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楊貴妃吃的是重慶荔枝還是嶺南荔枝?

東瞅瞅


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楊貴妃愛吃荔枝,十千之外也得送過來,這不,唐代大詩人杜牧在《過華清宮絕句》中這樣感嘆:“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我們都知道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亦”。在當年身為貴妃的楊玉環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果愛妃吃點新鮮荔枝這樣的小小要求都不能滿足,作為大唐帝國天子的唐明皇該多沒面子呀。於是大家都來幫忙唐明皇想辦法,從哪兒運荔枝才能博得妃子一笑。聰明的古代人給出了答案。取產地涪州(位今重慶之東北)荔枝,兵驛500里加急,2-3天即可送到都城長安,從而保證楊楊貴妃同學能吃到鮮美的荔枝。所以,可推測出楊貴妃吃的應該是蜀地重慶荔枝,而不是嶺南荔枝。

一、唐代蜀地是產荔枝的。我們都知道嶺南荔枝天下聞名,四川荔枝現在好象沒聽說過,這主要是因為氣候變化原因造成的。在唐代,四川盆地的氣溫還是比較高的,比較適合種荔枝,當時荔枝在四川盆地的分佈非常廣泛,成都及其周邊很多地區都盛產荔枝,品質很好。當時,在四川出產荔枝的地區中,涪州距長安最近,所以,“一騎紅塵”就從涪州出發了。只是到了北宋末、南宋初,由於氣候變化,四川大部地區平均溫度降低了2℃左右,這才導致原來在四川大面積生長的荔枝因溫度過低而消失,目前僅四川省合江縣的一小塊地方尚的荔枝。有唐詩為證。唐代詩人張籍在《成都曲》寫道“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白居易在忠州(四川忠縣)任刺史時的詩作《種荔枝》:“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鬚太守亦何痴。十年結子知誰在,自向庭中種荔枝。”所以宋代大文豪蘇軾在其《荔枝嘆》直接寫道:“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二、楊貴妃是蜀地長大的妹娃。楊貴妃於開元七年(719年)出生時,其楊玄琰擔任過蜀州司戶,楊玉環蜀州生活了10年,直到其父親去世。楊貴妃幼年生活於蜀地,她喜愛吃荔枝很可能是幼時生活的養成的習慣,那麼蜀地產的荔枝肯定最對她的口味了。中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稱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楊貴妃遠居異國他鄉甚久,思戀家鄉之荔枝,下詔取之,這應該沒毛病。宋人王象之撰《輿地紀勝》中引舊志雲:“楊妃嗜生荔枝,詔驛自涪陵,由達州,取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色香俱未變。《涪州志》雲,七日到長安,不同。”這應該就是當時著貢奉荔枝的時間表、路線圖。

三、取重慶荔枝不必捨近求遠。古代交通不像現在這樣方便,最快的方式就是兵驛500里加急,而從嶺南出發,大約9天到達長安;重慶涪城西北的樂溫縣,距離長安約1000多公里左右,出發到達長安,大約3-4天。而荔枝摘下來後,頂多保存4-5天,過了這個期限,就會壞掉,無法食用了。由此可推測從嶺南進貢荔枝不太靠譜,人們沒有理由捨近求遠,將荔枝從遙遠的嶺南運抵長安。故南宋謝枋得在《唐詩絕句註解》得出結論:“明皇天寶間,涪州貢荔枝,到長安,色香不變,貴妃乃喜。州縣以郵傳疾走稱上意,人馬僵斃,相望於道。”當然要楊貴妃吃到的鮮荔枝,恐怕得進行保鮮處理。《隋書·五行志》載:“隋文帝嗜柑,蜀中摘黃柑,皆以蠟封蒂獻,日久尤鮮”。唐朝的荔枝保鮮可能就是這種辦法。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家喻戶曉。也讓荔枝藉此名滿天下,以至誕生了一個荔枝品牌就叫做“妃子笑”。

那麼問題來了:貴妃娘娘吃的荔枝究竟是產於廣東還是四川?

四川產荔枝?這是很多小夥伴第一時間的疑問。其實荔枝並非廣東特產,廣西福建都有荔枝出產,海南、四川、貴州也有少量種植。

不能不說四川是個神奇的地方,能種北方的大櫻桃,也能種南方的芒果荔枝,尤其是四川合江,出產各種荔枝:帶綠荔枝、鉈提荔枝、妃子笑荔枝、黑葉、糯米餈、大紅袍。據歷史記載,合江荔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合江東面與重慶市江津區接壤,重慶1997年獨立為直轄市以前一直屬於四川領地,而酷愛荔枝的楊貴妃就是四川人。

楊貴妃吃的是四川荔枝還是嶺南荔枝歷史沒有記載,但可以從距離和荔枝保質期上來推斷。

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從東莞惠州快馬加急運過去的,東莞惠州到長安有4000裡,這還是今天交通較為便利情況下的統計,唐朝時期嶺南山多路少,交通閉塞,繞道行駛可能5000裡都不止,按照八百里加急計算,不吃不喝也的一個星期以上,等送到荔枝都的壞掉。

而四川合江距離長安就相對近不少,據部分史書記載,從四川送到長安的小件物品都走“子午道”,也就是當年魏延力勸諸葛亮出兵的“子午道”,一到兩天就都能抵達長安。這個距離比較靠譜,且考慮家鄉因素,楊貴妃吃四川荔枝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從廣東過去也並非全無可能,中國古代就發明了許多荔枝保鮮方法,比如連果加樹一起移植,先用船運到湖北丹江口,然後摘果飛馬運到長安,一天可以抵達,聽起來大費周章,成本很高,但考慮到楊貴妃老公是皇帝,一切都不是問題。

第二種做法是把荔枝摘下來用蠟封存,或者可以放在大竹筒中封裝起來,都可以保存較長時間。《廣東新語》記載的辦法:“藏荔枝法,就樹摘完好者,留蒂寸許,蠟封之,乃剪去蒂,復以蠟封剪口,蜜水滿浸,經數月,味色不變”。如果楊貴妃吃的荔枝真是從嶺南運過去,這幾種做法並非不可能。

至於楊貴妃究竟吃的是哪裡的荔枝,只能見仁見智了!



日慕鄉關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288, "thumb_url": "24d7000dbf63b2912aec\

繼往開來接力棒


楊貴妃當時吃的荔枝來源於重慶涪陵,古時候叫做“涪州”,直到現在,涪陵每年還盛產荔枝,我前同事就是涪陵的,他回家帶來給我們吃過



中國地理愛好者


楊貴妃吃的是四川合江荔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