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王政君:開了掛的太子妃升職記

王政君,今河北人,西漢元帝劉奭的皇后。

王政君:開了掛的太子妃升職記

來源網絡

據說王政君的母親在懷她時也有傳說,說曾經夢到月亮到了自己的懷裡,之後就懷上了王政君。不過王政君的童年不是很幸福,因為她的父親王禁是個花花公子,好美色,因此家有很多小妾。王政君的母親因受不了他父親好色的秉性,於是改嫁他人,而王政君留在王家,從此很少享受到母親的關懷。

好在王禁也算是官宦之家,家境尚可,所以王政君衣食無憂,也受到一些教育,很是溫婉可人,也比較賢惠,遠村近鄰的人對她還頗多讚揚。

到了及笄之年,父親王禁就把她許配人。可是還沒進門,未婚夫婿就生病而亡了。其後父親王禁又把她許給東平王為妾,沒想到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這東平王在她還沒進門的時候又一命嗚呼了。這種事遇到一次是偶然,如果每次都這樣,就會讓人產生聯想,所以父親也很奇怪,莫不是女兒有剋夫的命?於是父親王禁就去找相士給王政君算上一卦,這人看過卦象之後對王禁說:你女兒不是剋夫,而是富貴之命,只是這是天機,我暫時不可洩露。這王禁聽後不禁喜上眉梢,於是也不再繼續將王政君許配他人,而是轉而大力栽培女兒,請人教她讀書練琴。

宣帝甘露元年,王政君已經十八歲了,正好就被選入宮裡,但只是一名地位很低的宮人。進宮以後,她默默無聞,沒什麼嶄露頭角的機會,但是很快轉機就來了。

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劉奭非常寵愛妃子司馬良娣,但她卻抱病而死。死前司馬良娣對太子悽悽怨怨地說,她的死並非是真的宿命到頭,而是因為其他的妃子因嫉妒太子對她的寵愛而將其詛咒,結果才生病不治。她很捨不得離開太子殿下,也死不瞑目。太子悲痛欲絕,也對妃子們心存忌諱,甚至決心不再碰其他妃嬪,要跟她們保持距離。可是這時候太子還沒有子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不可沒有兒子,更何況是皇家子孫,還是身為太子呢!這不僅關係劉家血脈,更關係到漢家江山。所以宣帝見太子如此,非常地焦慮,他敦促皇后務必要為太子選一些侍女伺候他。

王政君:開了掛的太子妃升職記

來源網絡

這一天,太子去拜見皇后。皇后就趁機將選好的五名宮女叫上來站在太子面前,讓他挑選出喜歡的來伺候他。當時的太子還沉浸在痛失愛妃的悲痛之中,完全無心去挑選宮女,但是又不得不應付母后,所以頭也不抬就隨手指了一個。而這偶然的是,王政君恰恰是這五個宮女之一,更加偶然的是當時她就站在離太子最近的位置。太子這麼一指,皇后再看看這宮女也長得五官端正,於是滿心歡喜地就將王政君送到了太子的寢宮。

太子並不喜歡王政君,這一夜過後,王政君居然就懷上了太子的兒子。江山後繼有人,宣帝當然十分開心,所以經常沒事的時候就帶小孫子玩,逗他樂,還親自給他取名,即劉驁,於是王政君也就成了太子妃。

小劉驁三歲的時候,爺爺宣帝駕崩,時年為公元前49年。劉驁的父親,當時的太子劉奭登基為元帝,作為長子嫡孫的劉驁自然就被立為太子。按道理,太子的母親理所當然地會被選為皇后,可是這劉奭卻猶豫了,他很糾結。當時劉奭有兩個寵愛的妃子,一個是傅氏,一個是馮氏,而且傅氏和馮氏也都在王政君生下劉驁之後不久就給劉奭生下了兒子劉康和劉興。他多想立寵愛的傅氏為皇后啊!他不想立一個自己對她一點感情都沒有的皇后。可是,即使是皇帝也有難以改變的傳統規制,還有一群擁護傳統的忠心朝臣,他怕再不作出決定就會鬧出非議了,於是元帝也只好委曲求全,立太子的母親為皇后。

王政君:開了掛的太子妃升職記

來源網絡

於是這王政君,就真的完全是母憑子貴,當上了萬人之上的皇后。

雖然不能如願地立自己的寵妃為皇后,但是元帝不會忘了她們。於是他專門為寵妃設了一個名號:昭儀。這昭儀,就是后妃中地位僅次於皇后的人。這傅氏和馮氏,自然就升為昭儀了。而這皇后,有了名,有了權,有了地位,卻沒有皇帝的愛,後來甚至這地位都受到了威脅。

王政君:開了掛的太子妃升職記

來源網絡

劉驁小時候倒還很積極上進,熟讀經書,謙恭有禮。但是後來逐漸貪圖享樂,拋棄經書,越來越不上進,元帝對他也越來越失望,甚至萌生了廢太子的想法。這想法傳到王政君和太子劉驁的耳朵裡,兩人很是驚恐。而這個時候,幸虧元帝的一個貼身近臣史丹向元帝請求保留太子之位,“【漢書】這樣記載:皇太子以通長立,積十餘年,名號繫於百姓,天下莫不歸心臣子”

