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平安拿50亿买自家股票,3.35万员工获益!"人海战术"改革有阵痛

平安拿50亿买自家股票,3.35万员工获益!


别人家的孩子很气人的,别人家的公司更气人。


3月4日,中国平安(以下简称平安)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该公司斥资约4.9376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614.9396万股,最低成交价格为79.91元/股,最高成交价格为80.49元/股。


而前一天(3月3日),中国平安已经斥资约5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626.28万股。


两天出手约10亿元回购自家股票!


再看3月1日平安发布的公告:截至2020年2月29日,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57,594,607股,已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约5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其中,涉及的"两计划"惠及3.35万员工。


平安3月2日发布公告称:本公司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均包含本数)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A股股份,本次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本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包括但不限于本公司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的长期服务计划。


而这次回购期限为自2019年4月29日至2020年4月28日


平安拿50亿买自家股票,3.35万员工获益!


平安是否还会继续回购自家股票?备受市场关注。


01


首先,要说一说平安的惠及3.35万员工的"两计划"。


3月1日,平安发布了两份公告。


一个是关于2020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一个是关于2020年度长期服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


第一个公告,涉及平安2015年通过的《关于实施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议案》。


据披露,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2月27日,该公司核心人员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购买本公司股票7,955,730股,成交金额约为6.38亿元。


此次回购涉及平安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人员1522人。


第二个公告,涉及平安2018年通过的《关于审议实施长期服务计划的议案》。


据披露,该长期服务计划于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2月28日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购股,共购得平安A股股票49,759,305股,成交金额约为39.87亿元。


此次回购涉及平安2020年度长期服务计划的人员共32022人。


平安拿50亿买自家股票,3.35万员工获益!


也难怪看到平安最近的操作,不少人会感慨:又是别人家的公司。


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要不要也跟着抄底呢?


02


这就需要了解,平安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客观来说,如今的平安不再是一家单纯的保险公司,尽管保险业务依然是大头。


从近十年来看,平安今年是破天荒早早在2月份就公布了2019年的年报。


在公司概览介绍中,赫然写着"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其本身定位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家险企。


从其业务划分来看,主要有两大板块,一是大金融资产,二是大医疗健康。但保险业务依然最重要,其营收占集团营收比例超60%。


平安拿50亿买自家股票,3.35万员工获益!


从财报的数据来看,有好学生交作业的既视感。


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329.55亿元,同比增长18.1%,营运ROE为21.7%;归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4.07亿,同比增长39.1%。


现金分红方面,全年向股东派发股息每股现金2.05元,同比增长19.2%;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股息支付率(不含现金回购)为28.1%。


保险和银行业务,两大摇钱树利润都是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889.50亿元,同比增长24.7%。


个人客户数达2亿,新增客户3,657万,其中40.7%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


平安产险实现营运利润209.52亿元,同比增长70.7%。


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281.95亿元,同比增长13.6%。


同时,2019年,平安首次实施了50亿元A股股份回购。


但也有表现不尽人意的地方。


03


第一是,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2019年的营运利润税前同比增幅下降明显。


平安拿50亿买自家股票,3.35万员工获益!


2019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税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仅为2.6%!


翻看前几年的财报,会发现2018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税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为34.5%;2017年该项同比增长也高达35.3%。


更为直接的数据是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偏差及其他同比下降52.2%。


财报中对此也给出了解释:主要由于公司持续加大科技、队伍建设等战略投入,以及保单继续率短期波动导致营运偏差下降。


平安的保险代理人人数之多,众所周知。蜜友们身边恐怕都能找出一个甚至是几个平安保险业务的代理人。


据平安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寿险代理人规模达141.74万!


平安做保险,其"人海战术"长期是备受诟病。一方面,"人海战术"确实帮它实现了快速占领市场;另一方面,也因为保险人员自保件、"人情单"等问题招致了不少人的反感,且增加了平安本身的人力成本。


2019年,平安想转变这个"不良"形象,同时对代理人清虚和招募加强了管理。


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代理人规模达116.69万人,相比2018年末,减少了25.06万人!


这个力度不可谓不大。不过,改革总是盼随着阵痛,减少25万多人,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税前营运利润同比明显下滑,也就能很好理解了。


也正因为如此,2019年三季度,平安在同样交出一份好作业之后,股价却出现了连续下跌。


04


第二是,保险行业非常重视的保单继续率(见今日词汇),2019年平安也出现了下滑。

平安拿50亿买自家股票,3.35万员工获益!

无论是13个月还是25个月的保单继续率都出了下滑。


保单继续率下滑,简单来说,反应的就是大家愿意买保险的意愿或能力降低了。比如,小明去年给自己买了50万的寿险,今年到交保费的时候,他拿不出这笔钱继续交保费了……


平安保单继续率的短期波动,这又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脱退差异及其他同比下降37.1%。


第三,就是平安最近几年特别看重的科技板块。


2019年,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821.09亿元,同比增长27.1%;净利润为35亿元。看上去很不错,可惜有但是。


但是,对比2018年,科技业务板块给平安贡献的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5.1%!营运利润也同比也大幅下滑48.49%。


一份342页的财报,如果不仔细看,就很容易仅仅聚焦到所谓的靓丽的成绩上。如果不对比看,也很难发现问题。


当然,中国平安作为一个超级巨无霸,有保险、银行两棵摇钱树,不可否认是一家好公司。


但是,改革的过程中,也会难受。了解清楚了,也明确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决定要不要投资,才比较靠谱。


最近在某投资网站看到有人分享投资平安的经历,洋洋洒洒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却因为抄作业一把梭,最终拿不住,自动上交了一把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