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962年,苏联军队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何最后要让步?

陆美江


苏联的确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做了让步,当时双方在核力量上美国完全占优势,洲际火箭美国对苏联是230比42,核弹头是5000比300,远程轰炸机1400比155。而且,在1962年10月,美国对古巴进行了海上封锁同时动员了12万军人,一年前美国的雇佣兵登陆古巴猪湾仅仅1500人。

美国虽然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不意味着苏联必然会让步,这里关键的紧急制动者就是玩火者赫鲁晓夫。当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24日期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后,赫鲁晓夫其实就已经决定平息事态,不仅没有在华沙组织发动军事动员,而且要求古巴已经部署的中程导弹和其他战斗武器不得对美作战,就算是古巴当地与苏联的沟通被美国干扰而中断,同时要求预计23日以后到达古巴的船只一律返回。

但是赫鲁晓夫的紧急刹车在海上还是失灵,甚至导致无法让步的局面出现。当时的苏联为了给古巴打气、防止美国入侵古巴,派遣了四艘Foxtrot级潜艇前往古巴,这些潜艇在10月26日靠近美国海军封锁线。美国通知过苏联海上封锁,但是苏联的官僚作风效率低根本没传达给这些潜艇。同时,美国的国防部长放弃了国际规则用声呐信号要求对方潜艇浮出水面的做法,而是直接动用了小威力(手榴弹当量)深水炸弹,这四艘潜艇面对着的是32艘驱逐舰、反潜机和直升机,美国居然不知道这四艘潜艇除了常规鱼雷,还各搭载着各1枚核鱼雷。这时除了一艘潜艇撤退以外,其他继续前往古巴的必须自我决定是否反击。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不会因为他人的要求上浮,但是这些艇长没有选择发动攻击,而是克服了缺氧、高温和被围追的局面娴熟机动顺利避开美国海军的围追抵达了古巴。因此,从这种双方军事信息沟通上的失控状态,一场核战争可以说差点就爆发,这里多亏了这几个苏联军官的冷静:Alexej Dubikow, Valentin Sawitski 和 Nikolai Schumkow。

当美国认真后,其实赫鲁晓夫就已经收手了,至于后来的美国从土耳其撤掉朱庇特导弹可以说这是赫鲁晓夫一个好下的台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事态其实不完全掌握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手里,海上的近乎失控使得赫鲁晓夫的玩火差点成真。从这个层面看,古巴危机是冷战一个高潮是名副其实的。


陈皮果子


其实二战结束之前,冷战的潜在竞争就已经开始。而且在二战结束之前,其实苏联的沙文主义就已经抬头。在欧洲和近东地区采取民族自决权的原则,各国可以自由决定本国归属的时候,苏联选择了操纵各国议会等方式吞并了东欧的很多国家。这使得西欧国家如坐针毡。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到美国发表铁幕演说。两个阵营才由此形成。美苏冷战决定了之后40多年的国际局势,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宣告结束。在这40多年里,美苏彼此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但是军备竞赛却从来都没有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甚至到最后演变成由发展核武器到星际大战的程度。 但是美苏两国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不断扶持代理人,以及自己阵营当中的一些国家进行间接的对抗。 真正的冷战战场不会爆发战争。但是双方的碰撞需要一个爆发点,如此一些小型的战场,一些小型的国家,变成为两国热战的地点。其中差一点便沦为热战的便是六二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以古巴这个国家作为筹码在军事上进行博弈,也是当时最危险的军事冒险。在40多年的冷战过程当中,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险些使用和部署核武器的唯一战争。



