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长沙,地处湘江下游河谷平原,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天心阁、开福寺、岳麓书院、贾谊故居自古便是文人墨客趋之若鹜的宝地。

岳麓山,橘子洲,爱晚亭,白沙古井更是让游客流连忘返。长沙旧是才人地,迁客骚人过化多。一折一波皆绝倒,未能放胆泻银河。岳麓山、沩山、大围山矗立于热土潇湘。

湘江、浏阳河、沩水流入了洞庭湖畔。岁月悠悠,斗换星移。古老的"楚汉名城,贾屈之乡"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远在商周时期,长沙就经历了辉煌的青铜时代。秦朝统一中国设长沙郡,此后这里就成为了历代王朝在湖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艺术家都钟情于这块灵秀的土地。楚大夫屈原在这里行吟作《怀沙》名篇,西汉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东汉医圣张仲景也曾任长沙太守。

唐朝有杜甫、柳宗元、韩愈、怀素等;宋朝有张栻、朱熹、岳飞、辛弃疾、文天祥等;明清有王夫之、魏源、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他们或任职、或讲学、或领兵、或游历,都在长沙留下了文化遗迹和千古佳话。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在保留古老长沙记忆的湖南省博物院,有一件物品,不仅是长沙的代表,更是世界的名片。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

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被考古学家誉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古老的铜官窑,历经岁月的沧桑变化,已然不复当年盛况。但在长沙北郊三十公里外的铜官镇,这个"十里陶都"的小村庄中,却有一位坚守匠心的传承人。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胡武强老先生,被誉为当代铜官窑的记录和传承者,胡武强世代守护者铜官窑的传承大门,自己的生命也逐渐化为了铜官窑的血液滋润其中。

长沙铜官窑瓷是唐代长沙铜官窑烧造的产品,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石渚湖附近。此地很早以来便名为石渚,或写作石潴,二十四史中的《晋书》、《魏书》中都有提到。

唐"安史之乱"后,从北方迁来的窑工大量聚集于此,与当地居民共同烧造陶瓷,称之为石渚窑。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湘籍诗人李群玉在描述其烧造盛况时,也称之《石潴》。窑场衰落于五代之际,宋以后为历史所尘封,人们早已忘却当年的盛况,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为考古学家所重新发现。

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

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瓷业开始呈现三足鼎立势。釉下彩的普及,釉下彩的创烧,为长沙铜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窑器源于山水之间,淬炼于窑火之中,雕刻于指尖之上;采自然之精华,集百家之所长。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和个人情感的载体,并在其中绘入对万物的理解和感悟。窑火云烟岭上横,青黄釉彩出深坑。陶泥烧就铿金玉,入耳疑来天水声。

一器照一技,一窑守一生。窑胎的雕刻则是胡大师40多年来技艺的巅峰,也是胡武强先生一生的心血。而在这时代的绵延中,古老的铜官窑却一步步走向衰落。

后继无人,明珠蒙尘,铜官窑的生存环境越发恶劣。当胡武强老先生回望今夕,也感叹铜管器物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困扰胡武强先生的问题并非始终无法解决, 在长沙市政府和国家的大力保护下,开展了"长沙窑复兴计划"包括文化层面、产业层面、市场层面,乘借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复兴大势,通过成立中国·铜官国际陶艺村、设立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开发新长沙窑作品等举措,发掘长沙窑千年陶瓷历史文化,继承和创新传统技艺,传播千年瓷都文明,培养和聚集陶艺人才。铜管街上的文化宣传,给长沙铜官窑带来的新的时代特色。让游客们了解铜官窑,认识铜官窑,走进铜官窑。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铜官窑的历史也被深度的挖掘,铜官窑在唐代是中国最大的外销型窑厂,产品出口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一条南亚到北非的"海上丝绸之路"。

扬州、宁波以及日本、朝鲜、伊朗等国均有唐代长沙窑瓷器出土。长沙窑在萎缩一段时期后,清康熙(1662—1722)年间恢复生产,并逐步演进为以制陶为主,到清末铜官已有陶工数千人。

解放后,随着制陶业的繁荣及工艺的改进,产品日益丰富多彩,花色日新月异,釉料由原有的绿、黄、黑、白等7种,发展到乌金釉、花釉、黑里红釉、兔毫釉等60多种。产品按用途分为日用陶、美术陶、建筑陶、工业陶和石瓷5个大类,360多个品种。其中有270多个品种畅销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

该博物馆共8个展厅,主题分别是"序厅、千年的积淀、长沙窑印象、瓦渣坪往事、土火之艺、教育互动区、彩韵唐风、黑石号"(博物馆介绍)一千多年后,承借着出土的黑石号阿拉伯商船,缓缓地打开了承载着繁荣盛唐的记忆的大门,给当今的湖南铜官窑赋予了不一样的精彩内核。

非遗在身边,铜官窑,千年前的世界工厂,釉下多彩发源地

如今,作为湖南省会的长沙,已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和旅游中心,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620万勤劳智慧的长沙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把它打造成日新月异的"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商贸之城"、"动漫之城"、"娱乐之城"。

而铜官窑不仅保留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记忆的窑器,是民族文化的现代传承,也是繁荣大唐的历史见证。它生长于长沙这片灿烂的土地之上,蕴含了古老的湘江文化内核。

在长沙这与时俱进的星城之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湖南的历史记忆和国家的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