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他能成為日本近代以來第一個生前退位的天皇嗎?

文|東南海上一尾魚

01天皇退位

明仁天皇將在2019年4月30日退位。這是日本近200年第一位生前退位的天皇。

他能成為日本近代以來第一個生前退位的天皇嗎?

(日本現任天皇明仁天皇。圖片來自網絡。)

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於1987年繼位,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是平成。他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後,新天皇將在同年5月1日進行相關繼承儀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希望天皇退位與皇太子即位能在全體國民的祝福中平安進行,內閣將齊心協力做好準備工作。

他能成為日本近代以來第一個生前退位的天皇嗎?

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於1987年繼位,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是平成。他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後,新天皇將在同年5月1日進行相關繼承儀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希望天皇退位與皇太子即位能在全體國民的祝福中平安進行,內閣將齊心協力做好準備工作。

日本內閣通過的“關於天皇退位等的皇室典範特例法案”的決議中,規定退位之後的明仁天皇將被稱為“上皇”。法案規定,退位僅限明仁天皇一代,不過這個例子也將成為將來參照的先例。

如果不是他提出特殊的退位要求,他必須在天皇的位子上一直待著,直到去世。日本近200年沒有天皇生前退位的先例。另外,承擔規範日本皇室的法典《皇室典範》也沒有天皇可以生前退位這樣的規定。所以明仁天皇透過全國廣播發表個人談話,委婉表達自己因為身體原因,希望提前退位的想法。

天皇在發表這一想法時,用詞十分謹慎,因為日本戰後的憲法規定,天皇不得干預政治,相關法律更沒有天皇提前退位的規定,所以他只好以委婉說法表達自己的個人意願。

而日本首相安倍在天皇發表談話之後,專門起草了一份書面的講話稿,表示將嚴肅接受天皇關於退位而發表的談話。

02眾說紛紜的退位原因

關於天皇為什麼提前退位,坊間曾有不少猜測。

不少人猜測,天皇的提前退位,可能和日本政局有關。由於提前退位在之前的法典和憲法中並沒有相關規定,所以明仁天皇要退位,可能需要日本修憲,這個舉動或許可以拖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想要修改憲法中和自衛隊相關規定的舉動。

有的人則猜測,天皇提前退位,把位子傳給下一代,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了皇位出現相爭的情況。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天皇單純從身體原因出發而做出的考慮,因為天皇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每年需要出席多次接待外賓的場合、國外訪問的場合,有時也需要參加國內一些慰問活動,年已八十、又做過手術的天皇實在難以承擔這麼重的任務。

他能成為日本近代以來第一個生前退位的天皇嗎?

(日本天皇夫婦和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見面。圖片來自網絡。)

日本民眾也普遍認為,明仁天皇實在是太辛苦了,對於他要求能生前退位的想法表示理解。

03流產的先例

而明仁天皇的父親裕仁天皇,則差點在幾十年前,成為日本一百多年來第一位生前退位的天皇。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天皇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一事上負有責任,所以國際上要求天皇退位,以及接受審判的呼聲頗高。而日本國內也有少數知識分子認為天皇應該退位,他們認為天皇是日本發動戰爭的最高責任者,天皇不應該成為新日本高舉民主主義、重新起航的國家象徵。不過這種聲音在日本國內很微小。

他能成為日本近代以來第一個生前退位的天皇嗎?

而戰勝國美國考慮到,天皇是日本的象徵,是日本國民的精神偶像,一旦讓天皇退位,可能整個日本會誓死反抗美軍和蘇聯,這樣造成的損失和傷害會更加嚴重,所以駐日本的美軍首領麥克阿瑟將軍明確向美國政府表示反對審判天皇;反對天皇退位。麥克阿瑟和其他人認為,免除天皇的戰爭責任,充分利用天皇的政治聲望,對佔領軍實施佔領政策有極大的好處。

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一些知識分子認為,天皇是被日本軍國主義者所利用的,日本國民對天皇的命令無論如何都會無條件服從,所以戰爭最大的責任者是那些居心叵測的軍國主義者。

在種種原因下,裕仁天皇沒有退位,在二戰後繼續當日本的天皇。

參考文獻:

鄭毅,《美國對日佔領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