古巴这个国家离美国很近,当时又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国,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在卡斯特罗发动政变之后,美苏两国都积极地争取这个国家投入自己的怀抱,因此古巴属于哪个阵营,在当时也成为热点问题之一。曾经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抛出橄榄枝,愿意提供经济援助。但是美国对古巴的所作所为,使古巴内部的一部分人并不接受美国,又由于美国的战略失误,最终导致古巴进入社会主义阵营。而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立志在世界各地进行解放战争,美国转眼就是古巴为眼中钉,多次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探和进攻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而此时的苏联也意识到古巴对于自己方阵营的重要性。决定向古巴运送导弹威胁美国甚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直接用导弹攻击美国本土,由此取得战略优势。卡斯特罗也并非是庸人,他知道这么做一定会遭到美国的报复,最开始并不同意苏联的导弹部署,但是架不住苏联所给的大批援助和这一军事行动的机密。古巴最终同意苏联的安排。然而,美国最终还是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探测到了这一军事行动,美国立即进入战备状态,战争一触即发,美国所封锁古巴海域,这个时候赫鲁晓夫有一点坚持不住,他知道依靠苏联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器的力量与美国还存在着差距。



而苏联此时也无法与美国进行对抗,于是双方相互服软,不敢贸然开战,最终古巴还是沦为两个大国博弈的棋子,美国答应不颠覆古巴政权,入侵古巴,而苏联同意撤回导弹,保证不入侵土耳其。整个古巴导弹危机,没有人关注古巴这个国家和人民的想法和死活。美苏两国的谈判,并没有任何一方知会卡斯特罗。在这之后,美国与古巴交恶,一直制裁古巴到今天,而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古巴与苏联的关系也开始紧张对立。当然,抛开古巴来看,这场危机,美苏两国都认为在这场危机中自己获得了胜利。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古巴似乎被两个阵营抛弃。孤立在了美国的家门口。 苏联开始加速核武器的研究,美国和英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订立了禁止核试验条约,并规范核武器的研制和使用。而中国在这个条约生效前,研制出原子弹,并试爆成功。似乎所有的国家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尤其是大国都是胜利者,都明白自己的不足,并加快增强自己的实力,只有古巴什么都没有得到。


世界史图鉴


其实不单是苏联让步,美国也做了让步,双方都互相妥协了,要不然事情没那么好解决的。此次危机如果没处理好的话,美苏可能会爆发核战争,届时人类文明将会被毁灭!

20世纪60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阶段,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导弹,目标直指苏联莫斯科等大型城市,这以举动严重威胁了苏联的国土安全。苏联此时处于下风。而这时拉丁美洲的古巴进入了苏联人的视野(古巴在1961年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于是二者一拍即合,苏联人决定向古巴部署导弹威胁美国。

不幸的是计划暴露了。美国人发现端倪后,立刻派出了8艘航母编队将古巴围了个水泄不通。局势一触即发,人类在核战争的边缘徘徊。好在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没有头脑发热,才避免了核大战的发生。最后美苏双方达成协议,苏联方面答应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并保证不会入侵土耳其。美国方面则做出了相应的承诺。这场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才被化解。赫鲁晓夫在这场危机中颜面扫地,这也成了他日后被“下台”的政治诱因。而古巴则被美国封锁了五十多年,直到奥巴马时期两国关系才解冻。

苏联人之所以吃亏是因为不重视发展航空母舰导致无法快速进行战力的投送导致的。而这恰恰拜赫鲁晓夫自身所赐,因为在他眼中航母的地位比不过战略核潜艇,他曾说“航空母舰就是海上移动的棺材”,此后苏联人也吸取了教训,大力发展航空母舰。


莫子军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22日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那么作为世界两极之一的苏联,为何要在最后紧要关头妥协让步呢?

在考虑苏联最后让步的原因前,我们首先来分析苏联为何要在古巴,这个被称为美国后园的地方部署中程战略导弹?二战结束后,曾为昔日盟友的美苏两国,因为国家社会形态的差异,迅速有盟友关系转变为死敌,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领导权。美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胜利国,大发战争财,综合国力飙升世界首位,经济、工业、军事、科技等主要指标均居世界首位,是当时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而苏联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在欧战中击败了纳粹德国,本土虽遭惨重损失,但依靠对德国等国的掠夺,使得战后苏联迅速恢复了国力,并成为了战后唯一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但苏联的国力与美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且美国在欧洲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这些粉丝就是美国的卫星国,完全可以充当美国对付苏联的前沿基地,比如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弹道弹道,以威胁莫斯科等苏联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正是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弹道导弹这一行动,刺激了苏联,才让其有了在美国本土周边部署苏制导弹的想法,并在古巴付出行动,而美国是绝对不同意苏联在自己后院部署中程导弹的。这就是后来的古巴导弹危机。

