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李鸿章一生的对手,最终战胜了李鸿章,结果却将大清带向灭亡

提起晚清史,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晚清的“裱糊匠”李鸿章,提起李鸿章就不得不提起甲午中日战争了。表面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清政府腐朽无能造成的,但实际上甲午战争的失败,是由晚晴朝廷上两位重臣的间隙间接导致的,晚晴政局可谓是步步惊心,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岌岌可危,慈禧太后本来就是个能折腾的女人,在对外战争方面一向是虚与委蛇,此时朝廷上的两位重臣还闹出了别扭,这俩人就是李鸿章和翁同龢。

李鸿章一生的对手,最终战胜了李鸿章,结果却将大清带向灭亡

作为晚清重臣的李鸿章与翁同龢为什么会闹别扭呢?李鸿章与翁同龢的恩怨要从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说起。翁同书当年任出任安徽巡抚时驻守定远,但作为安徽巡抚的翁同书却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中节节失利,导致城池丢失。后来捻军与太平天国合作,朝廷令翁同书戴罪立功,围剿太平天国和捻军,和捻军合作的太平天国异常凶猛,作为围剿叛军首领的翁同书却不战而逃。

当时担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看此情景,对翁同书连续失守城池感到十分不满,就想弹劾翁同书,但翁氏家族在朝中很有势力,想弹劾翁同书并不容易,稍有不慎,就会惹祸上身。此时作为曾国藩门生的李鸿章就主动替老师曾国藩弹劾翁同书,李鸿章的弹劾奏折到了京城后,慈禧大怒,立马判处翁同书死刑,但侥幸留下一命,最后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新疆。而翁同龢的父亲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活活被气死,翁家至此一蹶不振。翁同龢认为李鸿章不顾情面害死他的兄长和父亲,所以就跟李鸿章结下了恩怨,两人开始了到死也没有罢休的互相攻击。

李鸿章一生的对手,最终战胜了李鸿章,结果却将大清带向灭亡

之后翁同龢成为了帝师,成为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之一,翁同龢一心想将李鸿章置于死地。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这是关系大清命运的重要举措之一,都知道这需要大量银子的。而之后翁同龢成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他在北洋海军的建设上处处掣肘,本来北洋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无论各方面在亚洲都是最先进的,当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登上中国战舰,看到北洋海军如此威武,沉默不语,后来十年之后,由于翁同龢的处处掣肘,北洋海军竟然没有再添置一艘战舰和武器,李鸿章每次打报告向户部要钱,结果都被掌管户部的翁同龢一一拒绝。若真是财政困难也无可厚非,不给北洋水师拨款,但是慈禧太后颐和园的工程,户部的银子供应却从未断过。

当时北洋舰队的海军顾问德国工程师汉纳根,早在甲午战争两年前就建议李鸿章购买德国可虏伯厂制造的大开花弹,以供战舰上的大炮使用。李鸿章已经同意军队要购买这批开花弹,最后却没有实行,原因同样是翁同龢不给钱,说是没用浪费钱。后来北洋水师预订下来的高速巡洋舰因朝廷拨款迟迟下不来,也被日本人抢先购买走了(就是甲午海战中日本主力战舰吉野号)!而日本经历明治维新之后,全国军民上下一心,很快就赶上了北洋海军。

李鸿章一生的对手,最终战胜了李鸿章,结果却将大清带向灭亡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深知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差距,主张避战。而翁同龢却带着他的同党在慈禧面前说北洋海军不能白养活,要拉出去打一仗,看看北洋水师战力怎么样。后来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李鸿章成了国人痛骂的对象,翁同龢却暗自窃喜。在北洋海军与日军硬着头皮打仗的时候,翁同龢还在为慈禧的寿辰花大价钱购买南洋红木。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最终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七十老翁,蒙汉奸之恶名,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何曾遭受过此等奇耻大辱,签完条约,他当即发誓:终生不在踏上日本领土一步,后来在李鸿章周游列国,返回中国时,要在日本横滨换船。

为了履行诺言,他无论如何都不肯踏上横滨的码头,人们只好在美国轮船和他要换乘的轮船间,搭起一块跳板。年迈的李鸿章就踩着这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摇摇晃晃地换了船。纵观翁同龢和李鸿章两人之间的争斗,表面上是翁同龢获胜的,但实际上正是他把清朝带向不归路。

李鸿章一生的对手,最终战胜了李鸿章,结果却将大清带向灭亡

翁同龢之后也因失宠,被光绪帝罢职,永不叙用。后人对于李鸿章的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他呕心沥血的为清朝续命,是不折不扣的爱国者、改革家。也有人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汉奸、卖国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