我们面前!

治庸·战“疫”│疫情期间的非言语表达人际沟通!

亲朋知己,天涯比邻,隔离病毒,不隔离心;下次见面,碰肘礼走一个?

视源:红河州公安局政治部、省厅红河战训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