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稳股市美联储“大幅降息”,中国央行“降准”可能性增大

3月3日,美联储忽然出手,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同时把超额准备金也下调了50个基点,创造了美联储近年来最大“

降息幅度”。

按理来说,美联储应该在3月18日召开的常规会议之后,再宣布是否需要降息,这次显然面临的形势非常紧急。

这样的非常规降息,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2001年9月,911事件爆发之后,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另外一次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爆发,降息了75个基点。

这次的降息,显然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推动了市场恐慌情绪的迅速蔓延,导致金融市场遭遇重挫。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股市就已经下跌了10%,给美国经济蒙上了“巨大的阴影”,美国经济有可能会掉头向下。

背后的逻辑比较简单:美国经济主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美国居民只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消费势头,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保持在高位,随之产生的财富效应使得居民敢于消费,也有能力和条件去消费。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股市支撑了美国的消费,从而支撑了美国的经济,甚至是全球的经济。

美国经济在2008年之前,居民消费主要依靠“金融杆杠”,借债消费,所以最后爆发了“次贷危机”;而在2008年以后,美国居民消费主要依靠股市输血,金融资产价格连续上涨带来了财富效应,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转换,让美国股市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核心支柱。

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放大和蔓延,短时间内对美国金融资产价格造成了大幅冲击,这就已经影响到了美国经济的“实质”。

美联储这次迫不及待的“大幅降息”,原因也是如此:稳不住股市,美国消费将会一败涂地,影响力不亚于“次贷危机”

而美联储“大幅降息”的主要有三大目的:

第一,是可以稳住金融市场,防止股市出现大幅下跌,从而可以稳住国内消费需求出现大幅下滑,这是最核心的目的。

第二,是可以降低投资的成本,尤其是稳住美国的私人投资,降低美国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三,可以推动美元贬值,增加出口竞争力。

这样一来,美国的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可以因为大幅降息而受益,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获得持续性的支撑。

那么美联储在本次降息之后,还会不会出现“连续性降息”的可能呢?我们的判断是美联储后面还会持续降息,并将进入更加明显的“降息通道”,推动全球进入“大宽松”时代。

原因非常简单:美股在3月1日就已经出现了暴涨,将3月3日的“50个基点降息”利好透支完毕,从而导致降息出来之后美股接着暴跌,这属于典型的“

利好出尽是利空”的情况。

因此美联储后面肯定还会出现“再次大幅降息”的可能性。

比如2001年9月17日911事件之后,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并随后在10月2号的一些会议上再度降息50个基点。

2007年8月17日,就在次贷危机即将来袭的时候,美联储直接下调50个基点,到了2008年1月22日,次贷危机全面大爆发的前夜,美股暴跌,美联储又直接下调75个基点,到了2008年10月8日雷曼兄弟倒闭,美联储为了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又下调了50个基点

因此本次降息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应该在美联储后续的动作,特别是在18号议息会议之后发布会的表态,极有可能还会再次降息。

很明显,美国降息后,全球主要国家肯定会跟进降息,形成“全球大宽松”。

那么,中国央行会跟随降息吗?我们认为近期之内,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降准的可能性非常高。

第一,虽然国内经济的大幅走弱,给央行带来了降息压力,同时外部宽松的确也给了央行更大的降息空间,同时中美利差变大了,国内降息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也在变小,因此央行确实有连续降息的可能性

但是,在美联储降息之前,央行已经提前进行了“降息”政策来对冲,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再次降息,而是要观察降息的效果,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只有等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出来才能实施

第二,目前国内的物价水平明显在高点,1月份的CPI已经在5.4%的高点,2月份可能还会在5%以上,高物价限制了央行的连续降息冲动

为稳股市美联储“大幅降息”,中国央行“降准”可能性增大

第三,中美贸易协议的执行,对于中国汇率有“升值”的压力,降息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相反的“贬值压力”,不利于中美贸易协议的执行。

因此综合判断,就算美联储大幅降息,中国央行再次降息的可能性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是降准的可能性确实比较高

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确实需要更多的“货币流动性”来支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需要发行大量的“专项债”来支撑中国25万亿的“大基建计划”的实施

根据央广网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近期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号称“25万亿新基建计划”。

2019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大概在55万亿,如果各省区公布的这些投资计划完全是2020年准备投下去的弹药量,说是“基建潮”或者“投资井喷”

绝不为过。

那么钱从哪里来?

毫无疑问,专项债扩容是主要资金来源:财政部3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达12230亿元,其中发行新增专项债券9498亿元,接近1万亿的规模。

根据2019年中办国办的文件规定,专项债是可以作为重大项目的基本金的,最低可以做到20%,这意味着专项债可以撬动4倍的银行信贷资金。

比如1-2月份新增专项债规模9498亿,理论上可以撬动银行信贷资金超过3万亿规模,从而形成接近4万亿的“基建总投资规模”。

所以要形成“25万亿”基建浪潮,就必须要搭配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这可能会推动央行短期内实施“降准”计划,来充足市场需要的流动性。

而美联储的大幅降息,给了这个“降准”的空间。

而对于中国楼市来说,外部“宽松”条件已经逐渐形成

,关键看各地的“因城施策”,究竟会给予限购、限贷、限价及限售多大的“宽松”空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