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阿祖说苗族:苗族服饰的兴衰发展

我们从苗族服饰的发展脉络,可以窥视出其服饰民族特色的变化。

最早描述苗族先民服饰习俗的典籍当推《淮南子》,在《齐俗篇》中有“三苗髽首”的记载,说的是苗族先民用麻掺头发盘于头顶的风俗。此后文献对苗族服饰的记载有所增加。

阿祖说苗族:苗族服饰的兴衰发展

明代《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苗族:“男髽髻,着短衣,无袖,惟遮覆前后而已。裙亦浅蓝色,细褶,仅蔽其膝”、“男女着花衣穿短裙”、“妇人盘髻,贯以长簪,衣用土锦”、“妇女被细褶裙”、“女则服花衣,杂以五色”、“妇女尽蜡花布”。

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的田雯《黔书》记载苗族:“男椎髻,着短衣,色尚浅蓝,首以织花布束发”、“男子披草衣,着短裙。妇人长簪绾髻”。

干隆年间的《苗蛮图册》绘制的82幅图中,几乎每一幅都有椎髻男性,且都是民族服装打扮。

《黔书》、《苗蛮图册》所反映的是清初的苗族服装面貌。可以看出,当时苗族装束主要特点是盘髻插簪,穿绣花或蜡染衣服,女子着百褶裙。

阿祖说苗族:苗族服饰的兴衰发展

到清中后期,苗族服装有了明显的变化。干隆、嘉庆年间,苗族起义被镇压,“由是风俗顿改,饮食衣服与汉无殊、“发则不论生熟苗人,皆今剃之”、“男皆剃发,衣帽悉仿汉人。近城女苗闲学汉装”。

嘉庆《黔记》亦载,苗“男子衣服同汉人,妇人细褶长裙”。道光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载苗人,“苗,皆剃发改装,与汉俗同”。说明在清中后期以后,苗族改装,特别是男子改装的现象增多。

  清末民初,出现了一次服装改革,这次改革以后,出现了一种以紧袖短上衣,贴身长裤为日常生活装、劳动装的服饰款式,这种服饰成为今天仍在流行的服装式样;过去的百褶裙和绣花衣演化成为节日、婚庆、走亲访友的盛装。

阿祖说苗族:苗族服饰的兴衰发展

目前,在贵州民族地区,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常穿戴苗族传统服饰的人已经非常罕见,即使有,也只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传统工艺制作的服饰盛装只在节日庆典或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中穿戴,有的甚至成为典藏品,愿意花几年或更长时间去做一件传统工艺服装的人日趋减少。

阿祖说苗族:苗族服饰的兴衰发展

如今,在大多数地区,苗族服装也成了商品而进行生产,不少青年妇女多从市场购买成衣,其布料、色彩、制作方法,均已为机织、机制、机染,苗族传统服饰的民族特色逐渐变弱。

总之,苗族服饰民族特色减弱的总体情况是城市里的苗族保留传统服饰的少,而在山寨中保留的多;男性苗族保留传统服饰的少,女性保留的多;年轻人保留传统服饰的少,老年人保留的多。苗族服装样式的变化在总体上趋向于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