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中,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有什么缺点?

段勇宾


  这是二战时期最出名的防御要塞,也是当时的第一要塞,这一要塞让它的所属国家赶到了格外的安全,要塞的内部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

(马奇诺防线要塞的内部)

(马奇诺防线要塞的内部)

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这就是二战历史中最出名的法国马奇诺防线,为修建这一要塞,法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在二战中它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为什么马奇诺防线没有起到作用呢?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德军绕路攻击,同时还因为马奇诺防线有一个防御漏洞,这个漏洞就是阿登森林,这是法国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都是欧洲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法国的马奇诺防线的坚固却没有涉及到这一地区,原因是什么呢?当时的法国军部认为这一地区军队是不可能穿过的,于是不仅仅没有在这一地区修建防线,同时在这一地区没有什么防御,于是这一地区成为了德军的突破口。

法国人的设想是,在法国和德国的边境线上修筑一条防线,用于抵挡德军的进攻。其实你看一下,这条防线,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城堡,钢筋水泥混凝土,里面还能跑车,有各类机枪火炮。德国人从这里进攻,根本就不可能,德国人如果强突马奇诺防线,他注定就是失败的,当然,这个霉头呢,德国人也没碰。

我们看,马奇诺防线很难攻克,法国人清楚,德国人也清楚,那么我们看,这个马奇诺防线就一定是想让德国在这下面血流成河的么?明显不是。

德国要进攻法国,法德边境无疑是最直接的,而法国人修了个马奇诺防线。再往北,法国北部和德国北部隔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既然有了马奇诺防线,德国人只能从这几个国家进攻法国,法国战役之前,法国将主力就部署在法国北部的法国比利时边境,随时准备过去。

这就很明显了,法国人想要的是将德国逼到比利时,然后自己在比利时和德国人打个消耗战。这样做,一来这战争不是在法国境内打的,二来还能拖死德国。这样看的话,这是个很好的方案,只不过法国人忽略了阿登森林。盟军内部,论谁也想不到德国人竟然从阿登森林穿了过来,要知道法国人曾经考察过阿登山脉,认为,阿登山脉无法逾越,法国可以高枕无忧。

法国人的错误就是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又把主力调往荷兰比利时,致使德国A集团军突破阿登山脉的之后,法国境内一片空虚。法国败了,并不是败在马奇诺防线本身,而是自己心术不正导致的。再加上比利时专门坑队友,怕德国报复,自己宣布中立,战前拒绝法军入境,法国比利时这两个好邻居,都是各怀鬼胎。

(德军占领法国)

单纯从法国人的战略和德国人的部署来看,马奇诺防线无疑是成功的,节省大量兵力,可以准备主力和德国人决战。只不过呢,法国输了,法国要是赢了,马奇诺防线可就不是笑话了。


铁杆军迷


基本没有什么缺点,而且还是个非常不错的防线,甚至趋近于完美,法国败也不是完全败在马奇诺防线上的,而是对于马奇诺防线太自信,加上德国人出神入化的战术部署。

马奇诺防线呢,从一战结束就开始修了,目的就是防备德国的入侵,一直修到德国人真来了。而这条防线,的的确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把德国人逼到比利时那边去进攻法国。

法国人的设想是,在法国和德国的边境线上修筑一条防线,用于抵挡德军的进攻。其实你看一下,这条防线,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城堡,钢筋水泥混凝土,里面还能跑车,有各类机枪火炮。德国人从这里进攻,根本就不可能,德国人如果强突马奇诺防线,他注定就是失败的,当然,这个霉头呢,德国人也没碰。

我们看,马奇诺防线很难攻克,法国人清楚,德国人也清楚,那么我们看,这个马奇诺防线就一定是想让德国在这下面血流成河的么?明显不是。

德国要进攻法国,法德边境无疑是最直接的,而法国人修了个马奇诺防线。再往北,法国北部和德国北部隔着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既然有了马奇诺防线,德国人只能从这几个国家进攻法国,法国战役之前,法国将主力就部署在法国北部的法国比利时边境,随时准备过去。

