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瞭解老撾的過去,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未來——看老撾歷史

瞭解老撾的過去,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未來,今天把一些老撾歷史資料調出來供大家學習。

瞭解老撾的過去,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未來——看老撾歷史

1~12世紀,老撾地區的主要居民為孟-吉蔑人,他們建立起許多奴隸制小國,其中以川壙和甘蒙一帶的西科達蒙較為強盛,中國史書稱之為“堂明”。227年,堂明王曾遣使到中國東吳聘問。6世紀,真臘興起,南並扶南,北兼道明(即堂明)、僧高諸國,今萬象以南盡為其所有。

8世紀初,真臘分裂為二:南部為水真臘,北部以今老撾地區為中心形成了陸真臘。陸真臘又名文單國。717~798年,先後四次遣使到中國訪問。在文單北面,還有一些泰人部落,隸屬於中國南詔地方政權。西北部又有女王國,與南詔和安南均有貿易往來。

2、法昂一統天下 瀾滄王國輝煌

9世紀初,水、陸真臘重新統一,真臘成為中南半島強國之一。10世紀以後,相繼遷入老撾地區的泰佬人開始興起,建立了許多小國,以琅勃拉邦的孟斯瓦國最為強盛。1353年,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臘幫助下,統一老撾全境,建立了以佬族為主體的封建國家──瀾滄王國,首都為琅勃拉邦。其疆域東界安南,東南連佔婆,南接真臘,西鄰暹羅,北部與緬甸、中國接壤,從而奠定了現代老撾的疆界。法昂王實行“景孟制”,分封諸子到各地進行統治,又從柬埔寨引進了小乘佛教。

3、老撾三國演義 三國紛爭引越侵

15世紀,由於內部爭權奪利和越南入侵,老撾一度衰落。1695 年素麗亞旺薩王死後,瀾滄王國王位也開始爭奪。1707年,因王位之爭,琅勃拉邦脫離萬象。1713年下寮的佔巴塞也宣告獨立,老撾形成三國鼎立局面。1776年以後,暹羅控制老撾,越南則乘機入侵老撾。

(一)越南李朝(1009-1225年)、陳朝(1225-1400年)的對老撾侵略 越南自獨立後,就自居於華,視除我國外的鄰邦為夷,於是“用夏變夷”,積極對外用兵。據老撾編年史記載,當時南掌與越南陳朝達成協議,以紅河、湄公河中間的分水嶺為兩國的邊界。同時又約定凡是居住高腳屋的居民,均屬於南掌(老撾)的臣民。可見,越西北地區的大片領土在當時尚屬老撾的領土。

陳朝對老撾中部,即與清化、義安一帶相毗連的川擴地區,更是動輒以“不修職貢”為藉口而用兵。公元1334年,陳明宗“親率大軍繼進至黔州,軍盧大振,哀牢望風遁去”他特地詔隨行的清化發運使阮忠彥在義安省襄陽縣沈香村的山上磨崖刻碑紀功,碑文“字畫掌大,深可寸許。”其辭曰:“皇越陳朝第六帝……受天眷命,奄有中夏,薄海內外,岡不臣服,蕞爾哀牢,猶梗王化。歲在乙亥季秋,帝親帥六師巡於西鄙,占城國世子,真臘國,暹國及蠻酋道臣葵禽、車勒,新附杯盆蠻酋道、聲車蠻諸部各奉方物,爭先迎見,獨逆俸(即哀牢酋名)執迷畏罪未即來朝。季冬,帝駐於密州巨屯之原,乃命諸將及蠻夷之兵入於其國,逆俸望風奔竄,遂降詔班師。”碑文所記“功績”,正是越南封建統治者對外侵略、擴張的鐵證。同時,使用“受天眷命,奄有中夏,薄海內外,岡不臣服”這種類似天朝君主的言辭,則反映出越南統治者利令智昏、野心膨脹到了不可一世的地步。

