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962年,蘇聯軍隊在古巴部署導彈,為何最後要讓步?

陸美江


蘇聯的確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做了讓步,當時雙方在核力量上美國完全佔優勢,洲際火箭美國對蘇聯是230比42,核彈頭是5000比300,遠程轟炸機1400比155。而且,在1962年10月,美國對古巴進行了海上封鎖同時動員了12萬軍人,一年前美國的僱傭兵登陸古巴豬灣僅僅1500人。

美國雖然佔據了絕對優勢,但是不意味著蘇聯必然會讓步,這裡關鍵的緊急制動者就是玩火者赫魯曉夫。當10月22日肯尼迪宣佈24日期對古巴實行海上封鎖後,赫魯曉夫其實就已經決定平息事態,不僅沒有在華沙組織發動軍事動員,而且要求古巴已經部署的中程導彈和其他戰鬥武器不得對美作戰,就算是古巴當地與蘇聯的溝通被美國干擾而中斷,同時要求預計23日以後到達古巴的船隻一律返回。

但是赫魯曉夫的緊急剎車在海上還是失靈,甚至導致無法讓步的局面出現。當時的蘇聯為了給古巴打氣、防止美國入侵古巴,派遣了四艘Foxtrot級潛艇前往古巴,這些潛艇在10月26日靠近美國海軍封鎖線。美國通知過蘇聯海上封鎖,但是蘇聯的官僚作風效率低根本沒傳達給這些潛艇。同時,美國的國防部長放棄了國際規則用聲吶信號要求對方潛艇浮出水面的做法,而是直接動用了小威力(手榴彈當量)深水炸彈,這四艘潛艇面對著的是32艘驅逐艦、反潛機和直升機,美國居然不知道這四艘潛艇除了常規魚雷,還各搭載著各1枚核魚雷。這時除了一艘潛艇撤退以外,其他繼續前往古巴的必須自我決定是否反擊。有一點是明確的,他們不會因為他人的要求上浮,但是這些艇長沒有選擇發動攻擊,而是克服了缺氧、高溫和被圍追的局面嫻熟機動順利避開美國海軍的圍追抵達了古巴。因此,從這種雙方軍事信息溝通上的失控狀態,一場核戰爭可以說差點就爆發,這裡多虧了這幾個蘇聯軍官的冷靜:Alexej Dubikow, Valentin Sawitski 和 Nikolai Schumkow。

當美國認真後,其實赫魯曉夫就已經收手了,至於後來的美國從土耳其撤掉朱庇特導彈可以說這是赫魯曉夫一個好下的臺階。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事態其實不完全掌握在肯尼迪和赫魯曉夫手裡,海上的近乎失控使得赫魯曉夫的玩火差點成真。從這個層面看,古巴危機是冷戰一個高潮是名副其實的。


陳皮果子


其實二戰結束之前,冷戰的潛在競爭就已經開始。而且在二戰結束之前,其實蘇聯的沙文主義就已經抬頭。在歐洲和近東地區採取民族自決權的原則,各國可以自由決定本國歸屬的時候,蘇聯選擇了操縱各國議會等方式吞併了東歐的很多國家。這使得西歐國家如坐針氈。1946年3月5日,丘吉爾到美國發表鐵幕演說。兩個陣營才由此形成。美蘇冷戰決定了之後40多年的國際局勢,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宣告結束。在這40多年裡,美蘇彼此沒有爆發大規模的世界戰爭,但是軍備競賽卻從來都沒有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甚至到最後演變成由發展核武器到星際大戰的程度。 但是美蘇兩國本質上是相同的,都不斷扶持代理人,以及自己陣營當中的一些國家進行間接的對抗。 真正的冷戰戰場不會爆發戰爭。但是雙方的碰撞需要一個爆發點,如此一些小型的戰場,一些小型的國家,變成為兩國熱戰的地點。其中差一點便淪為熱戰的便是六二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以古巴這個國家作為籌碼在軍事上進行博弈,也是當時最危險的軍事冒險。在40多年的冷戰過程當中,古巴導彈危機是美國險些使用和部署核武器的唯一戰爭。



古巴這個國家離美國很近,當時又只是一個落後的小國,沒有獲得太多的關注。在卡斯特羅發動政變之後,美蘇兩國都積極地爭取這個國家投入自己的懷抱,因此古巴屬於哪個陣營,在當時也成為熱點問題之一。曾經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拋出橄欖枝,願意提供經濟援助。但是美國對古巴的所作所為,使古巴內部的一部分人並不接受美國,又由於美國的戰略失誤,最終導致古巴進入社會主義陣營。而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立志在世界各地進行解放戰爭,美國轉眼就是古巴為眼中釘,多次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探和進攻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