这就很明显了,法国人想要的是将德国逼到比利时,然后自己在比利时和德国人打个消耗战。这样做,一来这战争不是在法国境内打的,二来还能拖死德国。这样看的话,这是个很好的方案,只不过法国人忽略了阿登森林。

盟军内部,论谁也想不到德国人竟然从阿登森林穿了过来,要知道法国人曾经考察过阿登山脉,认为,阿登山脉无法逾越,法国可以高枕无忧。

法国人的错误就是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又把主力调往荷兰比利时,致使德国A集团军突破阿登山脉的之后,法国境内一片空虚。法国败了,并不是败在马奇诺防线本身,而是自己心术不正导致的。再加上比利时专门坑队友,怕德国报复,自己宣布中立,战前拒绝法军入境,法国比利时这两个好邻居,都是各怀鬼胎。

单纯从法国人的战略和德国人的部署来看,马奇诺防线无疑是成功的,节省大量兵力,可以准备主力和德国人决战。只不过呢,法国输了,法国要是赢了,马奇诺防线可就不是笑话了。


军武文斋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根据一战经验,为了防御德国再次入侵,遂决定建造“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价50亿法郎。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防御主体有数百公里,十分坚固。

单纯从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不能说是完美,但也没有什么大的瑕疵。从建成到20世纪70年代被彻底废弃,马奇诺防线从未被正面攻破过。虽然很多人认为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破了,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从开战直到法国投降,马奇诺防线从没有被攻破。

马奇诺防线的问题更多的是体现在象征意义之上。

首先,由于马奇诺防线非常坚固,使得德国对法作战可以选择的路线其实不是很多。只能从比利时一线突入法国。到时英法联军只需要将主力部署在比利时方向上,就能在预设的比利时战场上以逸待劳迎头痛击德国。从这一点来说,马奇诺防线其实给了法国很大的战略主动权。

不过英法两军高层实在是太过于依赖马奇诺防线了,以至于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忽略了阿登山区,尽管那里地形崎岖,不易运动作战。最终数十万英法联军主力,在德军的奇袭之下,大败亏输。

其次,新型武器的研制、采购、换装都是要花钱来进行的。可法国为了建造马奇诺防线,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过程,花费了法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挤占了很多法国国防经费。进而极大的影响了法国军队的建设。

其三,法国对纳粹德国的消极应对以及姑息养奸的做法,是直接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原因之一。

一战中,法国军队伤亡超过600万人,北部省份被战争摧毁,国家背上沉重的战争债务,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残酷的战争给法国留下了惨痛的记忆,这也使得法国社会上蔓延着一股强大的厌战情绪。

在这种“过和平日子”思想的驱使下,马奇诺防线出现了。它代表了绝大多数普通法国人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意愿。但事实证明,单靠一条坚固的防线,是守不住真正的和平的。

就到这里,以上是本人个人观点,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安德烈马其诺,将大部分法国国防预算都花销在了这条防线上,马奇诺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沿法德边境,绵延数百公里。首先的问题来了,为何要建立这样一条防线,这些防御工事最直接来讲可以阻止德国军队通过法国边境直接入侵。这道防线也经过测试,在当时来看简直是坚不可摧的,怎奈一心情缘,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人就会取消的入侵计划。

为何建立马奇诺防线与这条防线的缺点是相辅相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受普法战争时期的影响,近的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保守派已过时的一战军事思想,新式武器(装甲力量)的无视和弱化,法国民众完全防御(期待和平)的理念,迟滞延缓敌人进攻,给国内动员兵力的时间等等因素。另一方面防线可以让法国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就可能让德国损失惨重,就这种情况下促就了马奇诺防线的诞生。

