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平安拿50億買自家股票,3.35萬員工獲益!"人海戰術"改革有陣痛

平安拿50億買自家股票,3.35萬員工獲益!


別人家的孩子很氣人的,別人家的公司更氣人。


3月4日,中國平安(以下簡稱平安)在港交所發佈公告,該公司斥資約4.9376億元回購公司A股股份614.9396萬股,最低成交價格為79.91元/股,最高成交價格為80.49元/股。


而前一天(3月3日),中國平安已經斥資約5億元回購公司A股股份626.28萬股。


兩天出手約10億元回購自家股票!


再看3月1日平安發佈的公告:截至2020年2月29日,該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57,594,607股,已支付的資金總額合計人民幣約50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其中,涉及的"兩計劃"惠及3.35萬員工。


平安3月2日發佈公告稱:本公司擬使用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均包含本數)的自有資金回購公司A股股份,本次回購股份將全部用於本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包括但不限於本公司股東大會已審議通過的長期服務計劃。


而這次回購期限為自2019年4月29日至2020年4月28日


平安拿50億買自家股票,3.35萬員工獲益!


平安是否還會繼續回購自家股票?備受市場關注。


01


首先,要說一說平安的惠及3.35萬員工的"兩計劃"。


3月1日,平安發佈了兩份公告。


一個是關於2020年度核心人員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的公告,一個是關於2020年度長期服務計劃完成股票購買的公告。


第一個公告,涉及平安2015年通過的《關於實施核心人員持股計劃的議案》。


據披露,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2月27日,該公司核心人員持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完成購買本公司股票7,955,730股,成交金額約為6.38億元。


此次回購涉及平安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核心人員持股計劃的人員1522人。


第二個公告,涉及平安2018年通過的《關於審議實施長期服務計劃的議案》。


據披露,該長期服務計劃於2020年2月24日至2020年2月28日通過二級市場完成購股,共購得平安A股股票49,759,305股,成交金額約為39.87億元。


此次回購涉及平安2020年度長期服務計劃的人員共32022人。


平安拿50億買自家股票,3.35萬員工獲益!


也難怪看到平安最近的操作,不少人會感慨:又是別人家的公司。


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動,要不要也跟著抄底呢?


02


這就需要了解,平安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客觀來說,如今的平安不再是一家單純的保險公司,儘管保險業務依然是大頭。


從近十年來看,平安今年是破天荒早早在2月份就公佈了2019年的年報。


在公司概覽介紹中,赫然寫著"平安致力於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型個人金融生活服務集團",其本身定位也不再僅僅侷限於一家險企。


從其業務劃分來看,主要有兩大板塊,一是大金融資產,二是大醫療健康。但保險業務依然最重要,其營收佔集團營收比例超60%。


平安拿50億買自家股票,3.35萬員工獲益!


從財報的數據來看,有好學生交作業的既視感。


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329.55億元,同比增長18.1%,營運ROE為21.7%;歸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94.07億,同比增長39.1%。


現金分紅方面,全年向股東派發股息每股現金2.05元,同比增長19.2%;基於歸母營運利潤計算的股息支付率(不含現金回購)為28.1%。


保險和銀行業務,兩大搖錢樹利潤都是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營運利潤889.50億元,同比增長24.7%。


個人客戶數達2億,新增客戶3,657萬,其中40.7%來自集團五大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


平安產險實現營運利潤209.52億元,同比增長70.7%。


平安銀行實現淨利潤281.95億元,同比增長13.6%。


同時,2019年,平安首次實施了50億元A股股份回購。


但也有表現不盡人意的地方。


03


第一是,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2019年的營運利潤稅前同比增幅下降明顯。


平安拿50億買自家股票,3.35萬員工獲益!


2019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稅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僅為2.6%!


翻看前幾年的財報,會發現2018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稅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為34.5%;2017年該項同比增長也高達35.3%。


更為直接的數據是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運偏差及其他同比下降52.2%。


財報中對此也給出瞭解釋:主要由於公司持續加大科技、隊伍建設等戰略投入,以及保單繼續率短期波動導致營運偏差下降。


平安的保險代理人人數之多,眾所周知。蜜友們身邊恐怕都能找出一個甚至是幾個平安保險業務的代理人。


據平安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安壽險代理人規模達141.74萬!


平安做保險,其"人海戰術"長期是備受詬病。一方面,"人海戰術"確實幫它實現了快速佔領市場;另一方面,也因為保險人員自保件、"人情單"等問題招致了不少人的反感,且增加了平安本身的人力成本。


2019年,平安想轉變這個"不良"形象,同時對代理人清虛和招募加強了管理。


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代理人規模達116.69萬人,相比2018年末,減少了25.06萬人!


這個力度不可謂不大。不過,改革總是盼隨著陣痛,減少25萬多人,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稅前營運利潤同比明顯下滑,也就能很好理解了。


也正因為如此,2019年三季度,平安在同樣交出一份好作業之後,股價卻出現了連續下跌。


04


第二是,保險行業非常重視的保單繼續率(見今日詞彙),2019年平安也出現了下滑。

平安拿50億買自家股票,3.35萬員工獲益!

無論是13個月還是25個月的保單繼續率都出了下滑。


保單繼續率下滑,簡單來說,反應的就是大家願意買保險的意願或能力降低了。比如,小明去年給自己買了50萬的壽險,今年到交保費的時候,他拿不出這筆錢繼續交保費了……


平安保單繼續率的短期波動,這又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脫退差異及其他同比下降37.1%。


第三,就是平安最近幾年特別看重的科技板塊。


2019年,平安科技業務總收入821.09億元,同比增長27.1%;淨利潤為35億元。看上去很不錯,可惜有但是。


但是,對比2018年,科技業務板塊給平安貢獻的淨利潤為140億元,同比大幅下滑75.1%!營運利潤也同比也大幅下滑48.49%。


一份342頁的財報,如果不仔細看,就很容易僅僅聚焦到所謂的靚麗的成績上。如果不對比看,也很難發現問題。


當然,中國平安作為一個超級巨無霸,有保險、銀行兩棵搖錢樹,不可否認是一家好公司。


但是,改革的過程中,也會難受。瞭解清楚了,也明確了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再決定要不要投資,才比較靠譜。


最近在某投資網站看到有人分享投資平安的經歷,洋洋灑灑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卻因為抄作業一把梭,最終拿不住,自動上交了一把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