(二)越南胡朝、後黎朝(公元1428-1527年)的對老撾侵略

公元1400年,胡季犛篡奪陳朝皇位,建立“大虞國”,胡朝對內血腥鎮壓陳朝餘黨,對外窮兵黷武。黎利趁機建立黎朝。不久,於公元1432年就對哀牢用兵,“令黎寮進軍哀牢界首,牢人懼……吉罕遠遁,乃盡俘其黨,以其地為復禮州詔班師”。後來黎朝各代皇帝都多次對老撾用兵。1442年黎仁宗迫使原屬哀牢國的南馬土酋道冕歸順“內附”。1479年,黎聖宗發兵18萬,兵分三路侵略老撾,一度打到老撾首都,在把老撾首都洗劫一空後甚至兵臨緬甸邊界!

(三)越南阮朝(公元1802-1945年)對老撾的侵略

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人的幫助下打敗西山起義軍,建都順化,國號“越南”、年號“嘉隆”。他念念不忘“開拓疆宇,歷世相承”。

1827年,明命帝乘萬象阿努王與暹羅交戰之機,立即出兵實行分割老撾,攫取大片領土。1827年五月,暹軍侵佔了萬象城,阮朝迫不及待地就於六月強迫老撾以“自願歸附”為名,兼併了川壙地區,在那裡設置了鎮寧府,下轄七縣,並封酋長昭內為鎮寧防禦使。昭內帶著人丁、田畝冊上呈阮朝,隨後又以同樣的手段,吞併了萬象地區,在那裡設鎮靖府,侵佔了桑怒地區,在那裡設置了鎮蠻、鎮邊二府;搶佔了甘蒙地區(今甘蒙省),在那裡設置了鎮定府;強取了沙灣拿吉地區(今沙灣章吉省),在那裡設置了樂邊府和甘露九州。阮朝在1年多的時間裡,“不勞寸矢”使吞併了老撾三分之二的大片領土,將越南西部邊界一直推進到湄公河。

瞭解老撾的過去,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未來——看老撾歷史

4、法國入侵老撾 併入“中南聯邦”

19世紀末,英國與法國在中南半島上展開了激烈角逐,英國控制了緬甸和馬來半島上的許多土邦國,法國則逐步從清朝和暹羅手中攫取了對安南、東京、交趾支那、老撾和高棉的宗主權。

1870-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法國人認為挽回臉面的最好辦法就是擴大他們在黃金半島(即中南半島)上的殖民地。1883年,法國完全佔領安南,1884年將其“保護國”柬埔寨變為殖民地。法國佔領安南後,其領土與暹羅的三個藩屬國萬象、琅勃拉邦和佔巴塞接壤,法國人提出這三個小國也曾經向安南稱臣納貢,對其提出了領土要求。

1886年,暹羅與法國簽訂關於安南與老撾地區邊界的協約,規定暹羅將湄公河以東的全部領土轉給法國,但河東岸的琅勃拉邦仍為暹羅所有。同年英國人廢黜了緬甸國王,將緬甸變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這樣英法兩國在東南亞的領地都與暹羅接壤。

1893年,法國駐暹羅公使指責拉瑪五世的英國顧問雅克敏是“挑撥暹法關係的壞蛋”,法國與暹羅的邊境摩擦也愈演愈烈,雙方都指責對方侵犯邊界、進行殺戮和綁架。1893年4月6日,法國指責暹羅舉兵進攻湄公河東岸地區,因此要求暹羅割讓湄公河以東的全部領土,並嚴懲越境的軍官。7月13日,法國炮艦以慶祝法國國慶日為藉口駛入湄南河口,河口的暹羅炮臺向法國軍艦開炮,法艦開火還擊,雙方各有傷亡。法國軍艦最後進入曼谷河段,停在法國公使館前示威。英國見暹法關係緊張,連忙派遣駐紮在新加坡的“帕拉斯”號和“敏捷”號巡洋艦前往湄南河,威懾法艦 。