而此時的蘇聯也意識到古巴對於自己方陣營的重要性。決定向古巴運送導彈威脅美國甚至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直接用導彈攻擊美國本土,由此取得戰略優勢。卡斯特羅也並非是庸人,他知道這麼做一定會遭到美國的報復,最開始並不同意蘇聯的導彈部署,但是架不住蘇聯所給的大批援助和這一軍事行動的機密。古巴最終同意蘇聯的安排。然而,美國最終還是通過自己的情報系統,探測到了這一軍事行動,美國立即進入戰備狀態,戰爭一觸即發,美國所封鎖古巴海域,這個時候赫魯曉夫有一點堅持不住,他知道依靠蘇聯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器的力量與美國還存在著差距。



而蘇聯此時也無法與美國進行對抗,於是雙方相互服軟,不敢貿然開戰,最終古巴還是淪為兩個大國博弈的棋子,美國答應不顛覆古巴政權,入侵古巴,而蘇聯同意撤回導彈,保證不入侵土耳其。整個古巴導彈危機,沒有人關注古巴這個國家和人民的想法和死活。美蘇兩國的談判,並沒有任何一方知會卡斯特羅。在這之後,美國與古巴交惡,一直制裁古巴到今天,而古巴導彈危機之後,古巴與蘇聯的關係也開始緊張對立。當然,拋開古巴來看,這場危機,美蘇兩國都認為在這場危機中自己獲得了勝利。



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古巴似乎被兩個陣營拋棄。孤立在了美國的家門口。 蘇聯開始加速核武器的研究,美國和英國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訂立了禁止核試驗條約,並規範核武器的研製和使用。而中國在這個條約生效前,研製出原子彈,並試爆成功。似乎所有的國家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後,尤其是大國都是勝利者,都明白自己的不足,並加快增強自己的實力,只有古巴什麼都沒有得到。


世界史圖鑑


其實不單是蘇聯讓步,美國也做了讓步,雙方都互相妥協了,要不然事情沒那麼好解決的。此次危機如果沒處理好的話,美蘇可能會爆發核戰爭,屆時人類文明將會被毀滅!

20世紀60年代,美蘇正處於冷戰階段,美國在土耳其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導彈,目標直指蘇聯莫斯科等大型城市,這以舉動嚴重威脅了蘇聯的國土安全。蘇聯此時處於下風。而這時拉丁美洲的古巴進入了蘇聯人的視野(古巴在1961年走向了社會主義道路)於是二者一拍即合,蘇聯人決定向古巴部署導彈威脅美國。

不幸的是計劃暴露了。美國人發現端倪後,立刻派出了8艘航母編隊將古巴圍了個水洩不通。局勢一觸即發,人類在核戰爭的邊緣徘徊。好在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都沒有頭腦發熱,才避免了核大戰的發生。最後美蘇雙方達成協議,蘇聯方面答應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導彈,並保證不會入侵土耳其。美國方面則做出了相應的承諾。這場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才被化解。赫魯曉夫在這場危機中顏面掃地,這也成了他日後被“下臺”的政治誘因。而古巴則被美國封鎖了五十多年,直到奧巴馬時期兩國關係才解凍。

蘇聯人之所以吃虧是因為不重視發展航空母艦導致無法快速進行戰力的投送導致的。而這恰恰拜赫魯曉夫自身所賜,因為在他眼中航母的地位比不過戰略核潛艇,他曾說“航空母艦就是海上移動的棺材”,此後蘇聯人也吸取了教訓,大力發展航空母艦。


莫子軍


古巴導彈危機,又稱加勒比海導彈危機,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戰時期在美國、蘇聯與古巴之間爆發的一場極其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那麼作為世界兩極之一的蘇聯,為何要在最後緊要關頭妥協讓步呢?

在考慮蘇聯最後讓步的原因前,我們首先來分析蘇聯為何要在古巴,這個被稱為美國後園的地方部署中程戰略導彈?二戰結束後,曾為昔日盟友的美蘇兩國,因為國家社會形態的差異,迅速有盟友關係轉變為死敵,並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爭奪領導權。美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大勝利國,大發戰爭財,綜合國力飆升世界首位,經濟、工業、軍事、科技等主要指標均居世界首位,是當時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級大國。而蘇聯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在歐戰中擊敗了納粹德國,本土雖遭慘重損失,但依靠對德國等國的掠奪,使得戰後蘇聯迅速恢復了國力,併成為了戰後唯一可以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但蘇聯的國力與美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且美國在歐洲擁有一大批鐵桿粉絲,這些粉絲就是美國的衛星國,完全可以充當美國對付蘇聯的前沿基地,比如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彈道彈道,以威脅莫斯科等蘇聯重要的戰略目標。也正是美國在土耳其部署彈道導彈這一行動,刺激了蘇聯,才讓其有了在美國本土周邊部署蘇制導彈的想法,並在古巴付出行動,而美國是絕對不同意蘇聯在自己後院部署中程導彈的。這就是後來的古巴導彈危機。