回到题中,苏联为何要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让步,撤回包括已安装完毕的全部导弹呢?笔者认为苏联之所以让步,有以下几个原因:

综合国力不如美国。前面已经提到,虽同为二战的主要战胜国,但美苏两国的胜利绝对有不可同日而语。苏联是在付出伤亡2600万人口、工业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才换取的胜利,而美国本土除珍珠港被日本偷袭,本土几乎没有战火,是当时世界上的“净土和天堂”。并且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除了军事工业的刺激,更是向交战国出售军火,因此,美国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是靠军事积攒出来的,而损失惨重的苏联虽在战后不久恢复了国力,但与美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军事实力层面,苏联与美国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苏联是陆权国,陆战苏联可能不惧美国,毕竟曾经是西方国家梦魇的装甲洪流即使放到几天,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挡得住。但苏联要在美国后院部署军事力量,就必须远离本土,依靠的仅仅是落后于美国的海军力量。危机爆发后,美国迅速集结了强大的海空实力,并实施对古巴方圆千里的区域封锁。据悉,执行封锁任务的舰队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驶入封锁带。此外,美国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登陆部队。战略空军部队进入战备状态,摆出了一副应付突然事变,对古巴采取行动的架势。美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争取盟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另外,美国利用自身在洲际导弹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将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等苏联主要战略目标纳入发射目标清单上。因此,面对强势美军的封锁,苏联唯有在取得美国撤离土耳其导弹和不登陆古巴的条件下,撤回所有包括已完成组装的古巴中程弹道导弹!这场危机最终以苏联的战略冒险失败告终,古巴导弹危机后不久,苏联主要的策划者赫鲁晓夫就因国内改革失败被赶下了台,成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被赶下台的统治者。


独舌视界


美苏都让步了,不只是苏联让步了。

我是采薇,为您解读,长文深著,盼您关注。

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原因是,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中程核导弹,由于土耳其离苏联的核心腹地东欧地区很近,而中程核导弹的预警时间很短,如果发射,苏联将毫无还手之力。

此时的苏联,由于离美国本土近万公里,能打击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只有十几枚,在美苏争霸中处于绝对的下风。为了扭转这一劣势,需要在美国附近的位置部署导弹,苏联将目光投向了加勒比海地区的古巴。


此时的古巴和美国关系正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在1959年1月,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在随后古巴的改革中,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古巴新政权受很受美国敌视。著名的猪湾事件就由美国策划的,意图颠覆古巴新政权。




由于古巴受美国敌视,为保证国家安全,需要寻找伙伴以对抗美国。而苏联又需要在北美地区建立导弹基地,以平衡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对苏联的威胁,故双方一拍即和,苏联由1962年7月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



美国总统肯尼迪获知这个消息已经是1962年10月16日,在24日集结8个航母战斗群封锁古巴海岸,以阻拦苏联运送导弹。在此后双方剑拔弩张,苏联打下美国的侦察机,造成飞行员死亡,而美国则攻击了苏联的核潜艇,核大战一触即发。



但是双方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并没有脑子发热,在数度外交角力后,双方在10月28日达成一致,苏联撤出布置在古巴的导弹。


苏联的撤离的条件就是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承诺不入侵古巴。由于美国撤离导弹是夜里偷偷进行的,也未公开声明,所以很多人认为古巴导弹危机里苏联处于下风,实际对准苏联的导弹被撤走,古巴的安全也有保障,苏联获得一个长期友好的国家,这是两头都赢。



而美国不仅撤离了的部署土耳其的导弹,而且还得遵守承诺不入侵古巴,就像眼前总有一只苍蝇,一直嗡嗡叫,还不能打,把美国恶心了几十年,直到奥巴马时期才缓和了美巴关系。但是由于撤离导弹是秘密的,世人并不知道,当时的人以为是美国逼退了苏联,所以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只赢了面子。