河口之戰後,法國公使奧古斯特·巴維向暹羅提出最後通牒,要求暹羅割讓所有老撾族人的聚居地,懲辦河口炮臺軍官,並賠償300萬金法郎。1893年10月3日,根據《法暹曼谷條約》,暹羅被迫將湄公河東岸和河中全部島嶼割予法國,暹羅軍隊撤出河西岸的尖竹汶府,暹羅不得在馬德望府、暹粒府(今均屬柬埔寨)和湄公河西岸25公里範圍內建設軍事設施。

19世紀60年代法國開始向老撾滲透。1885年法國在琅勃拉邦設立領事館。1893年以武力迫使暹羅簽訂《法暹曼谷條約》,把老撾併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琅勃拉邦成為名義上的“保護國”,其他地區則由法國直接統治。1894年,法國任命巴維為駐琅勃拉邦高級專員。1895年,卜洛希出任法國駐老撾第一任最高駐紮官。1911年,法國進一步廢除各地土王,將全國劃分為省、縣、區、鄉、村五級行政單位,統治機構逐步健全。

法國對老撾的統治以掠奪和剝削為主要目的,初期主要採取霸佔土地、徵收捐稅等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開始興辦一些工礦企業,開闢種植園。在法國統治下,封建制度被保留下來,殖民剝削和封建剝削使老撾各族人民負擔沉重。1901~1919年先後爆發三次大的反抗鬥爭,其中1911年昂克歐領導的佧人起義堅持了20多年。1930~1940年期間,波寧和豐督礦工舉行多次罷工,要求增加工資。

瞭解老撾的過去,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未來——看老撾歷史

5、老撾王國統一 多方角力老撾忙

1941年12月,日本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為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僅用半年時間,日軍就打敗英國、荷蘭、美國等西方殖民者,攻陷緬甸、馬來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和菲律賓等地。加上戰前已實際控制的泰國與法屬印度支那,日本成功佔領了面積386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的東南亞。佔領初期,日本於泰國與法屬印度支那(包括老撾),日本保留其原有政治體制,實行間接控制。

作為對抗同盟國的一種手段,戰爭後期,日本逐漸讓更多東南亞國家走向“獨立”。1945年3月,日本行將敗亡之際,日軍推翻了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當局,宣佈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獨立”,只不過這種獨立徒具虛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同月老撾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伊沙拉陣線,同年10月12日老撾宣佈獨立,成立了伊沙拉政府。

1946年4月,琅勃拉邦國王西薩旺·馮統一老撾的琅勃拉邦王國、萬象王國和佔巴塞王國,建立老撾王國。這也是近代以來老撾國王第一次統一老撾全境。

與此同時,法國急於恢復在老撾殖民統治。1946年1月,法國發動對老撾的侵略。他們橫掃了老撾南部波羅芬高原,並組織了6個輕步兵營北上,在沙灣拿吉,3月21日,蘇發努馮親王和他的大批越南軍隊與法國聯軍進行了交戰,蘇發努馮親王的“自由老撾”軍隊傷亡慘重。4月24日,法軍在萬象郊區空降了一支傘兵營,未收到任何抵抗就佔領了萬象。5月9日,他們再次用傘兵空降戰術對琅勃拉邦發動襲擊。與此同時,法國陸軍也從萬象向北對琅勃拉邦發動進攻,並將佩差拉親王和“自由老撾”領導人驅趕出老撾。法國重新建立殖民統治,並通過老撾國王西薩旺·馮進行間接統治。

1947年5月11日,國王西薩旺·馮通過了新憲法,宣佈老撾是隸屬於法蘭西聯邦的一個獨立國家。從此老撾開始了新政府的建立,包括成立國家軍隊——新老撾皇家陸軍。法國儘管繼續領導和訓練這支新軍隊,他們也開始訓練老撾的軍官和士官。梭發那·富馬親王1951年第一次成為老撾首相併連任到1954年。

