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向蜀漢皇帝劉禪上書,請求出兵北伐曹魏,這也就是流傳後世的《出師表》。諸葛亮也是從那時起,開始了自己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的漫漫北伐路。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諸葛亮劇照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國志·諸葛亮傳》

《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山”就是來自於這段歷史,但是歷史上諸葛北伐次數並非六次,而是七次。根據史書的記載,從公元227年開始,諸葛亮先後七次與曹魏作戰。其中,有六次是諸葛亮主動出兵,有一次是出兵防守。同時,這七次用兵中只有兩次是出兵祁山,第五次是隻出了偏師,而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

雖然諸葛亮只出了兩次祁山,但是從諸葛亮五次親自帶兵出擊可以看出,他主要攻打的地區是當時的涼州。然而,當時的涼州不僅人少,而且土地貧瘠。那麼這樣差的一個地方,諸葛亮為何每次出兵還都要繞道去攻打涼州,而不是徑直攻打長安,並且顯得非常迫切地想要打下涼州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從當時整個蜀國戰略層面和戰術層面入手,來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戰略層面

第一,雙方軍事實力對比過於懸殊,蜀漢無法通過一次北伐消滅曹魏,只能選擇蠶食。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諸葛亮與劉禪劇照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內心是非常清楚的,他知道不可能同一次或者兩次北伐就來消滅曹魏,達到“興復漢室,還與舊都”的目的。所以,諸葛亮當時就選擇了另外一個辦法,也是在當時唯一的合理辦法,那就是蠶食對手。通過量變,最終來達到質變的效果。出兵隴右地區,就是為了削弱對手,加強自己。

當時的涼州隴右地區是曹魏防守力量最薄弱的地方,而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大軍一到就拿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同時對關中地區形成了堵門的態勢。隨後,魏明帝曹睿嚇得大驚,並迅速調集大軍前往長安救火。隨後幾次北伐,大體上的目的都與第一次北伐類似,只不過每次的戰績都不相同。

第二,防止曹魏“得隴望蜀”,主動出擊,佔據主動權。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諸葛亮畫像

當時的曹魏已經具有了北方地區,相比於蜀漢的北伐,曹魏南下將會更加輕鬆。他們可以選擇最方便的大道,直接從涼州出兵直逼漢中,也可以選擇從相對好走一點的斜谷道進兵,偷襲漢中。涼州到漢中的道路平坦,自不必多說。

斜谷道雖然相對其他山道更好走,並且北高南低,路與河谷平行,但是想要帶大軍從關中直衝漢中還是有較大難度。所以,魏國如果要“望蜀”,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涼州出兵。諸葛亮為了避免陷入被動,那麼主動出擊將會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經濟相對較差,需要以戰養戰。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諸葛亮與趙雲劇照

當時,蜀漢之於曹魏,差的不止軍事實力,還有人口以及經濟實力。所以,諸葛在北伐中經常採用以戰養戰。蜀漢建興六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得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隨後因為馬謖違背主力君臨,導致失敗。最後,諸葛亮在撤軍的過程中,帶走了西城的大量百姓。隨後的幾次北伐,諸葛亮都有出現遷人和就地採集糧食的情況。

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三國志·諸葛亮傳》

第四,即使蜀漢無法奪取涼州,那也要讓涼州大亂,讓曹魏不堪其擾。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東漢末年西涼地圖

涼州地區自古以來,多居綿諸、邽、冀、狄、氐、羌、廬等少數民族。自東漢到曹魏,羌人則是多數居住在涼州之武威、安定、天水、金城、酒泉諸郡。氐人則是居在武都、扶風、天水等郡。河西地區則有西羌,此外還有鮮卑和南匈奴人。

近會建安中,興國氐王阿貴、百頃氐王楊千萬各有部眾萬餘。——《三國志》注引《西戎傳》

建安十六年,曹操北伐鳥桓“斬殺烏桓王蹋頓。——《三國志·烏桓傳》

建安二十年,攻屠武都、天水氐人。——《三國志·武帝紀》

建安二十四年,徒武都氐叟出居京北、扶風、天水。——《三國志·武帝紀》

從史書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涼州地區的少數民族勢力與當時東漢、曹魏的統治者矛盾非常地尖銳。對於這一點,諸葛亮肯定是非常清楚的,而他在《隆中對》提出的“西和諸戎”也是為了奪取涼州後穩定涼州。但是,曹魏政權選擇的不是“和”而是“伐”。

