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本期走访温江区天府街道

老人在社区即可享受中医特色理疗服务;孩子假期在家门口免费上阅读课、培训班;年轻人在社区就能得到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就业机会……近年来,居住在温江区天府街道的居民,透过社区管理服务的一个个细节,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里的发展,也见证着城市的美好变化。

据了解,天府街道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村(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构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回应居民期盼的精准性,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天府街道“三区邻里荟”一角

理清单找痛点 农集小区大变身

“停车难”“环境差”“人员杂”——曾经一度是天府家园小区居民最直观的感受。天府家园小区面积3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10000余人,作为温江区最大农民集中安置区之一,天府家园面临着人口密度高,社区治理难等问题。为了回应社区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天府街道精研矛盾问题,通过现场走访查看、梳理居民日常问题、召开居民座谈会等形式“问症于民”,通过总结梳理,摸清小区六大“切肤”痛点:车位严重不足、车辆管理混乱、小区年限过久、绿化破坏和违建现象严重、物业水平较低。

在解决车辆管理问题上,探索大型农民集中安置小区物业自治管理改革工作,天府家园社区成立温江区创美物业服务中心,由专业物业管理人员、小区安保人员、物业小组长、水电维修人员组织,共15人(全是天府家园小区居民)。下设8个物业自治小组,召集志愿者主体参与日常物业管理工作。制定了《天府家园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和《天府家园小区物业自治管理运行方案》与小区业委会共同开展工作,2019年成功推行小区停车位打造,新增车位800个,彻底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实现停车管理费全部收取。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天府家园小区停车有序

小区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居民拒缴物业费,物业运营一直由政府财政承担。为破冰物业收缴难题,天府家园社区党委全面推进农集区物业自治管理改革,探索社区自主成立物业服务公司,充分发挥社区“两委”在农集区熟人社会的群众优势,实行“两个牌子,一班人马”,引导农集区居民自主参与、自治管理,通过提升基础、优化服务、逐步收费等步骤,实现农集区物业费收缴“断奶式”改革。

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清新的文明之风迎面而来。2019年开展为期3个月人居环境改造行动,拆除违章搭建73处,植绿补绿1万余平,以及对公共区域乱堆乱放、乱拉乱接、占用公共区域现象进行全面整治。环境美化、管理有序的同时也美化了居民的心境,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形成了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聚资源强联动 “三区”共建新场景

在天府街道,有楼盘小区,有企业园区,还有高等院校,从而形成了园区、校区、社区“三区”共存的空间结构和企业员工、高校师生、城市居民共生的人口结构。从2018年起,天府街道创新整合“校地企”资源,加强“校地企”联动,打造了“三区邻里荟”,分板块构建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走进“三区邻里荟”党建茶馆,时常能听到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交心谈话:“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应该怎么建?”“邻里文化活动要怎么搞?”……党建茶馆里聊的不是家长理短,而是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关乎你我的民生与民情。2019年以来,天府街道依托党建茶馆,打造社区“两委”工作区,拉近“两委”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问题上百件。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党建茶馆收集社情民情

家住学府社区的张大爷是“三区邻里荟”的常客,他每天都往这里跑,是因为落地于此的“前进中医馆”。天府街道链接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的高端人才资源,引进赖宇、陈德两名博士生团队,为社区居民开展针灸推拿、中医中药、香囊制作等特色服务。“来这里坐诊的都是名中医,除了看病就医,还能学到很多中医养生知识,家门口的中医馆真的太方便了。”张大爷开心地告诉记者。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居民在前进中医馆就诊

据天府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如今的“三区邻里荟”除了党建阵地党建茶馆、健康之家中医馆外,还有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双创空间,运用VR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体验中心,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百姓剧场等等。“三区邻里荟”汇聚园区、校区、社区三区力量,构筑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新场景,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三区邻里荟“安全体验中心”

社区的宜居,不仅仅体现在环境优美、设施先进上,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高品质的创新服务,让居民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2019年7月10日,“天府匠心·三区共铸”天府新市民培育开班仪式在四川理工技师学院举行,首期培训班以“物联网与智慧小区管家”为主题,培训7天共计42课时,重点教授“实用电工电子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等实操课程。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据统计,天府辖区通过拆迁“农转居”人口约为2.6万人,呈现出群体性的就业意愿不强、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实际情况,天府街道党工委以“促发展、转观念、提温度”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新市民培育,为辖区居民就业搭建平台。

2019年,天府街道围绕全区“三医两养”产业定位,走访重点企业、物业公司上百家,入户走访群众三千余人次,收集物联网运用、医药生产质量控制(QA/QC),母婴护理、面点师等培训项目需求。经认真汇总研判,按照“群众下单、学校接单、照单开课”的理念,策划实施了“天府匠心?三区共铸”项目,主动对接辖区高校资源,企业资源,为群众提供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免费技能培训。

小社区大变化 不断满足居民“心”期望

天府街道新市民培训

除了开展定制特色培训外,街道还引入品牌性企业入驻,为辖区居民就业铸强基础也是保障民生、促进社区治理的一大抓手。2019年,天府街道积极引入“黄大姐”家政服务便民超市,打造“黄大姐智慧居家平台”,成立温江区首家在全市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社会企业,加快形成15分钟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圈,基本形成社区、企业、居民互利互惠良性共生格局。

华西社区报记者 刘俊 街道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