回到題中,蘇聯為何要在最後的緊要關頭讓步,撤回包括已安裝完畢的全部導彈呢?筆者認為蘇聯之所以讓步,有以下幾個原因:

綜合國力不如美國。前面已經提到,雖同為二戰的主要戰勝國,但美蘇兩國的勝利絕對有不可同日而語。蘇聯是在付出傷亡2600萬人口、工業損失過半的慘重代價才換取的勝利,而美國本土除珍珠港被日本偷襲,本土幾乎沒有戰火,是當時世界上的“淨土和天堂”。並且美國在戰爭中大發戰爭財,除了軍事工業的刺激,更是向交戰國出售軍火,因此,美國的繁榮一定程度上是靠軍事積攢出來的,而損失慘重的蘇聯雖在戰後不久恢復了國力,但與美國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軍事實力層面,蘇聯與美國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蘇聯是陸權國,陸戰蘇聯可能不懼美國,畢竟曾經是西方國家夢魘的裝甲洪流即使放到幾天,也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擋得住。但蘇聯要在美國後院部署軍事力量,就必須遠離本土,依靠的僅僅是落後於美國的海軍力量。危機爆發後,美國迅速集結了強大的海空實力,並實施對古巴方圓千里的區域封鎖。據悉,執行封鎖任務的艦隊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的護衛下駛入封鎖帶。此外,美國還集結了戰後以來最龐大的登陸部隊。戰略空軍部隊進入戰備狀態,擺出了一副應付突然事變,對古巴採取行動的架勢。美國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爭取盟國和國際社會的支持。

另外,美國利用自身在洲際導彈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將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等蘇聯主要戰略目標納入發射目標清單上。因此,面對強勢美軍的封鎖,蘇聯唯有在取得美國撤離土耳其導彈和不登陸古巴的條件下,撤回所有包括已完成組裝的古巴中程彈道導彈!這場危機最終以蘇聯的戰略冒險失敗告終,古巴導彈危機後不久,蘇聯主要的策劃者赫魯曉夫就因國內改革失敗被趕下了臺,成為蘇聯歷史上第一個被趕下臺的統治者。


獨舌視界


美蘇都讓步了,不只是蘇聯讓步了。

我是采薇,為您解讀,長文深著,盼您關注。

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原因是,美國在土耳其部署了中程核導彈,由於土耳其離蘇聯的核心腹地東歐地區很近,而中程核導彈的預警時間很短,如果發射,蘇聯將毫無還手之力。

此時的蘇聯,由於離美國本土近萬公里,能打擊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只有十幾枚,在美蘇爭霸中處於絕對的下風。為了扭轉這一劣勢,需要在美國附近的位置部署導彈,蘇聯將目光投向了加勒比海地區的古巴。


此時的古巴和美國關係正處在極其危險的境地。在1959年1月,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在隨後古巴的改革中,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古巴新政權受很受美國敵視。著名的豬灣事件就由美國策劃的,意圖顛覆古巴新政權。




由於古巴受美國敵視,為保證國家安全,需要尋找夥伴以對抗美國。而蘇聯又需要在北美地區建立導彈基地,以平衡美國在土耳其部署導彈對蘇聯的威脅,故雙方一拍即和,蘇聯由1962年7月開始,向古巴運送導彈。



美國總統肯尼迪獲知這個消息已經是1962年10月16日,在24日集結8個航母戰鬥群封鎖古巴海岸,以阻攔蘇聯運送導彈。在此後雙方劍拔弩張,蘇聯打下美國的偵察機,造成飛行員死亡,而美國則攻擊了蘇聯的核潛艇,核大戰一觸即發。



但是雙方領導人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都並沒有腦子發熱,在數度外交角力後,雙方在10月28日達成一致,蘇聯撤出佈置在古巴的導彈。


蘇聯的撤離的條件就是美國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導彈,承諾不入侵古巴。由於美國撤離導彈是夜裡偷偷進行的,也未公開聲明,所以很多人認為古巴導彈危機裡蘇聯處於下風,實際對準蘇聯的導彈被撤走,古巴的安全也有保障,蘇聯獲得一個長期友好的國家,這是兩頭都贏。



而美國不僅撤離了的部署土耳其的導彈,而且還得遵守承諾不入侵古巴,就像眼前總有一隻蒼蠅,一直嗡嗡叫,還不能打,把美國噁心了幾十年,直到奧巴馬時期才緩和了美巴關係。但是由於撤離導彈是秘密的,世人並不知道,當時的人以為是美國逼退了蘇聯,所以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只贏了面子。



