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三國演義》諸葛亮是千古名相,這是歷史形成和認定的。但是有些人否認他的歷史功績,認為他輔佐劉備雖取得三足鼎立的成績,但終究沒有統一漢朝,六出祁山確被司馬懿拖死了。他們沒有分析主次關係,他必竟是一個丞相,有些重大的事情只能提建議,沒有多大的決定權,因此限制了他的聰明智慧和軍事才能。今天就我的淺見重新回頭來看一下。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諸葛亮(葛亮181年一234年10月8號),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大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蜀漢成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免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分明,與東吳聯盟,改善西南各族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

建興十二年(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候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鄉王。

諸葛亮一生功勳卓著,終因北伐曹魏政權沒有成功“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為後人留下遺憾。可是在這個方面有些人確認為諸葛亮的才能不敵曹氏父子,可是他們確沒有區分時代背景。曹操父子大權在握,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諸葛亮在劉備領導之下,軍事才能受到了轍肘,失去了很多機會,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這就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宿命,非人力可為也。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跟劉備分析了當前形勢,推心置腹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了,即歷史上有名的“隆中對”,他首先分析了曹操和孫權雙方的軍事力量,並說“曹操在北方,已經擁有百萬大軍,挾持天子以令諸侯,這個人現在你不可以跟他對抗;孫權佔據江東,己經有三代,而且江東地方緊鄰長江天險,民心所向,這個人目前你可以跟他結盟,作為盟友,你不要侵犯他。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諸葛亮說,目前最可以利用的地方是荊州,荊州地區劉表集團,北有漢水和沔水可以作依靠,西邊聯接巴郡、蜀郡,地勢十分險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基地。如今佔據荊州的劉表懦弱而無能,你可以奪取荊州作為起家的地盤,如果你現在不奪,將來也會被其他的人奪去。在這個方面諸葛亮後來再三強調,但劉備不聽,而是以劉表是宗宗關係不好奪走。失去了立足的機會,後來被曹操、孫權幾次奪走易手,諸葛亮乘曹軍和東吳殺得天昏地暗的時候再用計派趙雲、關公,奪得了荊州,孫權周瑜反說劉備諸葛亮乘人之危奪走了荊州,再三向劉備討要,還落得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尷尬境地。由於沒有聽從諸葛亮多次建議從劉表手上佔領荊州,後來為這個荊州成了曹操和孫權的敵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為了一個荊州,劉備失去了關羽、張飛,為了報仇,劉備沒有同諸葛亮商量,意氣用事,充忙統領七十萬大軍進攻東吳,沿途擺了幾百里長蛇陣,完全違背了用兵之道,最後被東吳小將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在這次戰役中,劉備沒有任何軍事常識,基本上將諸葛亮千難萬險中打下的基礎敗完了,幸虧諸葛亮擺了一個“八卦陣”才阻止了東吳得勝的大軍乘勝攻擊。八月,劉備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故去,否則必能阻止陛下東征之舉。”可見劉備對東吳用兵是意氣用事,完全沒有同諸葛亮商量,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失誤啊!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中國古話“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劉備的所謂仁慈就不應該承擔這大的重任,與曹操爭雄,與孫權爭雄,他的軍事才能不僅不及曹操十分之一,而且也不是孫權的對手。當年如果劉備聽信了諸葛亮的話,即使劉表是宗親也可以帶諸葛亮登門向劉表說明目前形勢的嚴峻,劉備、劉表達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其實劉表當時有意將所屬地盤都交與劉備託管,劉備裝仁義之態一再推遲,失去了難得之機遇。即使諸葛亮再大的才幹也經不起劉備這樣大筆折騰,最後吃了大虧,反而東吳佔住了道義上的名義,是奪回來荊州,反而說劉備背信棄義,借荊州不還,是用軍事力量奪回來的,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最後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受命於危難之時,表態忠心輔佐劉備的無能的兒子劉禪,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定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為止”他確實履行了他的諾言。為了蜀漢諸葛亮竭盡畢身精力,食少事繁活活累死的。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千古名相功勳永在!


諸葛亮死後30年,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伐蜀。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保衛戰中戰死沙場!諸葛亮一家滿門忠烈,光照天下,日月同輝!

用杜甫的一首詩作結吧!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