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大明王朝的首輔(九)徐有貞

大明王朝的首輔(九)徐有貞

徐有貞(1407年——1472年),字元玉,號天全,江蘇省蘇州人。他是明朝的政治家和雜學家,涉及天文、地理、星象、歷史、水利、陰陽等方面,甚至還包括方生方術。

陳循被罷免之後,高榖代理了月餘的首輔之職,但僅僅只是過度而已。之後,徐有貞正式接任大明朝第九任內閣首輔。不過,徐有貞無論從德行還是能力上,都要遜色於前幾任首輔。

明朝的內閣大臣,基本上都是進士出身,授翰林編修後開始苦熬資歷若干年,尋找機會方能出頭,徐有貞也不例外。

1449年時,明朝爆發了影響深遠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代宗朱祁鈺繼承大統。

朱祁鈺匆忙即位後,所要面對的第一件事便是北京城是守是棄的問題。徐有貞根據自己的星象學說,極力主張都城南遷,認為此舉必能永保大明江山。這一荒誕不稽的說辭,遭到滿朝文武的嘲笑,就連明代宗都認為他昏庸誤國。

大明王朝的首輔(九)徐有貞

之後,在於謙、陳循等人的力挽狂瀾下,明朝上下眾志成城,終於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趕跑了元蒙的殘餘瓦剌部,捍衛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眼看自己手中的籌碼成了廢帝,朱祁鎮這個人質也沒多少剩餘價值可以壓榨了。為了故意羞辱明朝,瓦剌首領也先不懷好意的釋放了舊帝朱祁鎮。就這樣,朱祁鎮灰溜溜的回到北京,被明代宗尊為太上皇,完全喪失了統治權,成了後宮的一枚閒子。

而對於徐有貞,依據星象主張南遷的提法,成為了他一生的汙點和別人的笑柄,在代宗的朝中,逐漸孤立無援,多年都不得晉升。但是,功利心極重的徐有貞,立即決心投靠首輔陳循,希望能得到扶持。

1457年,明代宗朱祁鎮病重,朝中不得志的石亨和張軏等人,聯合太監曹吉祥,暗中串聯籌謀,欲迎明英宗朱祁鎮復辟稱帝。徐有貞在代宗時期不被重用,一看有機可乘,立即開始輔保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

明英宗成功復辟後,立即開始犒賞有功之臣。徐有貞因支持復辟有功,被授翰林院大學士並取代于謙出任兵部尚書,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成了新一任的內閣首輔。

長久以來,徐有貞一直感覺自己屈居於謙等人之下,政治抱負和理想不能舒展,憋屈的很!現在,自己終於掌權了,他立即開始秋後算賬的行動。

在徐有貞的暗中支持下,群臣們開始上奏,一致彈劾于謙等主戰派。明英宗朱祁鎮認為,于謙雖然擁立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即位,但是北京保衛戰中的確功不可沒,守護了大明的江山。但是,首輔徐有貞卻振振有辭,聲稱“不殺于謙,復辟無名”。

大明王朝的首輔(九)徐有貞

明英宗無奈,只好下令暫時收押于謙,待風頭過後就將他罷官歸鄉。可惜!徐有貞不幹。他繼續汙衊于謙存有不臣之心,甚至還有謀反的嫌疑。經查無實據後,徐有貞還不罷休,竟然上奏:“雖無顯,意有之”,最終使得於謙含冤被殺。也因為此事,後世甚至把明朝的徐有貞和宋朝的秦檜相提並論。

收拾完了于謙,徐有貞順帶還將曾經有恩於自己的前任內閣首輔陳循,也遠遠的發配流放了。

哲學上講,矛盾無處不在。解決了于謙、陳循這些個矛盾外,徐有貞將目光落在了與他一同參與“奪門之變”的同盟內部。他與石亨、曹吉祥等復辟功臣們也徹底翻臉,又開始了激烈的相互傾軋和政爭。

這次,明英宗沒有再支持他,任職首輔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徐有貞就被下旨罷免,遠遠流放到雲南的保山,削職為民。

個人認為,徐有貞此人精明,有小才,但心胸太窄,格局太小。明英宗也算是逐漸認清了他的本來面目,認為他真的不能勝任首輔一職。說到底,首輔是給皇帝打工的,是給皇帝處理矛盾的,而不是像徐有貞一樣,天天給皇帝制造矛盾。

之後,石亨因罪被殺,徐有貞一心祈盼被明英宗再度起用,日日佔卜卦,夜夜觀星象。可惜!明英宗再也沒有起用他,只是赦免其罪,準其返鄉養老。

眼見覆出無望的徐有貞,在回到家鄉江蘇吳縣後,整日縱情山水和筆墨之間,多次到宜興等地遊覽,題詞作畫。 

大明王朝的首輔(九)徐有貞

徐有貞的書法堪稱一絕,尤其擅長行書和草書,筆法蒼勁豪放,收放自如,頗有米芾的神韻。傳世作品有《別後帖》書札,今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472年,徐有貞在家鄉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