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施耐庵描寫林沖才是最糾結的第一主角,其中深意遠超宋江

“林沖火併王倫”這個事情中,最先有殺王倫動機的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林沖。這一點,早就被眼尖的吳用看出,是他最先發現了林沖和王倫的不和,於是決定挑撥,利用林沖來除掉王倫。然而就在吳用正籌劃如何利用林沖時,豈料,林沖竟然比他還要急,竟然不請自來了,這一幕使得吳用喜出望外。

那麼林沖是來幹什麼的呢?只見他一進門便說道:“小可有失恭敬。雖有奉承之心,奈緣不在其位。望乞恕罪。”意思就是說,要是我林沖在其位的話,必然留你們下來,現在我雖然有留你們的心,卻是有心無力。潛臺詞就是,你們若想留下來,就必須要除掉王倫。

此話剛好正中吳用的心思,於是乎,就開始挑撥了。一番挑撥後,最終林沖說道:“量這一個潑男女,醃髒畜生,終作何用!”這可以算作是已經對王倫宣判了死刑,剩下的只是行刑時間問題了。

施耐庵描寫林沖才是最糾結的第一主角,其中深意遠超宋江

接下來就是殺王倫了。就這時,王倫的禮數都還是相當周到的,擺了酒席,請晁蓋等人來吃,派人去請了三四次,又抬了七個轎子去接。酒席上,王倫婉言拒絕了晁蓋等人想要入夥的請求,並叫人端來一盤銀子,畢恭畢敬地奉上說:“不是不我不收留你們,是糧少房稀,怕誤了你們,不好看。”這說的也很在理啊。

可就在此時,林沖突然發難了,大罵王倫,和他徹底撕破了臉皮,隨後就一刀捅死了他。至於為何要殺王倫,林沖自己說的理由是:“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林沖說得對,王倫就是這種嫉賢妒能,無大量大才的人。可是以這個理由就殺了他,未免也太過分了吧?

施耐庵描寫林沖才是最糾結的第一主角,其中深意遠超宋江

林沖不是為了搶頭領的位置,這點我們是可以肯定的,他之所以要殺王倫,就是要出一口惡氣而已,要洩憤!在王倫的手下,林沖憋屈啊,你天天拿白眼翻老子不說,還盡說些餿話來噁心老子,老子早就受夠了!這樣來看的話,林沖的心胸豈不是要比王倫還要狹窄?

那麼施耐庵為何要安排林沖來殺王倫呢?

我們前面說過了,林沖是最為負義的人。在他走投無路之時,是王倫收留了他,王倫對他有恩,這點不可否認吧?就因為受了點委屈(只有委屈,沒有仇),他就把恩人給殺了。而真正的仇人,高俅,他敢殺嗎?

所以,施耐庵最後將林沖的結局寫得最為悽慘。

施耐庵描寫林沖才是最糾結的第一主角,其中深意遠超宋江

關於林沖是否找高俅報仇的問題,前後兩版水滸傳曾經給過不同的故事。老版水滸傳裡面,林沖找高俅報仇,連高俅的影子都沒見到,被宋江拒之門外,最後林沖也被氣死,這個版本的目的很明白,給林成功洗地,卻並不排斥林沖有些窩囊的事實。

新版水滸傳就更瘋狂了,林沖直接提著刀要殺高俅,最後宋江挺身而出擋刀,最終救了高俅一命。這個版本不僅是給林沖洗地,還要幫林沖更改形象,把林沖從一個有些窩囊的小軍官描寫成一個熱血青年。

不過很可惜,這兩個版本的電視劇,都是事實不符,水滸傳書裡的林沖,在面對仇人高俅的時候,不僅沒有像電視裡面那樣英勇地提刀殺高俅,反而沒有任何動靜,書裡在高俅被抓上梁山後,林沖的反應,只有一句:“高俅見了眾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沖、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簡單地說,就是林沖在梁山上遇到了他的仇人高俅,很生氣,就瞪了高俅兩眼,然後就沒有任何行為了,既沒有提刀要殺高俅,也沒有哭天喊地要自殺。

施耐庵描寫林沖才是最糾結的第一主角,其中深意遠超宋江

吳用

那麼林沖為什麼在見到高俅的時候,還能忍住心頭的怒火呢?面對這個害得他家破人亡的仇人,他真的沒有報仇的念頭嗎?