1950年12月,美國、法國、南越、柬埔寨和老撾簽署了共同防禦援助條約。這項條約將法軍在印度支那的軍事力量轉變為美國的軍事援助。

6、北越扶持巴特寮 積極插手老撾

與此相對地,1949年1月,越南獨立同盟會發動革命行動——巴特寮,最初由25人的游擊隊組成。蘇發努馮親王在越南停留了16年,其中有7年是在芽莊度過,在那裡他見到了胡志明,娶了一位越南妻子,並請求越南獨立同盟會的幫助建立游擊隊。1950年8月,蘇發努馮親王在河內越盟的司令部加入了越南獨立同盟會,併成為巴特寮的最高領導人。巴特寮的政治力量被稱為老撾愛國陣線。越南主張推翻君主制並將法國逐出老撾,並派5000名越南獨立同盟軍士兵滲入了老撾。

1953年4月,一支由武元甲指揮的,由40000士兵組成的越盟的越南人民軍入侵了老撾東北部。這其中包括了一支象徵性的、由蘇發努馮親王領導的2000士兵組成的巴特寮部隊。北越入侵成功,成功佔領了毗鄰越南北部位於查爾平原東北部邊緣的老撾豐沙裡省和桑怒省。4月19日,蘇發努馮親王將巴特寮的指揮部遷到了老撾桑怒市。

奠邊府戰役後, 1954年8月1日,法軍從老撾撤軍並聲明老撾的獨立, 但是老撾內戰仍在繼續。

6、美國插手老撾 越南戰爭升級

1955年初期。美國在老撾發起了軍事行動,此次行動的最初目的在於向皇家老撾政府提供國防物資,其中80%的預算都被用於該目的。美國支付了老撾全部的軍事預算。

從1957年3月起,美國開始向苗族游擊隊提供武器,使得他們能夠與老撾皇家軍一同作戰。

1957年11月,巴特寮與皇家老撾的聯合政府終於建立起來。利用“一人一票,以防止內戰”的口號,巴特寮得到了三分之一的民眾選票並在1958年5月4日的大選中贏得了21個競爭席位中的13個。這引起美國恐慌,隨即指使親美的培·薩納尼空將軍發動政變,建立親美政府。

1959年7月28日,越南人民軍在老撾的邊境上發動了全面攻擊,建立“胡志明小道”。

1960年8月9日,由老撾王國政府軍傘兵第二營營長貢勒上尉和代理副營長敦·遜納拉中尉等愛國軍官組成的政變委員會,在首都萬象發動政變,控制萬象,推翻宋薩尼特-富米·諾薩萬政權,成立臨時執行委員會管理國家事務。8月16日成立老撾革命政府,由梭發那·富馬任首相,宣佈實行民族和睦、真正中立的內外政策,得到萬象軍民擁護,老撾愛國戰線中央委員會亦立即聲明表示支持。美國支持親美的宋薩尼特-富米·諾薩萬政府。

1961年美國進一步介入老撾,扶持苗族王寶武裝對抗北越。與此同時,美國通過在泰國、老撾的軍事基地,派空軍轟炸“胡志明小道”。

1965年12月,美軍空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南越空軍和皇家老撾空軍發動了代號為“老虎獵犬”的行動轟炸“胡志明小道”。

1969年5月23年,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皇家老撾陸軍對查爾平原以及川壙地區的巴特寮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以失敗告終。

1971年2月8日,針對越南人民軍在老撾狹長地帶的充足後勤儲備,美國支持南越發動了代號為“藍山719”的軍事行動。它的目標是切斷胡志明小道,美軍給予了大量的空中支援。2月25日,越南人民軍發動反攻。面對沉重的反擊,南越部隊不得不撤出老撾。

