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一位退伍女兵的三次蝶變

拋掉醫生身份,下海創業,服裝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一諾千金,獨自扛起千萬債務,靠誠信走出泥潭;榮譽加身,卻不忘初心,再次起航加入電商大軍,開始第三次創業。來自泰安市的退伍女兵自主創業典型趙秀梅以實際行動完成了華美蝶變,成就了心中夢想,她認為,“作為一個從部隊出來的創業者,要善良,要堅強,更要有社會擔當。”

退伍不褪色,從女醫生到女老闆

1990年12月,18歲的趙秀梅穿上綠軍裝來到海防前哨的海陽某部醫院,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部隊既是大學校,又是大熔爐,趙秀梅在這裡百鍊成鋼。每一次嚴格的訓練,每一次學習交流,每一次執行任務,她都全身心地投入,軍人無私奉獻、敢於擔當、一諾千金的品格深入她的內心。

趙秀梅退伍後又考入某軍醫大學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山東酒精集團醫院做了一名醫生。1999年,山東酒精集團倒閉,趙秀梅失業了。面對人生的突變,趙秀梅沒有灰心喪氣,怨天尤人,而是挺起胸膛做出了抉擇:不靠政府安置,自主創業。

趙秀梅曾當過女兵閱兵方隊隊長、晚會模特表演隊隊員,身體高挑,英姿颯爽,尤其是從小對服裝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摸清市場情況後,她果斷決定賣服裝,並給自己的店起名叫“得體服裝店”,她相信自己的眼光和鑑賞力。

引水方知開源不易。當趙秀梅從杭州把款式新穎、時尚,品種齊全的服裝擺在店裡,顧客爭相挑選自己喜愛的服裝時,接下來的事情,打了趙秀梅一個措手不及。由於進貨時只注重服裝款式,而忽視了南北方服裝尺寸不統一的問題,進來的服裝尺碼偏小,不適合北方女性穿著。“得體店”不得體,4萬元的貨基本沒賣出去,第一單生意就砸鍋了。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之後,趙秀梅跑遍濟南大大小小的服裝店,到職業學校聽服裝課,請專家上門指導。不久,趙秀梅根據專家的建議,採取固定品牌的褲子,搭配北京時髦的上衣,創立了自己的“混搭”服裝風格。由於定位準,整套衣服都是流行的款式,一經推出,好評如潮,很快打開了市場。一時間,“買服裝,到得體,款式新穎,質量第一。”成為當地眾多女性朋友的口頭禪,服裝店也成為泰安金橋服裝城行業的標杆。

11年守一諾,“負婆”邊還債邊做慈善

正當趙秀梅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個變故讓她成了名副其實的“負婆”。

2006年9月的一天,趙秀梅的大姐急匆匆找到她,說自己經營的十幾家英華連鎖超市遇到了一系列經營困難,請求趙秀梅幫助。為幫同胞姐姐分憂解難,趙秀梅關掉自己的服裝店來到大姐的公司。清理貨款後,讓趙秀梅想不到的是,英華超市共欠銀行、擔保公司、親朋好友和拖欠員工工資、水電費、房租費等1359萬元。

面對這樣的爛攤子,趙秀梅想到的是公司的數百名員工怎麼辦?那些債主怎麼辦?趙秀梅沒有退縮,她毅然決定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趙秀梅對債權人說:“我是軍人出身,說出的話,一口唾沫一個釘。但鑑於公司的現狀,請允許我分期付欠款,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還清。”5天的時間,趙秀梅與債主簽訂了150多份承接大姐所欠債務的協議書。

十幾年如一日,趙秀梅嚴格按照協議給每個債主還錢,為了如約還某電廠的一筆款,趙秀梅甚至賣掉一套房子,因為趙秀梅認準了一個理:承諾的事情就一定要兌現。憑著軍旅練就的不怕吃苦、樂於奉獻、敢於擔當的精神,她帶領職工在困苦和艱辛中前進,經過11年的不懈打拼,使揹負1359餘萬元債務的超市還清債務,扭虧為盈。

難能可貴的是,趙秀梅始終沒有忘記政府和社會支持,始終懷揣慈善和感恩之心,自覺熱心參加公益慈善事業,通過各種方式為特困戶、殘疾人等捐獻1000餘萬元的款項和物品,她所經營的連鎖超市,是我省以實物救助為主的77家“慈善愛心超市”之一。凡是經過民政部門確認的特困戶,攜帶低保證和身份證,就可以在她的任何一家連鎖超市購買低價商品。

再踏新徵程,圓電商創業夢

這麼多年步履維艱,趙秀梅卻沒有歇一歇的想法。2012年,趙秀梅成立了濟南秀禾商貿有限公司,開始了她的第三次創業。這一次,趙秀梅把目光放到了電子商務上,她知道,電商是一項新的挑戰,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強大的消費群體。趙秀梅愛學習、善鑽研,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調控手段,新的公司很快站穩了腳跟,網上的生意,開始紅火起來。

現在的趙秀梅不僅是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也是一名合格的創業導師,利用自己的成功經驗,指導更多的青年參與創業。王燕青是山東財經大學一名學生。為了使自己儘快進入創業實踐,在趙秀梅的指導下,王燕青成立了濟南三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趙秀梅根據王燕青身處大學環境的實際,指導他把銷售對象定位於大學生群體。從產品的選擇,到產品的宣傳推介,趙秀梅悉心幫助,精心指導。為便於王燕青開展業務,趙秀梅還把自己的超市,作為王燕青的實驗展示平臺。如今,王燕青在濟南所屬的10多所大學,建起一個大學生銷售體系網,吸引了一批固定的消費群體,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自己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

幾年來,趙秀梅先後幫助20餘名青年人走向創業成功之路。趙秀梅說:“一個人富裕了,不算成功,只有帶動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才是真的成功。我要用今後的10年,幫助公司的員工和更多的創業者走上致富路。”(王楠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