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评价张小龙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的“三不”原则?

用户5547795027


第一,一款好的产品不光有其价值更有其价值观。微信是否会偷看用户聊天记录一直被热议,在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明确表示微信不看聊天记录,此一举可理解为“不骚扰”,不会用技术手段去妨碍用户获取非正当利益。



第二,微信不会做刻意的营销活动来煽动用户情绪。不管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言,张小龙坚持依然强调微信只是个工具,并声称要做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工具。对比支付宝年度账单回顾和网易云音乐刷屏营销,微信一再强调不会刻意去做类似活动感动用户消费情绪。此一举可理解为“不感动”。

第三,用户是感性的,产品是可控的。每个人都喜欢看自己本能想看的内容,头条的算法推荐便遵循此原理,推荐的你想看的。很多产品为了获取用户也会尽力迎合用户,但是张小龙遵循的却是“不迎合用户”原则,他认为新产品要讲究初衷要保持本心。

“大人只讲利益,小孩才谈对错,我觉得做产品也是这样的,我们如果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可能会让我们的产品越走越偏,变成它里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这样我认为会失去产品更本质的东西。”

全天候科技


1、不骚扰。张小龙多次提到,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只触达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这也是微信刚推出就能吸引大量用户的最直接原因:不推送广告;加好友必须本人同意,这就使得每个人有了自己的隐私空间,安全感陡增。近年来微信又推出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好友分组等隐私设计,都是这一概念的强化。(不过随着微商的崛起,以及定向投放广告的增多,微信上的“骚扰”开始增多。当然这是后话了)

2、不感动。张小龙认为,微信作为一个产品选择不做过多的活动去感动用户从而带来流量,他认为故意去感动一个人是不尊重他的表现。张小龙一直强调微信只是一个工具——作为工具,只要好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即可。中国人是惯于煽情的,综艺和选秀节目个个都是“感动中国”,支付宝年度账单、网银云音乐评论大全等也是多少打了情感牌。不过微信也有一个天然优势:“感动”都由微信公众号来负责了。

3、不迎合。如今的互联网只要经过就有痕迹,每天的推送让你怀疑自己活在楚门的世界里。但张小龙的不迎合实际上却是更高级别的引领,他一直强调的是“研究人性”,微信满足了人的贪嗔痴——有些人很懒,打字成本高,那就推出语音;有些人需要炫耀和认同,那就推出朋友圈;有人要实现价值,就开微信公众号;有人要赚钱,那就推出微商。包括今年推出的小程序,微信通过人性的贪嗔痴,不再是一个聊天工具,确实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可以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地方。

据说张小龙的办公室墙面上,挂了一幅苹果“Think Different”的广告海报。画中的四个人物分别是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鲍勃·迪伦(Bob Dylan)、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崇拜极简主义、对产品的艺术追求、低调又偏执的个性,他和乔布斯在精神气质上有许多共通点。


浅野道长


其实在微信做成功之前,除了业内,几乎没人知道张小龙,即使当时qq信箱做到了成功逆袭,张小龙依然默默无闻,在微信大获成功之前,依然没人知道张小龙。从一个人的行为,其实也能看出他做产品的风格 。

不骚扰

张小龙认为,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从微信来说,我们希望微信能做很好的商业化,但是它不是基于骚扰的、基于流量变现的商业化。”这也许就是大家认为张小龙属于佛性产品经理的原因吧 ,在开发好程序,尊重人性的情况下 ,顺其自然,有机会做商业,就做,没机会,也不去可以转变,谨慎再谨慎。


不感动

在一次公开车上,张小龙表示,“故意感动一个人是很不尊重对方”的行为。此处支付宝年度账单、网易云音乐的年度总结躺枪,而且张小龙怒起来连企鹅系都躺枪,腾讯音乐也在被“突突”之列。

不迎合用户

张小龙觉得在产品之外,对微信来说有一个价值点是团队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户,尊重个人。微信团队并不需要用一个很尊敬的态度称呼用户,而是应该当朋友一样称呼,所以应该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别小看这一点,张小龙把这个写进产品条约里面去了。

总结

张小龙用自己的佛性产品思维给所有产品经理都上了一课。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的三不原则,为微信攻城略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贾伟光


在 PC 时代,比尔盖茨封神,因为在 PC 时代中,微软的 widnows 是所有软件的基础,大量的软件只能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壮大。但可惜的是,比尔盖茨没有掌控到软件的分化和变现,可是这不足以影响 windows 在 PC 时代的称霸,这一点,到现在也没发生改变。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OS 仍然是连接一切的底层,不过,苹果和谷歌用了另外一种硬件,苹果的 iOS ,谷歌的 Android ,也就因此,把微软的王者地位给推翻了。这也会像 PC 时代中的 windows 一样,以后很难有新出的手机系统能改变这两大系统在智能手机领域中的格局。

就是在此环境下,还有一个人能封神,那就是张小龙。张小龙掌控制着中国唯一的超级 APP 微信生态中的内容分化和变现。不管是公众号,服务号还是现在的小程序,足以看出微信想「连接一切」,将各种社会关系连接,将线下生意,服务连接。

可是,就因为如此的一个超级 APP ,我们竟然没发现有各种推送,骚扰用户的行为,可以说做到非常克制。也正因为微信的伟大,张小龙的「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的三不原则」被很多人所推崇,甚至是被很多企业效仿。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三不」原则,就能让自己的产品伟大,让自己的产品成功呢?