可能有人會說,水滸中都說了,高俅被抓之後,是宋江因為要考慮到招安大業,所以待高俅像上賓一樣,而且嚴令林沖不得殺害高俅。正是因為宋江的命令和壓制,才導致林沖忍氣吞聲,不能報了大仇。老實講,書上這種說法非常不符合人性,也經不起推敲。

大家想象,林沖被高俅搞得家破人亡,後來林娘子上吊自殺,自己的事業也完全是毀在對方手裡,面對這樣一個仇人,而且在林沖已經是個殺人通緝犯的情況下,他會因為宋江的一句話就不殺高俅?他怕宋江什麼?他當時已經孑然一身,沒看有任何掛念,即便得罪了宋江又能怎樣?在主任看來,林沖殺不殺高俅,根本與宋江沒有半毛錢關係,原因肯定還是在他自身。

那為何林沖火併王倫又那麼果斷呢?這裡面的性質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

施耐庵描寫林沖才是最糾結的第一主角,其中深意遠超宋江

首先,林沖殺王倫是為了鞏固自己在梁山的地位。大家從水滸中可以看出,王倫這人心胸狹窄,容不下能人,而且文人說話又酸又臭又不好聽,讓林沖十分惱火。當時晁蓋和吳用等人已經上了梁山,林沖其實也在判斷,如果幹掉王倫,擁立晁蓋,起碼自己是向晁蓋納了投名狀,這樣自己就能在梁山能夠好好呆下來,所以,殺王倫是生存的需要。

其次是,殺王倫是因為林沖在王倫身上看到了又一個對他指手畫腳,甚至欺負他的人,他剛被高俅搞得家破人亡,沒想到上了梁山竟然還要受這樣的鳥氣,加上當時吳用在一邊煽風點火,所以林沖完全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既然你讓我不爽,那麼我就讓你活不長,進而一刀搞定王倫。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殺了王倫,基本上沒有太大的代價。王倫算什麼,他是個土匪,林沖殺王倫,其實就是土匪之間的幫派內鬥,不管是誰死,都不用承擔太大責任,再說了,林沖都混成這樣了,他有什麼好怕的,正因為沒有任何顧慮,所以刀子才抽得果斷。

而高俅呢,顯然是和王倫不一樣。

也許有讀者會認為,這是宋江想要被招安,努力討好高俅,提前下達了嚴令,所以林沖沒有選擇動手。宋江確實是梁山水泊的大當家,但是林沖獨身一人,了無牽掛,面對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兇手,會因為老大的一條命令就乖乖忍著?這也太說不過去了。林沖放過高俅的原因的確在宋江身上,但卻不是因為宋江的命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首先來看宋江對高俅的態度,《水滸傳》第八十回中,“宋江掌水路,捉了高太尉,急教戴宗傳令,不許殺害軍士。中軍大海鰍船上聞參謀等,並歌兒舞女,一應部從,盡擄過船。鳴金收兵,解投大寨。宋江、吳用、公孫勝等,都在忠義堂上,見張順水淥淥地解到高俅。宋江見了,慌忙下堂扶住,便取過羅段新鮮衣服,與高太尉從新換了,扶上堂來,請在正面而坐。宋江納頭便拜,口稱死罪。”而且他不但自己拜了,還讓手下所有人都來拜見,並傳令任何人不得殺害高俅。

從這一部分,我們不難看出,宋江把招安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了高俅身上,對高俅的照顧那叫一個無微不至,那麼他會因小失大,不管高俅的安全嗎?當然不會,書中雖未明說,但是憑藉他的心思,高俅的安保工作一定做的相當到位,甚至可能派出第一高手盧俊義二十四小時貼身保護。再加上吳用的智謀,林沖別說殺掉高俅報仇雪恨,他甚至連跟高俅同歸於盡的機會,都不一定能找到。

所以小編認為林沖之所以放過高俅,不是因為不敢,也不是因為宋江的命令,只是因為做不到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