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战“疫”人物丨践行誓言,让党徽在战“疫”前线熠熠生辉

新冠肺炎爆发后,合肥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冲锋在前,为战“疫”献力献策。“合肥市教育局发布”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发掘战“疫”人物,展示榜样力量,来看看今天的战“疫”故事。


合肥市教育考试院

王淼之

战“疫”人物丨践行誓言,让党徽在战“疫”前线熠熠生辉

2020年2月18日清晨6点,作为响应号召下沉社区的志愿者,王淼之匆匆向瑶海区填海巷社区明光小区方向出发。几天前合肥市刚降完2020年的第一场大雪,室外气温在冰点以下,而这时正是合肥市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此时的瑶海区正是安徽省疫情风险评估高风险区域。

行经瑶海区明光路和大通路交叉口的海汇假日酒店附近,突然,他看到路边有一人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无人问津。据王淼之回忆,“我当时开始判断他是不是遭遇了交通事故,但是周边没有看到碰撞的痕迹。所幸他在我过去以后就醒过来了,说自己从沈阳到合肥来务工,早晨忽然感到头晕眼花就昏倒了。”

王淼之对男子进行初步检查时,发现男子有明显的咳嗽,呼吸也比较急促。就在王淼之为男子检查身体状况时,路边慢慢聚集了不少路人。他戴好手套和口罩,一边提醒路人疫情期间注意自身的保护,不要聚集在一起,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及110报警电话。

“别紧张,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我先帮你起来,路上太冷了,我们先到路边暖和的地方休息一下!”王淼之不断确定男子的意识是否清醒,一直陪在男子身边,直到民警和救护车赶来将男子送往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所幸的是该男子病毒核酸检查结果为阴性,身体并无大碍已经出院。

王淼之所在的疫情防控点明光小区,该小区既是“三无小区”,又存在住户年龄结构偏大、租户等外来人口较多等问题,管理难度很大。面对困难,他一方面主动出击,加强宣传。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在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因为有了大家共同的坚守,才能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合肥六中

吴芳芳

战“疫”人物丨践行誓言,让党徽在战“疫”前线熠熠生辉

吴芳芳是合肥六中高三年级部的语文老师,作为合肥六中下沉社区防疫工作的唯一一位女党员,她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动担当作为,坚守工作岗位,关心关爱群众,疏导群众情绪,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昂扬风貌。

她值守的是位于长丰路上的908库小区,该小区为老旧的“三无”小区,七八十年代建成,一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住户基本上以六七十岁的老人为主,行动不便。同时租住户较多,人员变动大,情况很复杂,部分居民不愿配合管理,工作难度特别大。大门旁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就是工作点,前期防疫工作只有4位七八十岁的老党员义务值班,再加上社区一位工作人员从春节前一直驻守该点,每天十来个小时,工作非常辛苦。

吴芳芳同志看到这种情况,主动承担了居民出入证的登记发放、核查人员证件等诸多的工作,帮他们解决了最繁琐的登记工作。她快速熟悉了工作环境,娴熟的工作流程,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关切温暖的话语,让居民们的出入变得快速舒心。

随着疫情防护工作的需要,她要对该小区居民进行挨家挨户登门采集居民信息。个别居民对信息采集工作不理解,对上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责;还有个别居民的防范意识较强,不给工作人员开门;另外有个别居民以信息是个人隐私为由,拒绝透露或者提供信息不完整。面临这些情况,她耐心地进行劝说工作,反复跟居民进行沟通,一天的信息采集工作完成,她的嗓子哑了,眼睛因盯手机屏幕时间过长而酸胀,颈椎也在此刻发出警告。

2月17日开始至19日,根据防疫工作的最新要求,社区需要在几天内将所辖居民的防疫信息逐一登记并录入至系统。她主动请缨,被抽调至社区进行居民信息登记录入工作。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她就上岗了。每户居民的需录入信息多达20余项,每项信息均需手动录入,工作量巨大。为保证及时完成信息录入任务,她一坐就是半天,连口水都不敢喝。

几天下来,每天都加班至晚上,终于完成了23个小区、一万余户居民的信息登记录入工作。每当通过新闻得知合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时,她内心是感到非常自豪的。因为这个数字的出现是所有防疫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她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深知这个结果来之不易。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王福娟

战“疫”人物丨践行誓言,让党徽在战“疫”前线熠熠生辉

“25032,27560,26607,30527……”

“17.7,19.3,18.6,21.4……”

这是两组普通的数字,看不出什么规律,其实它是QQ运动记录下的行走步数与公里数。这是王福娟在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顺园社区做战“疫”志愿者后,作为顺园北区小区内劝导员以来留下的记录。她没有数过在园区走了多少圈,只知道她的脚步不能停,要第一时间发现不戴口罩、聚集聊天、遛狗的居民,第一时间加以劝导,守住小区防疫“安全门”。

作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位思政课教师,王福娟的宝宝才18个月大,但在接到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的号召后,作为党员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宝宝只能暂时托付给婆婆照看。她怕婆婆累着,担心宝宝安危,但是她更知道做为一名中共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她只希望能在战“疫”一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老人家,外面有风,回家晒太阳吧。”“老人家,把口罩带好哦,要保护好自己。”“小朋友,口罩要带好,戴口罩不舒服,但是生病吃药更难受哦。”“阿姨,聊天要保持距离,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回家看电视更安全啦。”“小哥哥、小姐姐,现在不宜剧烈运动哦,汗干了,更容易感冒的。”她每天在小区里一遍一遍的巡逻,反复的重复这些简单而又温馨的提示。因为这个小区比较特殊,情况复杂。

顺园小区是安徽省内最大拆迁安置小区,共有50栋楼,9920户,近三万人居住。小区居民或是曾经的街坊邻居、或是亲戚朋友,而且老年人较多,甚至有很多七八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老人家防控意识淡薄,很多老人并不懂得如何正确戴口罩,而且也不习惯戴口罩。在他们的意识里,打电话不能戴口罩;抽烟不能戴口罩;小区没有确诊病例,不用戴口罩;大家都彼此认识,知根知底,不用互防。

自她上岗以来,她丝毫不敢懈怠,反复地提醒,在劝导的这些天里,有些不带口罩的、戴口罩漏鼻子的,经常在看到她走来时,还未等她开口,就主动地带上了口罩,也有些聚集的人群,在她走来时,也默契保持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