1973年1月27日美越簽署停戰協定,美國始終無法根除胡志明小道的問題,使得北越的作戰物資始終源源不絕支援南越戰場。

7、老撾革命勝利 北越控制老撾

1973年,根據巴黎和平協約的規定,美國從老撾撤退。該條約並沒有要求北越撤出其武裝力量。失去美國援助,老撾政府軍一潰千里。

1974年5月,蘇發努馮為國家重建提出了18點計劃,並獲得了一致通過,這也象徵了他不斷提高的統治地位。這項計劃包括自由選舉、民主權利、尊重宗教和建設性的經濟政策,大多都沒有引起爭議。

1975年1月,巴特寮部隊和北越軍隊逼近首都萬象,有影響力的商人和政治人物開始離開老撾前往泰國、法國和美國。3月,自信美國不會軍事介入,北越開始對南越的最後總攻。4月底,隨著西貢的攻陷,北越推翻親美越南共和國取得了越南戰爭的勝利。幾天前,紅色高棉軍隊進入金邊推翻親美高棉共和國。隨著塵埃落定,老撾巴特寮開始意識到勝利很快就要到來。查爾平原上,巴特寮部隊在北越重武器和北越部隊的支援下開始向首都挺進。4月下旬,右派大臣從政府辭職逃離老撾,皇家老撾陸軍的高級指揮官也紛紛流亡。巴特寮官員接任國防部長,消除了軍隊抵制巴特寮接管的可能。首相梭發那·富馬由於擔憂進一步的衝突以及深信蘇發努馮對於溫和政策的承諾,下令不許抵抗巴特寮。美國也開始撤出它的外交人員。

5月,巴特寮部隊進入老撾南部的沙灣拿吉等主要大城市,並在7月上旬佔領了琅勃拉邦。隨著大多數曾與美國合作的商界人士、政府官員以及其他人員都爭著將他們的家庭和財產通過湄公河轉移到泰國,恐慌在萬象爆發。王寶在認識到失敗後帶領他的幾千苗族士兵和家庭開始流亡,最終大約有全老撾苗人的三分之一離開了老撾。

8月,巴特寮部隊進入了首都萬象。最初的幾個月,巴特寮履行他們對溫和政策的承諾。聯合政府的外表被保留下來,沒有逮捕和擺樣子公審,私有財產也被尊重保護。蘇聯和東歐技術人員開始來到老撾代替離開的美國。

在北越的支持下,12月1~2日在萬象召開了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宣佈廢除君主制,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末代國王西薩旺·瓦達納被迫同意退位並被死於流放,梭發那·富馬也從政府辭職。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蘇發努馮擔任禮儀國家元首-國家主席,親越的凱山·豐威漢從幕後走出,擔任總理和國家的真正統治者。

8、建立“特殊關係” 越南控制老撾

老撾末代國王西薩旺•瓦達納當政時,對中國奉行友好親密政策。1963年應我國國家主席邀請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總理專程到機場親自迎接。主席會見並宴請了國王陛下一行。此行國王向中國贈送了珍貴的文物,他希望和中國世代友好。但很不幸,1975年越南控制老撾後,長達622年之久的老撾王族統治也隨之結束了。

古代,越南便開始了對柬、老兩國的武裝侵略。這主要是基於大越族主義思想。越南認為,越南民族是優等民族,而鄰國的民族“蠻夷” ,這種霸權主義思想,到了1975年越南統一後,更加強烈。越南當局計劃向柬埔寨發動軍事入侵前,加緊了對老撾的軍事控制。在短短的幾年裡,它從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控制了老撾。

事實上,在抗美救國戰爭期間,越南就以“援助”、“保衛”的名義,把大批軍隊開進老撾。抗美救國戰爭後,不但不撤兵,反而藉口“協助維持邊境安全”、“保衛老撾後方”,向老撾大量增兵,進行軍事控制。