完全不是的,甚至可能相反,你会发现有些时候,推送活动,推送信息,反而能获得更多的活跃,更多的用户,去骚扰,去感动,去迎合用户,反而自己的产品会更受欢迎。因此,做到「三不」原则,真的不会让自己的产品成功。但是,那些已经很成功的产品,人民根本离不开的产品,根本用不完的产品,做到「三不」原则,当然会更加成功,更加神圣。


stormzhang


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的原则决定了张小龙能做成微信,也只有他能把微信做起来。

你想想几年前,你是怎么从一个QQ用户慢慢变成微信用户的?

QQ近几年一直被诟病功能太多,造成用户界面复杂,特别是青年及以上用户,对纯粹聊天、通讯的功能需求大,不希望聊天界面有太多花里胡哨、自己又不需要的东西。微信之所以能那么快发展起来,打败QQ成为国内第一社交软件,除了一开始有QQ做导流,其理性、简单、克制的聊天功能也是微信崛起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体验到微信干净的界面后,就把微信作为主要的通讯工具,从移动端来说,手机屏幕大小有限,简单高效的沟通界面才是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一开始保持克制不难,但一直保持就很难。

随着微信的用户呈指数级增长,流量越来越大,其商业价值也愈发明显,这时候,稍微心急一点的人就会想着利用这些用户和流量来变现,就算微信团队不想这么做,但腾讯内部肯定也会出现干扰的声音。

马化腾以前就曾几次向张小龙要求增加微信功能和做广告业务,但都被张小龙拒绝了。这里也很佩服马化腾的格局,充分尊重微信团队的负责人,不会利用老板的身份强迫微信团队做出不符合其价值观的事情。当然后期微信植入很多功能和打广告,也是团队磨合和平衡的结果,但如果不是张小龙对“三不”原则的坚持,目前的微信功能只会更加杂乱。

作为一款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软件,保持克制就是保持高效率,这是我们日常沟通的刚需,如果没有张小龙这份克制,微信不会成为如今10亿级用户的产品。张小龙牺牲了短期变现的收益,换来了一个历史性的伟大产品。

而迈入10亿级,成为一款国民社交软件后,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的原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打个比方,微信的体量,可以看成一个GJ,GJ意味着人口增长量已经不是其目标,稳定才是头号任务。

在这么一个巨大体量的生态中,稍微有一些走偏,都会造成不可控的结果,比如你广告推得太频繁,垃圾信息骚扰到用户,可能会造成用户大规模流失;比如你制造一些感人的内容,虽说可能会感动一部分人,但凡是涉及情感和价值观的东西总会产生一些分歧,这种分歧放到一个10亿用户的生态里,很可能会是一个大规模的网络暴力事件;再比如你一味地迎合用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10亿用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如果你都去迎合,微信会乱成什么样子?

那如何保持稳定呢?

克制,还是克制。

这里的克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在价值观上保持中立,同时为用户维护好一个理性、冷静、信息量适中的社交环境,不求给用户带来什么惊喜,但求能让用户在长期使用中习惯这个产品,不知不觉成为其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

在克制中做到这一切,难度非常大,除了要抵御各方诱惑,还要整治各种不良内容,这么大一个用户池,每天产生的垃圾信息数不胜数,像引诱分享、病毒传播、低俗内容等,只要处理不够及时,都会造成相当数量的用户体验受损。所以,微信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背后为维护这个“风平浪静”所付出的努力,是相当巨大的。


伟大意味着不随波逐流,意味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在不断探寻中走出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一款伟大的产品,一个伟大的组织,都需要懂得克制之道,张小龙对克制的尺度拿捏得很好,“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浓缩了张小龙对于克制理解的精华,微信也正是有了这一份克制,才能取得今日的成就。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每次一提到张小龙和微信,我想说的就比较多。

先说张小龙这个人吧,我认为他应该算是一位商业环境当中的理想主义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在2002年的时候,张小龙所创立的FoxMail还如日中天,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万级别,而当时马化腾团队的QQ还正处于资本的低谷期,但纵然如此,张小龙当时仍然是额头紧缩,虽然坐拥这么大体量的流量入口,但FoxMail的商业化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最后无奈卖身出走。

