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老人退休后还应工作吗

老人退休后还应工作吗


老人退休后还应工作吗


提问:最近经济学家李稻葵说,老人不要“一天到晚吃完饭就睡觉,闲下来之后跳广场舞,扰乱社会秩序,或者是挑起家庭矛盾”,而是要“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这个社会”。感觉他说得有些道理,可是又让人很不舒服。如何看待老人出来工作,难道就不能安享晚年吗?

李稻葵只是说了大白话。听起来是不太舒服,却没有错。李稻葵在宏观经济问题上,很多都错得离谱,可是当他用常识说大白话,却没说错,这是应该赞赏的。

媒体把这番话从演讲摘出来,制成标题,可见这些大白话还是有卖点。有人说李稻葵无是生非,老年人安享晚年他怎么就看不惯,跳广场舞怎么是扰乱社会秩序,更有学者提出,老人抢工作,年轻劳动者怎么办?人工智能这么发达,很多人失业,老人就不要出来添乱——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批评。

这些批评毫无道理。老人就业自养,这是老龄化国家的自救之路。批评老人“抢工作”“占位子”的人没有意识的,工作机会不是固定。老人就业并不减少工作机会,相反是创造就业机会。

市场经济中,参与工作的人是互相服务、互为需求的。人数越多,工作机会越多。小村镇人口有限,就业机会不多;几百万人的大城市,能创造的就业几乎无限。从这个角度说,只要老人从事力所能力的工作,他们和年轻人没有本质区别。

诚然,老年无法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创造力的脑力劳动,可是只要他们找工作,市面还是有大量工作适宜。低端如看护值守,稍重点的有超市摆货,打扫整理,园艺浇花。对体力和脑力要求更高的工作,很多老人都能做。

和青壮年相比,老人或许体力不如;可是一旦他们想要赚钱自养,通过压低劳动价格,也是不难找到工作。这个道理和童工类似。在童工合法的时代,童工其实是很多成年人劳动者的有力竞争者,因为他们价格更低,也更勤勉。工会才是推动禁止童工的主要角色。名为保护童工,其实是想把他们赶出市场。同样的道理,老人进入劳动市场,也会对许多年轻人的饭碗造成冲击。

老人固然“抢走”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可是他们创造价值,也对社会形成需求,从而创造新的就业。一个有工资收入和消费能力的老人群体,他们带动的就业,显然远远超过贫穷拮据,靠微薄养老金养活的老人群体。整个社会的就业机会,实际是在增加。通过供给创造需求,这就是经济学的“萨伊定律”,年轻人和老人都适用。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老人都没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一般参与家务,抚养小孩,帮助减轻年轻人负担。年轻人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创造财富。通过参与家庭分工,老人帮助改善家庭家庭,同时也能获取尊重。

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老人参与工作,不仅是自助自救,也是共渡时艰,缓解社会危机。由于年轻人少,日本很多服务行业都由老人来做。“老人出租车”“老人杂货铺”,这些都是日本的特色。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很多年轻人陷入失业困境。很多老年人放弃清闲的退休生活,走进商场超市和服务机构,打零工赚钱。这样不仅能赚到钱,也是在给他人提供服务,缓解经济压力。

“活到老、干到老”,过去通常是对晚年生活的积极鼓励,在老龄化社会,却有现实意义。当下中国劳动力还算充裕,可是未来呢?在老龄化社会,养老是很大的压力。李稻葵所说,2050年,中国30%人口是65岁以上,1/4家庭只有一个人,这个现实非常严峻。引导身体健康的老人树立起“长期工作”的信念,对于缓解经济危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倡导老人力所能及地工作,不是强迫,我也反对国家干预。我只是赞成李稻葵的说法,在日常生活复苏这样的文化。如果非说有政策建议,我认为应该解除企业招聘老员工的特殊限制。老人锻炼身体,少病少灾,不仅身心愉悦,不给家人添麻烦,同时还能创造财富。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