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华为生态体系搭建分几个层次,有哪些难关要解决?

lijianbin868



好吧,很多人现在总是把华为跟苹果来做比较,介于苹果目前已经搭建起了相当完善的生态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那么我们就先看一看苹果为了做生态链,是怎样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吧。

硬件生态、软件生态、服务生态

首先,苹果的生态,我们要划分为三个纬度来讲:硬件生态、软件生态、服务生态

  • 硬件生态:苹果的硬件,核心围绕的是C端用户的需求展开,也就是我们这些普通的个人用户;并且其中又要用屏幕的尺寸来做一定的划分。从屏幕来讲,苹果最大有Apple TV电视盒子;iMac、Mac Pro、Mac mini,包括了一体电脑、主机、工作站;MacBook系列的笔记本电脑,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苹果电脑系列。以上的产品,从12寸开始一直往上,占据用户的屏幕。然后就是iPad平板电脑,从12寸开始接力到7寸左右;然后交给iPhone,从7寸不到一直到5寸左右;最后是Apple Watch,最小可以到2寸。当然了,苹果还有个有没有屏幕的硬件产品:HomePod。

  • 软件生态:我们先抛开苹果App Store里面500万应用,还有全球1000多万开发者不说,从基础设施来讲,苹果有Mac OS、iPad OS、iPhone OS、Watch OS、TV OS,5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但是每套系统底层又是按照苹果的Swift语言进行开发,确保同一个应用在不同平台之间的适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套基础设置存在,苹果才能够开发出好用的软件。
  • 服务生态:因为是2C厂商,苹果的服务生态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云服务,一块是内容服务。内容服务,其实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体验不是特别大,苹果在国外拥有杂志、新闻、游戏、流媒体四大块服务项目,包括自己成立团队拍摄连续剧,每年内容服务可以为苹果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营收,其实是全球第一大内容服务企业;云服务就是我们所用的iCloud,这是链接不同苹果设备的精髓,同步文件,硬件间的信息接力等等。

除了上面所说的三个服务之外,苹果在全球的环保事业,建设的发电站(水力和太阳能),资助的公益组织,以及全球几百家官方线下体验店,都是苹果生态的一员。

华为的境遇

对于苹果而言,其实最大的优势,是苹果自始至终都是一家做2C端的企业,从最早的Apple I计算机开始,就一直盯着个人业务在发展。但是华为不同,华为是一家做2B通信设备起家的企业,所有的客户都是2B端的企业。当年华为做手机,也只不过是为了跟运营商打好关系,才做的运营商定制手机,当年华为手机,也被称作为“充话费送的手机”。那么我们同样按照:硬件、软件、服务三块来审视华为业务的话,也就不难发现华为要走的路其实还很长很长。

  • 从硬件来看,华为目前核心业务是手机,并且在余承东接手后,经过多年发展,华为自家的Mate系列和P系列,已经做到了与三星、苹果一样的旗舰手机价位,而且凭借出色的拍照功能,站稳了脚跟,同时还有荣耀系列在3000价位大杀特杀,挡住了小米、OV的攻势;目前华为除了手机,也开始在做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视产品,但是业务比较新,面对其它笔记本厂商和电视厂商,并没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 从软件来看,华为对比起苹果,最核心的差距就是系统问题。华为其实并没有自己的系统,也就不可能在软件的基础设施上做一定的贡献。可能很多人会说华为有“鸿蒙OS”,但很可惜,就目前发布的代码来看,完成度还仅仅只停留在PPT层面,连一个实例都跑不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断完善。目前手机系统依旧需要使用安卓,而且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谷歌已经暂停对华为的服务支持;电脑也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
  • 从服务来看,华为目前提供了云服务,将目前的设备串联起来,而且我个人其实更喜欢多屏协作的无线功能,可以将手机的屏幕投射到电脑和平板上面,大大增加了设备的联动性这一点做得比苹果好。但是从内容服务来说,华为目前还没有开始,甚至比不上小米提供的内容服务,这一点来说,华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依旧是B端对通信技术的掌控,换到产品来讲,华为的手机比苹果有更好的信号,更好的通话质量,更好的数据传输速度。但是华为在生态链方面,还需要花大力气迈过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和开发者的培养、内容服务方面的积累。如果做不到,那就很难从整个生态链上去跟苹果做正面冲击。毕竟苹果并不是一家只卖手机的企业。希望华为可以越来越好,希望市场能够给华为足够的时间。


PM宋先生


华为鸿蒙生态应该这样分。

1)HMS体系。包括华为账号,信息推送等服务。这块应该没有太大难度,是技术攻关和人力投入就能解决的。

2)替代Google的关键应用。包括地图引擎,邮箱服务(类似GMail),视频应用(YouTube),等。这块也可以通过投入,或者跟第三方合作解决,比如邮箱跟foxmail,视频跟抖音合作。因为目标总是确定的,就是Google那几个应用,也算能有解决之道,但是已经很难了,需要这些应用在使用体验方面超过Google,同时还要大力推广。

3)Google账号登录第三方应用的绑定关系。比如,我用微信登录了百度地图,百度搜索,招商银行APP,如果哪天微信用不了,我在百度地图,百度搜索,招商银行APP的信息就都丢失了,需要重新注册新账号。

最关键的,我可能比较懒,不愿意再记新账号密码了,就想用一个账号绑定所有APP。

我认为在一块最难逾越,因为这块华为的超越目标都没有,就是没有特定的APP和服务目标,需要攻克的是每一个人的惰性和习惯,需要每个人去改变习惯,多记一个账号。所以这个就只能寄希望于时间了,慢慢积累新用户,这个只能通过新增人口红利来解决了。就是第一次使用手机的新人。或者Google自己慢慢不行了,让华为服务取代。


lijianbin868


华为的生态体系的建立目前还处于非常初期的状态。不过必要的元素已经差不多搜集全了。

首先构建一个生态,至少需要一个系统,无论是移动端的还是桌面的。华为已经准备了一套鸿蒙,目前来看应该是移动端优化更有好一些,但是主流平台的性能可能还需要调校,或者是出于商业目的考虑,暂时不会投放三个主要的操作系统平台。

其次需要外围的应用,以HMS为首的适配性应用目前还在开发阶段,不过这个恐怕会比较困难,因为GMS的覆盖范围广,是因为Google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搜索、音视频,云服务等在内的一套体系,通过账号共享实现跨平台无缝衔接的作业,华为首先需要实现这么一个平台支持完整的功能,实现一个账号无缝衔接地在不同平台不同环境进行不同的作业,并且它们之间的信息还可以互通查询。

之后需要说服消费者。失去GMS对于华为最大的打击无疑来自消费者,之所以众多国外用户选择GMS,是因为GMS覆盖了几乎日常需要使用的所有应用,音视频、搜索、地图、云服务、在线办公等等,而且国外很多网站也是支持Google账号登陆的。如果华为想要取而代之,首先自己也提供同样的服务,其次要让众多平台接收华为账号,通过华为账号也能实现这么多功能,再之后就要说服消费者转到自己的平台上了。几乎没有人会因为买手机把自己的所有资料从一个平台迁移到另一个平台,因为还有很多其它品牌可以选择,华为几乎只能选择想办法把GMS兼容到自己的服务中去。

第三个阶段是最困难的阶段,前期的工作只要安排妥当,会有开发者来完成,而且进度是可以追踪的。但是最后一个阶段是最难以控制的,明明就有更加简单的办法,如何说服消费者选择一个相对复杂的办法?


榻榻米的榻榻


谁当家,谁考虑,因因为各有各的管理模式。按部就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