瞭解老撾的過去,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未來——看老撾歷史

在抗美戰爭年代,越南為保衛“胡志明小道”,在老撾下寮地區駐紮了幾萬軍隊,並在上寮查爾平原駐軍。戰爭結束以後,越南不但拒不撤軍,反而不斷增兵老撾,逐步擴大軍事佔領地區,建立新的軍事基地。據西方通訊社和逃到國外的老撾難民透露,越南在老撾的駐軍已達6萬人,超過了老撾軍隊的人數。這些越南駐軍在中寮沙灣拿吉附近的塞諾設立了駐軍總部,在萬象周圍派駐了大批軍隊,建立了軍事基地,並逐步向上寮其它地區擴展。與此同時,向上寮和中老邊境地區增派大批越南軍隊,進一步擴大和強化了對老撾的軍事佔領。

為了使越南對老撾的軍事佔領和控制“合法化”,1977年7月,越南當局迫使老撾同它簽訂了所謂“友好合作條約”和“邊界協定”。在所謂“發展特殊關係”和“進行全面合作”的幌子下,越南的“顧問”和“專家”大批湧入老撾,把持了老撾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部門,成了老撾的太上皇。在老撾的軍隊中越南“軍事顧問”成群,有的部隊甚至在連一級也由越南“顧問”發號施令。老撾中央黨政各部門都設有越南“特別顧問”辦公室,各省以至一些縣也都有越南“顧問”。這些越南“顧問”凌駕於老撾政府之上,事無鉅細一概過問,從國家法律、計劃,到政府官員的重要講話稿,以至外國人申請訪問老撾的簽證,都須經越南“顧問”以至越南來擬定和批准。老撾的文化部門和學校,也都在越南“專家”的控制之下,連學校的課本都由河內編審,有的學校甚至規定得用越南語教課。

蘇聯出於超級大國霸權主義野心,對越南當局控制老撾的行徑極力給以支持。同時,它自己也無孔不入地對老撾進行滲透。蘇聯同老撾簽訂了一系列的軍事和經濟協定,以“援助”和“合作”為名,行擴張、控制之實。大批蘇聯“軍事顧問”以幫助老撾訓練軍隊和掌握技術為名,控制了老撾軍隊的技術兵種,並操縱著老撾的所有民航業務。蘇聯在老撾一些地方設置了二十個雷達站和其它電子竊聽裝置,在老撾戰略要地查爾平原目前還正在修建大型機場。老撾的文化、教育部門,也是蘇聯滲透控制的目標。老撾當時“實際上不過是蘇越聯邦統治下的萬象縣而已”,“蘇聯從意識形態上壟斷老撾,越南則從一切實際方面牢牢掌握。”

蘇聯、越南對老撾套上了沉重的新枷鎖,給老撾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越南軍隊在老撾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肆無忌憚地踐踏老撾主權,一紙邊界協定把老撾大片邊界領土劃入了越南版圖。不僅如此,越南還不斷強迫老撾邊境的居民內遷,然後向老撾邊境地區移民,蠶食老撾領土。越南駐軍在老撾可以任意徵收、搶掠糧食和其它物資,霸佔良田,濫伐森林,把掠奪的農產品、礦產品、木材等運回越南。老撾的幹部對越南的殖民統治稍有不滿和反抗,隨時有被清洗和鎮壓的危險,許多少數民族也不斷遭到越南駐軍的迫害和屠殺。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越南侵柬已經背上了一個包袱,再加上老撾人民的反抗,“那麼越南的雙腳都將被扣上腳鐐”。

9、冷戰結束悲劇 老撾迎來新生

冷戰結束後,老撾奉行和平、獨立和與各國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重視發展同周邊鄰國關係,改善和發展同西方國家關係,為國內建設營造良好外部環境。2016年老黨“十大”重申繼續堅持“少樹敵、廣交友”外交政策,積極爭取國際經濟和技術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