元帝才長嘆同意,畢竟太子深得宣帝寵愛啊!王政君母子這才得以保全自己的地位。

公元前33年,元帝病逝,太子劉驁即位,是為成帝,王政君被尊稱為皇太后。成帝劉驁並沒有因為登上帝位而覺得有義務擔起江山之責,反而是繼續沉迷酒色。因此朝政大權就落入到太后王政君手裡,她開始大力任用外戚王家人。王政君的父親有不少妻妾,因此王政君的兄弟也比較多。王政君非常重用她的兄弟們,以長兄王鳳為首,官至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並且其兄弟都得到了封侯,甚至同一天有五個兄弟同時封侯。從此這王家就有些恃寵傲物,大興土木,擴充自己的勢力。

一旦太后掌權,政權就很容易落到外戚手裡,這是很容易想到的。一個女人,她再大的能耐,也不能一個人統領天下,她得靠別人支撐。而一個女人她能靠誰呢?自然是孃家人。所以這個時候最容易受重用的,就是孃家的人。如果這外戚都是賢人能人,便能輔佐其將國家治理得更好,如果是隻貪圖權勢和享樂的,那江山就存在危險了。而王家,顯然不是什麼追求江山社稷,保百姓安居樂業之輩,所以在成帝沉迷酒色,王太后和外戚家族控制的政權下,朝政腐敗,百姓生活苦難,貪官汙吏橫行,民間治安也很混亂,西漢的盛世局面逐漸衰落下來了。

【汗書】曾這樣描述外戚 ,皆重侯累將,窮貴極富,見其位矣,未見其人也。

王政君:開了掛的太子妃升職記

元帝在位的時候,有想過廢除劉驁的太子位,轉而立傅昭儀的兒子定陶王劉康為太子。這劉康比較賢能,熟讀經書,通曉禮節。成帝即位以後雖沉迷於玩樂,但是對這個弟弟還是很欣賞的,將其從定陶召到身邊陪伴自己。由於成帝沒有子嗣,他甚至有意將皇位傳於劉康。但是王氏家族見成帝和劉康走得很近,於是就想盡計謀將劉康遣回遠離成帝的定陶藩國,以免威脅自己的利益。

這個時候的王家,個個都驕奢淫逸。唯獨王莽像一顆光潔的明珠,在這一群奢靡的人中間潔身自好,孝順有禮。這王莽就是王政君三哥的兒子,三哥去世以後王莽母子無所依靠,生活窘迫,但是這王莽侄兒卻舉止有禮,對叔伯姑母恭敬有加,因此深得王政君大哥王鳳的歡心。王莽也對王鳳盡心盡力,因此王鳳在離世前就拜託王政君母子一定要給這可憐的侄兒一官半職,從此這王莽就得到王政君的重用。

王政君:開了掛的太子妃升職記

成帝駕崩以後,因沒有子嗣,於是定陶王劉康之子劉欣即帝位,即哀帝。這哀帝就是元帝寵愛的昭儀傅氏的孫子,因此哀帝即位,傅氏也得利,結果王氏家族和傅氏又產生了利益糾葛。此時的王莽已經得到大司馬的職位,兩家爭鬥比較厲害。為了使爭鬥降降溫,王政君就建議侄兒先離開大司馬的職位。

沒幾年哀帝駕崩,在哀帝臨終前,王政君逼迫其將軍政大權交給侄兒王莽,王莽又得到大司馬的職位。哀帝無子嗣,因此王政君和王莽就迎中山王劉興年僅九歲的兒子即位,史稱平帝,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

這時候王莽就開始耍弄他的小心思了,他對王政君說太皇太后不宜操勞,朝廷小事交給他來處理就行。結果王政君沒看出王莽的意圖,反倒以為是為自己著想,就非常高興地答應了,說是除了分封王侯的事情之外,其他的就交給王莽一手包辦,於是這朝政大權就落到王莽手裡。

平帝逐漸長大,對王莽專權有些不滿。王莽也覺察出小皇帝的不滿情緒,於是先下手為強,將小皇帝殺害,又擁立一個兩歲的小兒,自己一手把持朝政。太皇太后王政君沒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兒竟然有謀奪皇權的野心,她悲憤交加,可是也沒有辦法,此時王莽的勢力已經很龐大了。

公元8年,王莽連只坐個位子的小皇帝也忍不了,將小皇帝廢去,將皇冠戴到自己頭上,還親自坐上龍椅。為了真正取代漢室江山,他竟然恬不知恥地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漢室玉璽。王政君此時已無法阻擋王莽的新政權,她即使想憤怒地詛咒王莽,但也無力迴天,她再不忍將玉璽交出,也無法保證王莽不會拿到,所以她使勁將玉璽砸向王莽(三國演義裡的曹操也扔過這玉璽)王莽終將天下收為己有,從此建立了新朝政權。

公元13年,太皇太后王政君悲憤而死,享年八十四歲,與元帝合葬於渭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