如此一來,在曹魏統治下的涼州地區就顯得非常地混亂。諸葛亮選擇攻打涼州,如果能夠順利打下涼州,那麼諸葛亮可以選擇執行“西和諸戎”,並以此為後方再圖中原。如果不能順利打下涼州,那麼諸葛亮大軍出祁山,也可以把涼州地區搞得更加混亂。

因為為了應付蜀漢,曹魏將不得不把涼州各地兵力集中起來,這樣曹魏將會無力顧及這些少數民族勢力,那麼羌、氐部族則可以趁勢起兵騷擾曹魏。這樣一來,曹魏將會首尾無法相顧。同時,關中地區的防守力量也會受到牽制,蜀漢還可以趁勢將兵鋒直指關中。

戰術層面

第一,秦嶺路險難走,涼州路途平坦。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諸葛亮北伐線路圖

“蜀道之難於上青天”——秦嶺一橫,直接把漢中和關中阻隔開了,想要從漢中到關中去,最近的只有三條山道,分別是子午谷、斜谷道和駱穀道。這三條山道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崎嶇難行,陡峭無比,根本不利於大部隊行進,尤其是騎兵。沒有騎兵,那麼軍隊的戰鬥力會大降。

同時,糧草輜重的運輸也會非常困難。根據記載,漢朝時經常有馱貨物的牛馬累死在這山道上面。這樣的山路,連牲口都會累死,更別說是士兵。就算士兵沒累死和餓死,但是按照這樣的走法,即使出了山道,也是一支疲憊之師,哪還有戰鬥力?這也是諸葛亮否定魏延“子午谷奇謀”的原因。

但是,涼州就不一樣了。漢中到涼州的路途偏袒,適合大部隊行進。如果攻打涼州,騎兵以及輜重等物品都可以跟得上,糧草補給也不會出現問題。同時,還可以步步為營,徐徐進取。就算是進攻失敗,在撤退的時候也不會受到地勢影響而遭到損失。

第二,蜀漢戰馬質量差,騎兵戰鬥力不足,需要高質量戰馬。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戰馬

自古以來,北方都是盛產優質戰馬,尤其是西北地區的戰馬,質量更是上乘。根據史書的相關記載:公元前九世紀,秦祖嬴非子在這裡為周孝王放牧繁息戰馬,為周孝王中興起到非常重大作用。所以,涼州地區是繁息戰馬的寶地。所以位於北方的曹魏,騎兵戰鬥力異常兇猛。

但是蜀漢的一朝,騎兵戰鬥力一直非常差,因為當時的益州因為氣候以等各種原因,根本無法飼養出優質戰馬。諸葛亮深知在大規模軍團會戰中,騎兵擁有極大的殺傷力。所以,想要克復中原,他就必須組建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騎兵,而組建騎兵的根本就是優質戰馬。

於是,諸葛亮就想到了當時的涼州,這個史上盛產優質戰馬的地方。如果蜀漢能佔領涼州,蜀漢就會得到源源不斷地的優質戰馬供應,那麼組建一支龐大的騎兵將不再是夢想。如此,蜀漢就補足了自己軍隊上最大的短板,這對於後期攻打中原地區的野戰,將有極大的裨益。

第三,涼州人性強悍,善騎射習武功,可以補充兵員以及將領。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西涼兵

涼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民風彪悍,士兵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是一個雄厚的兵源補充基地。同時也因為民風和文化的渲染,該地區一直都是名將輩出,“關東出相,隴西出將”就是說的這個地方,而這裡也出了李信、李廣、李陵、趙充國、紀信、會宗等名將。諸葛亮若是能夠攻下這裡,不僅可以得到兵員的補充,還可以得到將領的補充。

結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給劉備規劃處了一條大道,但是現因為關羽失了荊州,後又因為劉備在夷陵遭到大敗,蜀漢國力直線下降,變成三國中最弱的一方。這個時候,諸葛亮又設計出了一條好路,那就是先取涼州,然後徐圖中原。

六出祁山——從戰略和戰術入手,淺析諸葛亮為何非得打涼州

諸葛亮劇照

而在多次北伐中,諸葛幾度在關鍵的時刻出現用人失誤。先有馬謖失了街亭,後又有李嚴誤了軍糧,導致失去了大好的戰機,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同時,又因為後主劉禪昏庸,加之宦官黃皓弄權。最終,蜀漢敗局難以挽回,而諸葛終其一生也沒能完成“還與舊都”這一戰略規劃。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志注》、《資治通鑑》、《三國演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