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只要是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奧迪A6在這段歷史裡的地位有多重要。毫不誇張地說,它是豪華車中國市場的開拓者,為日後整個國內轎車市場樹立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標杆,更是眾多老百姓心目中的“官車”,時至今日,雖然它已經比不上後來者寶馬5系、奔馳E級之間的溢價了,但是它作為為奧迪錨定國內“德系三強”位置的基石,依然穩穩地佔據著豪車銷量榜的頭部。如今的A6L,已經是第八代了,而且它正力圖褪下“官車”的色彩,進一步深入家用車市場,它還披上了一套更年輕化的“外衣”……但它骨子裡是個什麼樣的車呢?這次,我終於有機會來近距離體驗了。

【靜態篇】

無論A6在國內過去了多少代,在我心目中最經典的,依然是國產的第一代“正牌”A6——C5(早期國產的是A6的原型——奧迪100(C3/C4))。飽滿的造型、完美的車頂弧線,能夠擁有如此特徵的,同期只有它的另一個兄弟——帕薩特(B5)。它們身上同時搭載的1.8T發動機,也是國內最早引進的一批渦輪增壓動力,這兩者還都針對國內市場作了車身加長。大眾能有今時今日在國內這麼堅挺的地位,它們功不可沒。而它們也是我孩提時代最早認識的高級轎車。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但是還有一樣東西是A6獨享的,那就是渾圓一體的尾部,除了“性感”,我真的找不出別的更加適合它的形容詞了。哪怕到了今天,我也很難數得出多幾個比它更經典更漂亮的傢伙。即使不考慮那時候國內的車型數量並不如今天如此繁多,它也絕對是極具辨識度的一款經典之作。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到了C6一代,A6雖然沒有了驚豔的圓潤造型,但是卻擁有了大量首開國內先河、對如今影響深遠的標誌性特徵——開拓了沿用至今的標誌性“大嘴”。比起整體比例更勻稱的C5,從C6開始一直到後來能見度最高的C7,加上了“L”的A6,更像是一臺氣勢十足的行政級豪華房車。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不過也正是從C6開始,A6L的整體比例、架構基本就沒發生過什麼大變化了。到了如今最新的這一代C8,仔細觀察一下可以發現,雖然它的確為了迎合年輕化的趨勢,披上了鋒芒畢露的銳利線條,細節都變得稜角分明,但是整個車體的比例佈局,乃至車頂的弧線,C6/C7/C8都一脈相承,幾乎沒什麼大變化。

你可以說它擁有非常成熟的架構,也可以說它的設計缺乏革命性、缺乏新鮮感,容易帶來審美疲勞,雖然技術層面上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當然,這或許也是這些高級豪車不可避免的宿命吧。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我手上這臺,是全系的最低配車型——40TFSI豪華致雅型,裝備的2.0T發動機是低功率版的,馬力只有190匹,而且輪圈尺寸也只有18寸,搭配長達5米的龐大車身,氣勢上顯然遜色了不少。往上的配置,輪圈尺寸都是不低於19寸的,這才襯托得起來嘛。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討論奧迪,尤其是一款全新奧迪,不說說燈還是有點過意不去的。C8這一代的A6L,比較厚道的全系標配了矩陣式LED大燈,不過這款低配車的燈腔也是黑色的,沒點亮的時候看上去就像是和黑色車身融為了一體一般,要知道,黑色絕對是A6L裡的主流顏色之一,不知道這樣的效果大家喜不喜歡。不過點亮之後的視覺效果還是挺工整的,辨識度也不會低。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內飾相比起外觀的變化顯然要大得多了。整個中控臺徹底“液晶化”之後,座艙裡才算是真正有了奧迪一直標榜的“科技感”。鑽石切割一般的中控臺造型和裝飾,也很好地呈現出奧迪應有的科技感和未來感。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中控臺上方帶有假縫線印記的塑料邊緣,捏上去手感是硬的,還好車廂精湛的設計和做工掩飾了這一點。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接下來挑挑細節。先從儀表盤開始,可以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在液晶部分裡讀取的,兩側的水溫、油量表和上方的警報燈都是獨立顯示。不過整個儀表盤的部分似乎有點偏大,尤其是上方的帶有轉向燈和一串警報燈的部分。如果採取比較低矮的坐姿、把方向盤壓低的話,會有一定幾率擋住上方的信號燈。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整個中控臺變成了上下兩塊觸控大屏,上方是多媒體和車載系統的主界面,下方主要是空調等需要頻繁操作的觸控部分,搭配儀表盤組成整個“虛擬座艙”系統。視覺效果毫無疑問是一流的,而且諸如導航、多媒體、行車電腦等部分都能集中在儀表盤上,減少視線轉移,各個界面功能的整合還是做得很不錯。