马其诺防线的建立让法国领导层安心,它那无法穿透壁垒勾勒出一道无法攻破的防线。法国人很自然地预料到下一场战争的到来,但他们心安的认为那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演,堑壕战和消耗战的交织,他们更加肯定希特勒肯定不喜欢这种涉及挖战壕和打一场昂贵消耗战争的策略。很可惜法国人猜对了前面却猜错了后半部分,对待法国的时候,希特勒只想以致命的一击迅速结束法国战役。

此时,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将军提出了作战计划,主要攻击方向是通过茂密的阿登森林,他们将包围法国和英国军队在北部,形成有效地包围,迫使他们投降。法国则自信的认为阿登森林是坦克很难穿越的地形,只用了一个步兵师进行防御,这支部队大部分是志愿者和装备三流的年长老兵组成,而且没有像样的重武器。

综上所述,盟军认为他们在弗朗哥-比利时边境的前线将深入比利时,这将提供一条从比利时中心延伸到马其诺防线顶端的高度防御线。但他们低估了德国坦克穿越森林的能力,只拨出了一小部分部队来保卫这条防线,其中大部分是志愿者和装备三流的年长老兵。

那么关于这条防线最大的缺点在哪呢,个人认为是不适应时代发展,大多数法国人搞笑的认为下一场战争模式还会和一战一模一样。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海空军并没有起主导作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海空军起几乎可以影响整个战局的胜败,尤其是空军,各种攻击机和战略轰炸机可以有效的摧毁地面装甲力量以及瓦解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可想而知一条不能活动的防线摆在那里会起什么作用,而他们恰巧遇到的又是新锐战争思想和作战理念的德军,不输都对不起他们自己。

这条防线建于1930年至1940年,是一个庞大的防御系统,前后耗费了大约50亿法郎,最终却因未能阻止德国的入侵而闻名。它的防御初心与现实相差太远,成为了一个笑柄。这条防线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对一些一战、二战时期的有关研究至关重要,对解释一些现代参考文献也很有帮助。


战武奇兵


二战中法国落后的是军事理论和思想,单单就马奇诺防线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缺点,只是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毫无价值。



马奇诺防线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马奇诺防线的修建是法国人的一个骄傲,这个欧洲最为庞大的工程项目将筑城技术发挥到了极至。我认为法国主要败在以下几点


缺乏军事理论创新。

由于一战法国在防御战役中的成功,日后法国将这一“完全防御”的军事思想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马奇诺防线便是这种军事思想的最佳实践。二战初期,法国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一战的堑壕战,固执的认为法国的安全主要是建立在边境上连绵不断的要塞工事上”。

对新武器认识不足。

在一战中崭露头角的新兵器坦克和飞机,被法国人可笑的定义为步兵和炮兵的支援工具,认为飞机的作用就是给炮兵指示目标,坦克的为了掩护步兵的进攻。而德国则利用坦克组建装甲集团对敌发动闪电战,大纵深运动战。

心里防线的崩塌。

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还在心理方面,它给人造成一种牢不可破的安全感,当德国人用闪电战,绕过坚固设防的“马奇诺防线”时,法国人的战斗意志被彻底摧毁,一个多月便投降了,这才是它最大的“缺点”。


小哥话历史


马奇诺防线的缺点有很多,简单说几点:第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指道思想的错误,让整个法国还是按一战的套路打二战,失去了积极主动的进攻战略,所以德军攻打波兰时,英法联军只能干瞪眼,无力支援波兰。第二防线本身太短了,阿登地区想当然认为德军不可能过来,比利时,荷兰一线怕人家投降德国木有修建。整个中部和北部都是空的。第三就是防线的建立使得法军进攻能力建设太差劲了,当戴高乐的坦克从三个地向德军的补给线进攻,都被德军的步兵打退了,法军都想等敌人来打我,我在乌龟壳里,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束服了自己已的手脚,等于交出了战略的主动权!由此三点足以至命!所以法国才打了三十九天就GAME OVER了,便宜了德军!!!


samruanqiqi


造价太高,一公里要当时至少一百万美元,在一战后法国贫瘠的财政状况这个残酷现实下,以那个时代那种生产力下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实在是太昂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