其實古巴導彈危機還有一大贏家就是中國。在蘇聯和美國忙於應付導彈危機時,解放軍乘機教訓了印度,把印軍打的落花流水,導致尼赫魯鬱鬱而終,打醒了印度的大國夢,也為中印邊境換來幾十年的和平。

采薇為您提供歷史和國際關係的深度解讀,拒絕小白言論,拒絕陰謀論,您的支持是采薇的最大動力,歡迎關注。


野望史今


很多傳聞都說當時蘇聯靠核潛艇制海是失敗的,並把古巴導彈危機作為證據,實則是錯誤的,原因只有一個:蘇聯的核潛艇當時還不堪用,而古巴又離美國太近了。

60年代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級核潛艇就已經開創了現代導彈核潛艇的樣貌,在一個背脊內裝有16單元垂直髮射的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這樣先進的導彈核潛艇可謂是劃時代的,如今全球的戰略導彈核潛艇依然採取這一佈局,沒有本質結構變化。


1962年,蘇聯第一代核潛艇剛剛開始研發,整個蘇聯海軍僅僅擁有還不堪用的N級核潛艇幾艘,戰略導彈核潛艇更是沒有。而且60年代蘇聯處於大爆發式發展的前夜,還沒有進入海軍爭鋒的紅海軍時代,所以在遠離本土的區域吃虧也就不難設想了。相比而言,美國在60年代已經投入了第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並且將其投入到蘇聯北部的北冰洋下進行巡航,這一戰略巡航行為直到蘇聯擁有大量攻擊核潛艇,並且開始戰備值班後才發現。

然而在當時,僅能發射3枚射程為幾百公里的彈道導彈的蘇聯H級(代號旅館級)核潛艇,都還在研發之中,尚未服役,美國卻已經服役了現代化的喬治華盛頓級核潛艇,能發射16枚導彈,這是巨大的技術劣勢。


也就是說,當時明面上,美國撤出了土耳其的導彈力量,蘇聯撤出了在古巴的導彈力量,但是美國卻保留在北冰洋水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這些核潛艇搭載著北極星導彈,這種潛射導彈可以由2200公里射程,在北冰洋就可以實現對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瞄準和打擊,而且導彈發射到落地時間很短,只有不到20分鐘,蘇聯從那時候開始面臨核戰略劣勢,被西方軍事專家稱為:“美國用槍指著毫無防備的蘇聯”,這一劣勢局面一直持續到蘇聯發射洲際核導彈成功才告一段落。

有人將蘇聯在古巴危機中的表現歸結為核潛艇的失敗,這是錯誤的,因為當時蘇聯連堪用的核潛艇都沒有,又怎麼能怪核潛艇。


當然,這些情況蘇聯的領導人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卻無可奈何,在絕對的核實力面前,蘇聯明白了戰略威懾的重要價值,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蘇聯軍事建設從大規模機械化軍隊建設轉為建設強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兵力,並且開始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以此來獲取安全感。有些時候就是這樣,有些事情會對一個國家的國防建設產生深遠影響,也許如今的東亞某國海軍大量建造航母是被過去美國航母穿越某區域和該國曆史上被列強反覆從海上打進來有一定的關係,而蘇聯之所以大力擴充核武器,其實就是核古巴危機息息相關。


海事先鋒


根本原因是,蘇聯在自身實力與美國相差懸殊的情況下進行戰略冒險,但實際上無力也沒有膽量與美國進行全面對抗,因此只能在美國做出一定妥協後,撤出了在古巴部署的中程戰略導彈。

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導彈,對蘇聯形成巨大的威懾。為了扳回戰略屆時,蘇聯利用古巴與美國不和並向蘇聯求援之機,在加大對古巴進行經濟和軍事援助的同時,與古巴達成秘密協議,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和轟炸機,以及核彈頭,以對美國進行威懾。然而,蘇聯忘古巴運送導彈的行動被美國的偵察機發現,引發美國震驚。在肯尼迪政府看來,蘇聯在古巴的導彈將對美國構成巨大威脅,如果不進行反制,不僅嚴重威脅美國的安全,還會影響肯尼迪政府的國內外威望。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發表公開講話,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導彈的事實,並宣佈封鎖古巴海岸,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監督下撤走已部署的導彈。同時,美國在世界各地的駐軍也進入戒備狀態,並下令載有核彈頭的轟炸機進入古巴周圍空域。美國的強硬態度超出了蘇聯預料,蘇聯開始表態強硬。但面對美國的強硬立場及強大軍力,赫魯曉夫已經開始謀求妥協之道。

此後,在美國承諾不入侵古巴,並隨後撤出在土耳其的中程導彈之後,蘇聯做了妥協,不顧古巴反對,撤出了在古巴的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