不過中控臺液晶化之後自然就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屏幕的反光問題,由於這臺新車裡程數連兩千公里都不到,表面還貼著膜,看上去還不算嚴重。另一個就是盲操的便利性了,中控臺下方的大屏帶有震動功能,能提供一定的反饋手感,不過個人感覺還是不如實體按鍵便利。好在,大屏下方依然保留了少量體積不大、不影響整體視覺效果、而且對行車安全影響比較大的實體鍵。具有奧迪特色的多媒體旋鈕也在其中。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大燈的控制部分被簡化成了按鍵,用起來顯然方便多了,其實平時直接掛著AUTO擋就好了。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另外,A6L上還有很多挺貼心的小設計,譬如我之前在不少寶馬車上誇讚過的後視鏡自動下翻的功能,A6L也有,而且用起來更方便——把旋鈕擰到右後視鏡一檔,右側後視鏡會自動下翻,方便倒車時觀察輪沿,擰到中間時又會自動歸位,這樣的設計邏輯也是挺巧妙的。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座椅包裹的皮質,表面顆粒比較粗,手感不是很討喜。不過前排座椅的整體造型還是不錯的,該有支撐的地方都有,同時頭枕設計很便利,可以上下調整,也可以前後調整,而且調整的方式很直觀,不花哨、容易上手。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然而,作為一臺重視後排的行政級車型,它的後排除了看上去顯大的腿部空間之外,簡直就是糟糕透頂!說真的,我沒誇張,因為這張後排座椅真的差勁:靠背角度過於直立、坐墊很短而且角度過於上揚,坐進後排感覺自己就像是被扇貝夾住了一樣。另外,由於這臺車只有1700多公里的里程,所以車裡的異味問題相當嚴重,甚至後排裡坐久了會感覺喘不上氣來。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動態篇】

剛上手踩下第一腳油門,我就發現,踏板的阻尼有些偏大,油門的感覺比很多以往試過的其它車型都要沉,發動機的聲線也偏粗糙混濁,甚至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臺老式渦輪車。

D擋下的平順性、線性度方面則十分出色,哪怕你非常迅速地給油、收油,只要油門開度不要太大,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頓挫或者激振,動力的發放如同泉水一般,沒有任何“爆點”。全油門狀態下變速箱的反應會有點慢,大概遲疑半秒之後,發動機的嘶吼聲才會響起。整個加速過程也非常平順,動力還算充沛但談不上強勁,畢竟這輛低配車只有一臺190馬力的低功率版2.0T,車重卻高達1.8噸。

切入S擋,換擋動作會變得非常凌厲,伴隨著非常短暫而明顯的拉扯感,轉速也會相應拉昇提高響應速度,但是動力輸出依然很有線性度。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這是臺低配車型,也是標配了換擋撥片的,手動模式下的升降擋速度也都表現不錯。整套動力系統雖然動力不強,但是運作很順暢,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配了一套普通的AT變速箱,而不是雙離合變速箱。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這一代A6動力系統的最大亮點,在於引入了微混系統。