其实古巴导弹危机还有一大赢家就是中国。在苏联和美国忙于应付导弹危机时,解放军乘机教训了印度,把印军打的落花流水,导致尼赫鲁郁郁而终,打醒了印度的大国梦,也为中印边境换来几十年的和平。

采薇为您提供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解读,拒绝小白言论,拒绝阴谋论,您的支持是采薇的最大动力,欢迎关注。


野望史今


很多传闻都说当时苏联靠核潜艇制海是失败的,并把古巴导弹危机作为证据,实则是错误的,原因只有一个:苏联的核潜艇当时还不堪用,而古巴又离美国太近了。

60年代美国的乔治华盛顿级核潜艇就已经开创了现代导弹核潜艇的样貌,在一个背脊内装有16单元垂直发射的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这样先进的导弹核潜艇可谓是划时代的,如今全球的战略导弹核潜艇依然采取这一布局,没有本质结构变化。


1962年,苏联第一代核潜艇刚刚开始研发,整个苏联海军仅仅拥有还不堪用的N级核潜艇几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更是没有。而且60年代苏联处于大爆发式发展的前夜,还没有进入海军争锋的红海军时代,所以在远离本土的区域吃亏也就不难设想了。相比而言,美国在60年代已经投入了第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并且将其投入到苏联北部的北冰洋下进行巡航,这一战略巡航行为直到苏联拥有大量攻击核潜艇,并且开始战备值班后才发现。

然而在当时,仅能发射3枚射程为几百公里的弹道导弹的苏联H级(代号旅馆级)核潜艇,都还在研发之中,尚未服役,美国却已经服役了现代化的乔治华盛顿级核潜艇,能发射16枚导弹,这是巨大的技术劣势。


也就是说,当时明面上,美国撤出了土耳其的导弹力量,苏联撤出了在古巴的导弹力量,但是美国却保留在北冰洋水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这些核潜艇搭载着北极星导弹,这种潜射导弹可以由2200公里射程,在北冰洋就可以实现对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瞄准和打击,而且导弹发射到落地时间很短,只有不到20分钟,苏联从那时候开始面临核战略劣势,被西方军事专家称为:“美国用枪指着毫无防备的苏联”,这一劣势局面一直持续到苏联发射洲际核导弹成功才告一段落。

有人将苏联在古巴危机中的表现归结为核潜艇的失败,这是错误的,因为当时苏联连堪用的核潜艇都没有,又怎么能怪核潜艇。


当然,这些情况苏联的领导人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却无可奈何,在绝对的核实力面前,苏联明白了战略威慑的重要价值,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苏联军事建设从大规模机械化军队建设转为建设强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兵力,并且开始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以此来获取安全感。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有些事情会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也许如今的东亚某国海军大量建造航母是被过去美国航母穿越某区域和该国历史上被列强反复从海上打进来有一定的关系,而苏联之所以大力扩充核武器,其实就是核古巴危机息息相关。


海事先锋


根本原因是,苏联在自身实力与美国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冒险,但实际上无力也没有胆量与美国进行全面对抗,因此只能在美国做出一定妥协后,撤出了在古巴部署的中程战略导弹。

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导弹,对苏联形成巨大的威慑。为了扳回战略届时,苏联利用古巴与美国不和并向苏联求援之机,在加大对古巴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的同时,与古巴达成秘密协议,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和轰炸机,以及核弹头,以对美国进行威慑。然而,苏联忘古巴运送导弹的行动被美国的侦察机发现,引发美国震惊。在肯尼迪政府看来,苏联在古巴的导弹将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如果不进行反制,不仅严重威胁美国的安全,还会影响肯尼迪政府的国内外威望。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发表公开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并宣布封锁古巴海岸,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已部署的导弹。同时,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军也进入戒备状态,并下令载有核弹头的轰炸机进入古巴周围空域。美国的强硬态度超出了苏联预料,苏联开始表态强硬。但面对美国的强硬立场及强大军力,赫鲁晓夫已经开始谋求妥协之道。

此后,在美国承诺不入侵古巴,并随后撤出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之后,苏联做了妥协,不顾古巴反对,撤出了在古巴的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