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上海交大“公式相声”李宏烨的为人处世态度?

生活实用小妙招


正像我们常说的一样“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纵使像郭德纲这样的相声名家,在相声领域也是常常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然就不会有他四处访相声孤本,四处向老先生讨教,将很多本已失传的相声作品重现于世。有句话说得好“功夫越老,胆子越小”,只有你深深地理解了一个行业,你会从心底里敬畏他,原来在这一行要做到优秀是那么难,就像武术一样,喜欢四处和人切磋的绝对是刚练两天花拳绣腿的家伙,你真把功夫练到家,你就轻易不敢和人动手,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天分到那个地步,别人很有可能和你下同样的功夫却比自己更有成就。

回过头说这博士。好吧,他是博士,但是不要忘了你是你所学专业的博士而不是相声的博士啊。所谓隔行如隔山,你就算是世界名厨,敢给病人开一个处方么?你就算华佗在世,你敢上台和徐晓东打擂么?对吧,风马牛不相及吧?这个博士也一样,你博士是博士在自己所学专业上,相声是你自己胡琢磨的,既没行里人指点(姜昆就算了,他自己还没闹明白呢),又没正经在相声名家的著作上下过功夫,有人会说你咋知道,你看见了?这个就是从他舞台表现上看出来的,专业相声演员和跟“录师傅”(录音机)学出来的从台风和口风上一眼就能让人分出来。说白了,你别说内容,你一张嘴就能把自己是外行体现出来。所以,你自己琢磨的玩意到底对不对路,这个博士觉得他有过实践,有过观众的检验,好吧,咱从网上看看,他的实践范围基本没脱离校园。而想在学校表演相声简直太容易了,我也是行外人,就上学时有老师懂行,跟着老师玩过一段时间,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学校里,包袱容易响,因为大家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比较熟悉,你上台别说张嘴说话,穿上大褂往哪一站底下就乐了。底下那观众属于给什么吃什么,说什么都乐。可是,你把这套搬到社会上行么,尤其是比拼功底的比赛场地,大家都用挑剔的眼光看着你,你怎么会达到在校园中的表演效果。所以,这个博士,可以说在在相声领域还没入门呢,不说别的,光靠自己琢磨就以为自己是专家权威的,就这一个态度,就够讨厌的,你这等于否定了相声行业一百多年间,好几辈人的努力。而且,为什么学相声得拜师,在这儿我也要和大家科普下,这也是我跟老师学的时候感受到的,其实郭德纲也说过,就是你买本相声大全,或网上下个相声文本,比如《八扇屏》里的贯口“趟子”,如果没老师教,你所有能从其他地方搞到的东西都不是原汁原味的,说白了有些门子人家没透露出来,就是为给大家看个新鲜的,这也解释了好些相声段子明明网上有文本,为什么好些票友还得央行里人给自己写一份的原因。有人说,你听录音啊。这个我只能说,如果你能按录音学会,算你牛逼,还拿《八扇屏》举例,其中“莽撞人”都听过吧,我们当年一起玩相声的时候,开群八扇,一哥们分的是这段,我们社长是行里人,专门找没人地方给这哥们说的“气口”,明白了吧,要是行里人不给你说活,你连在哪换气都搞不明白。

说了这么多,就为向大家科普一下,相声真的没有那么简单,而把相声看简单的博士,实际上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说白了,你越是外行,你越觉得自己牛逼,因为你对很多法门,技巧一无所知,白白让人笑话。所以,有些挺这博士的可能还为他们惋惜,认为是没发挥好,其实我告诉你,他水平就是这样,你给他整中央电视台去也是这德行,没办法自学成才嘛。

再说对人的态度,郭德纲且不说,郭德纲对相声的功与过,也不论郭德纲这个评委你看没看在眼里,起码郭德纲比你年长吧,起码郭德纲在相声这行当里比你从业时间长吧,你就算不尊敬郭德纲这个人,你就算见个陌生人也得彬彬有礼,对得起自己学者的身份吧?这博士辩称自己脾气大,多少名家脾气都大,多少文人脾气古怪,但是他们的脾气都发在他们认为事关原则的地方,很少有人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没错就是这两个词,郭德纲总在段子里说“这人撇着大嘴”,这下终于找到样板了。

博士啊,你的东西还没得到认可,出书算不了什么,谁想出书花钱就得了,这点门子大家都懂,这时候更需要夹起尾巴做人,就算你还觉得自己玩意是对的,你就更得塌下心,多观察,做比较,做研究,没听说那个科学家出完书就认为自己站在某个领域顶峰了。路长着呢,你怎么保证明天你不会一拍脑袋又写出了新公式,到时还得重做身衣服,多遭禁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