搭載3.0T動力的高配車型55TFSI,帶有48V輕混系統,而這臺低配的45TFSI,則配了一套12V的輕混系統。從實際體驗來看,這套系統的“出鏡”頻率不算高,但是“搶戲”的效果一點也不差。除了擁有和普通啟停系統一樣的短暫停車時停機的功能外,它還更進一步,中高車速下丟開油門一段時間後會直接“停機滑行”。不過從我的體驗來看,這似乎在中等車速下更積極一點,跑高速時停機前的“等待”時間反而相對長一點。另外,它的停機設定非常激進,在剎車的過程中也會介入,甚至有時候車速還沒徹底歸零就直接停機了,可見這套系統壓榨油耗的渴望有多高。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但是我覺得這種做法顯得有些“急功近利”,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偏好“先緊後松”、追求制動過程平順性的變力度剎車方式很不友好,因為快剎停時一旦放鬆剎車,系統又要重新啟機,不但帶來很明顯的震動,而且經常錯過真正應該停機的短暫停車時段,反而得不償失。

不過,由此帶來的油耗數字似乎還挺可觀。我跑的路程大概2/3都是高速和城市快速環路,雖然沒有具體實測油耗,但是得到了7.8L/100km的表顯數據,結果還是讓人挺欣慰的。只是我覺得,這套12V系統還是有點不太夠看的,希望奧迪趕緊把48V系統全系普及吧。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底盤的風格浸透著一股濃濃的“大車感”,不過給了我不少驚喜。

先說下轉向,方向盤的阻尼有點偏大,導致手感偏重,感覺像是很老式的液壓轉向,低速下還沒什麼問題,車速大約過了60km/h之後,手感就重得有點明顯了,而且這一隨車速變化的過程稍顯突兀,不是很均勻,雖然順滑程度、反饋力度還算不錯,但是始終不如同級的寶馬5系那麼跟手。

懸架的表現是最讓我吃驚的,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我目前體驗過的大尺寸車型裡最穩的一個。雖然車身龐大,但是轉向時車身的跟隨性,在這個級別裡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而且無論怎麼做動作,它的側傾幅度都是我見過的非運動車型裡最小的一個,甚至比寶馬5系還要穩(可見5系如今軟化到了什麼程度)。只要路面沒什麼大坑窪,它就會死死地貼在地上,細碎震動幾乎被濾得乾乾淨淨。就算走比較大的顛簸路面,車身的浮動幅度也小得讓人吃驚,連剎車時的“點頭”現象也極其輕微,力道十足腳感過硬。可以說,開著它感覺就像是駕馭著一塊底下抹了油的磚頭。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當然,我並不是在這裡損寶馬5系,實際上5系的底盤調校水平也不差,兩者的舒適性都算是出類拔萃的。要問如今的A6和5繫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我覺得,寶馬更注重駕駛的易上手性,而奧迪更注重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感。寶馬的懸架即使變“軟”了,響應速度依然非常快;而奧迪在此基礎上,更多的偏重對振幅的抑制。但是和5系相比,這臺A6的確有著更厚重的分量感,我覺得這更像是這個級別車型應有的“大車感”。

然而NVH方面,A6反相比起如今的5系要稍顯遜色了。一方面,大油門開度下發動機的噪音粗糙渾濁;另一方面,它的高速風噪也要比5系更明顯一點,跑高速時能明顯聽到輕微的“呼呼”風聲。胎噪的抑制算是中規中矩,中等車速下略微明顯,到了高速上會被風噪蓋過。當然,它的整體表現並不算差,只能說對於一臺中大型豪華車而言,這樣的NVH表現還不夠完美吧。

總結:

別看它換了一副稜角分明的外表,看似披上了“年輕化”的外衣,其實它骨子裡的性格依然是個“老幹部”。當然這也和大家熟悉、期待的那個A6才是最符合的。而實際上它還是給了我不少意外,作為一臺行政級豪車,底盤如此優秀,後排卻如此拙劣,和我想象中的A6相去甚遠。

外表愈加年輕的奧迪A6L,內裡依然“老幹部”

不過,這不妨礙它在“56E”三者的纏鬥中脫穎而出。因為如果在這三者中選的話,我會在5系和A6L之間猶豫很久。我覺得它們兩算是“五五開”的水平,大家都有閃光點,也都有不少缺點。雖然我個人還是會偏向5系,但是A6L在現實中更高的性價比、更中庸的形象,恐怕還是更容易讓人心動吧。

文|韋陀

圖|韋陀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