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风云生 武术从滥用的称谓说起

前几天看了一个的账号,这个人大概算大V吧,一个拳击教练,据我的小师弟说,这个人很谦虚,经常说自己是业余练练拳击的。可是,一个人如果真的认为自己只是爱好拳击,为什么又在平台去做拳击的技术分析,对于拳击中的技术说法提出质疑呢?这个账号,是质疑拳击出拳的蹬地问题,账号里提出,美国的电视节目用一些仪器对人体动作进行捕捉,然后捕捉到美国职业拳击手的动作动态,说这个力量是从地面传递上来的!但是,他自己从小就对蹬地这个要领有所怀疑!他提出的观点,其实等于说是接近传武的说法,认为出拳是转胯!

风云生 武术从滥用的称谓说起

咱们还是先基于技术分析一二,我们用泰森做典型来分析,首先强调蹬地不会错,泰森在备战的时候,曾经专门聘请美国知名的体能训练专家,为自己量身打造力量训练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是下肢力量的强化,如果我没记错,泰森当时负重深蹲达到700磅以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专家,以及科学仪器捕捉,和顶尖的拳击手的实践是公认的,力量是由下肢传递到拳头,所以蹬地是没有毛病的!不仅仅是拳击,包括武术,内家拳都有这个明确的要求!

风云生 武术从滥用的称谓说起

那么这位朋友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就是从小喜欢拳击的时候,就对蹬地产生了怀疑!说真心话,我初学武术的时候,我也是很讨厌什么蹬地,转胯,拧腰,顺肩……这些要求,我是很理解这位朋友的,可是,还是在我联系搏击的时候,我在打沙袋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拧腰,以及拳在打在沙袋表面时,拳背拳面跟沙袋表面角度的关系,随后接触内家拳,我发现内家拳对这些讲究更多!所以,放弃了自己摸索!我很理解这位朋友,但是,人少年的反叛,到成年会成熟!贸贸然就把这个技术否定,其实,挺不成熟,而且嘴上谦虚,实则非常不稳重!

那么,他说的转胯对不对?转胯其实也对,只是转胯有前提,用传武的话说,包括拳击的实战式,跆拳道的实战式,都是要处在坐胯的状态!为什么要坐胯?实际上如果你打拳的时候,重心不沉住,重心就会浮在胸口,如果跟对方发生冲撞,基本上就是不堪一击!前几年,曾经有贴吧一位老师,大概觉得我狂,就让我自己评价自己实战能力,我就吹了一把牛,我说,除非一动手能ko我,否则只要双方力和劲一接触上,重心浮起的,不管是谁,我都让他趴下!一接触能够把重心沉住的,我就不敢吹牛!这个话,这位老师挑了大拇指!

坐胯也好,把重心沉住也好,在这种状态下,其实周身一气贯通,你蹬地,蹬劲传递到腰,你转胯,胯劲传递到脚,蹬转其实是一回事,能够最快的启动攻击!所以说,坐胯状态下,讲转胯是对的!但是,如果坐胯了,转胯就是蹬地,只是不特别强调,反对蹬地就错了!

我今天把这个事拿出来说,实际上,源头是前几天有一个评价永春拳的,说搏击专家某某,我想问,像这类专家的称号,是哪儿来的?

因为网络和自媒体的科技发展,让人与人有了平等说话的权利,但是,比如大师这个词,我学生时代在某个学校的墙上,对于大师这个词的定义,是能够影响和领导一个时代的人!可是现在我们称呼一个练武人为“大师”,基本上就等于瞄准了他,准备火力全开骂他的意思!很好的一个词,被毁了!其实,现在有多少“大师”是短训班出身的?

社会由纸媒到网络到自媒体,人的思维意识,知识,发生了多少变化?前几年在贴吧讨论的时候,引用一个道家内丹功法的概念“百日筑基”,被当时一个自称研究过丹经的小吧主质疑,问我,哪本书里写了百日筑基?当时我就傻了,回避了这个问题,当时我就问自己,他妈的,当年我看的哪本书不是百日筑基的?这个问题我想了好多年,说了好多次,至今我没想到,哪一本丹经里会不是百日筑基的!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抬杠,而是说,从纸媒时代,到网络时代,随着人获取知识的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变化了!就好比,传统的商业是看盈利,而现代的商业可以适当的亏损,因为适当的亏损,一方面亏损可以转嫁给别人,但是可以引流,流量上去了,就可以上市,就可以获得股价的提升,而如今的自媒体,发布很多消息,包括知识,这种知识与消息谁在乎对错?哪怕是错的,流量上来了,我就是王!还有几个愿意为学术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