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黃氏峭山公遣子離鄉,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家族繁衍的奇蹟

峭山公生平

黃氏峭山公遣子離鄉,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家族繁衍的奇蹟

黃峭山,錫公長子,諱嶽,又名黃峭,字仁靜,號青崗。唐懿宗鹹通十二年(公元871)辛卯四月十五日戍時誕生於福建邵武市和平鎮坎頭村鸛藪。唐大順年間(公元890年),建昌府旱澇災害不斷,使莊稼顆粒無收,一些不法之徒趁災作亂,打家劫舍,人民深受其苦。百姓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官府出面治安,正值年青的黃峭山挺身而出,拿出自家的積貯,聚合鄉親,自發地建立地方自衛組織,剪除盜賊,安撫災民。他的義舉得到唐將李克用的賞識,並把黃峭山招為軍校,他的才幹與驍勇,很快脫穎而出,當上了千戶長,封了千戶侯。在李克用的麾下,徵南戰北。唐末,唐王朝宦官弄權,內訌不斷。黃峭山對此十分痛心,但又無力挽救,於公元907年憤然棄官,回到永城縣禾坪故里。 黃峭山回到家鄉不久,把報效國家的理想,化為為家鄉人民做點事業的行動。他帶頭出資兩千兩紋銀在禾坪小西門建起禾坪書院。書院建成後,廣收學子,邀聘文儒秀士教授文章。禾坪書院曾為邵南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和平之“文盛”打下基礎。


智者的選擇


黃氏峭山公遣子離鄉,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家族繁衍的奇蹟

黃峭山先後娶了三位夫人,各位夫人皆生七子,共有二十一個兒子。公元951年,年屆80的峭山公遣十八房子孫信馬登程到各地繁衍創業,遷徙之後子孫薪火相傳,延綿千年,據黃承坤等收集整理的《峭山後裔在海外的分部》,後裔已發展到1000多萬,遍佈於中國各省市,他的《遣子詩》還是海內外大多數黃姓的“認祖詩”,各地峭公後裔都將這首詩收入族譜,作為祭祖認祖的憑據。至今閩、粵、贛等省、臺港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大多黃姓宗族均以此認黃峭為紫雲黃氏開基始祖,每年均有大量海內外後裔前來尋根認祖,祭掃祠堂。邵武和平古鎮已成為聯繫海內外黃氏後裔的紐帶。

峭山公後裔分部

《江夏黃氏峭山公宗史》記載了峭山公後裔較早時候的遷徙路徑,遷徙的足跡幾乎遍及大江南北,其中以福建、廣東、廣西、江西為最多,最遠延伸至雲南、貴州、山東、遼寧和東南沿海及港臺。黃姓的子孫們之所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能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除了“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則故鄉。”的祖訓和溫厚恭良品質,應當說與黃家家族人才輩出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