张小龙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执着,他认为无当年的FoxMail还是如今的微信,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工具,所以用户自然应该拥有软件实用的朱道权,而他所提出的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原则,也并非是专门针对微信而说,而是张小龙自始至终所坚持的产品理念。

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的三不原则,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两个字:尊重。我去研发一款产品,无论是社交产品、游戏产品,还是一款工具产品,首先它会包含着一套我自己的逻辑,我为什么而做,以及它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就注定了产品的灵魂和个性。

再说另一方面,用户选择使用一款产品,也有其自身最原始的诉求,也就是我们一直再讲的“痛点”,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就基本把握住了这个用户,那么在这一痛点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内容呢?

肯定会有的,一是因为产品的个性与用户的诉求肯定会有偏差,两者可能会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那么两者之间交叉区域之外的部分,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了;二是随着产品流量的增加,产品就会有更多的商业变现的机会。

在用户痛点和商业化之间,这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了,张小龙所讲的三不原则,就是在这一前提下所做出的选择,对于这种理想主义者,和理想主义选择,我个人是非常认可的,做产品的关键点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相对于自己能够做什么,你更应该明白自己不应该做什么。

识浅言深,以此共勉。


木石心志


有的产品经理穷其一生都只能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有的产品经理注定要成就伟大,这便是差别,张小龙用大半生的职业生涯,其实最终想要告诉工业界,告诉用户的无非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产品应该是有温度的,产品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回归人性!!!

其实从张小龙职业生涯以及早期的创业生涯来看,也是这样,张小龙情怀很重,可以说是互联网领域的乔布斯式的人物,对于产品执着甚至可以说是偏执,所以打造的一个个产品都是叫好又叫座,但早起也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自己创业失败,不得已卖身巨头,当然到了腾讯以后,更多的成为一个腾讯一线的业务主管,高级职业经理人以后,给张小龙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技术和产品梦想的舞台。

也因此张小龙打造了QQ邮箱、微信等众多用户体量、用户活跃度极高的腾讯系产品。

其实张小龙所谓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的原则,简单点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 减少广告推送

曾经在微信发展初期,腾讯内部有人曾经想过要把用户体量过亿规模的微信作为腾讯另一个广告入口,依靠微信良好的用户活跃度,广告转化率必然相当高。但是张小龙一直简直要先把微信做好,直到现在,微信对于广告的控制做得依然是非常好的。

比起其他应用,微信几乎感觉不到广告的存在,极少量的朋友圈广告推送,已经相应公众号、企业号的广告推送。微信发展到现在,貌似没有过多强调商业化,但是随着产品用户口碑的提升,商业化却在不经意之间做得越来越好,必将成为未来腾讯一个巨大的现金牛,可以说单说产品,微信已经是全中国最值钱的单个互联网产品,没有之一。

  • 减少节日性营销

在去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表示,微信以后不会再做大规模的节日性营销。

比起阿里系孜孜不倦的各种营销活动、各种红包、各种节日优惠、各种二次券,其实说实话我更喜欢微信的方式,因为我知道我喜欢这个产品是因为这里面有我真正需要的刚需,而不是因为我为了各种优惠。

微信发展至今,除了当年春晚的红包活动,基本上找不出更多的节日性营销活动,很多人会觉得这其实是腾讯扣,那么请问最后阿里的优惠谁来买单?商家、用户?其实最终你还得还给他,而且是加倍还给他。目前在商家端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很多商家逐渐转向微信,因为节日性营销很多时候也需要商家自己贴钱,这很显然不符合商业规律。

  • 不为市场妥协,不讨好部分用户

有的产品,直播火了,那我赶紧跟上;小视频火了,也赶紧跟上...但是很少看见过微信也会迅速跟上,这才是互联网产品的精髓,永远只做好自己的核心功能,用户刚需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很多互联网产品爆发的也快,但衰亡得也快,其实就是这个问题。

那么从上面所有的点来看,我觉得张小龙的产品哲学还是那句话:产品应该是有温度的,产品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回归人性!!!任何互联网产品都应该只是一个工具,只是在发展过程中,慢慢的做得更多。


EmacserVimer


在如今移动互联网讲究各种大数据和算法的时代,基本上所有的网站或者APP都会给用户推送各种广告,所有张小龙在这种趋势和潮流中,坚持“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的“三不”原则,还是非常值得赞颂的。

首先是不骚扰。

张小龙多次提到,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只触达需真正有需求的那一部分用户。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有9亿的庞大用户基础群。

按照其他公司的节奏,完全可以用各种方式天天信息推送以及开屏广告。毕竟,每推送一次,都能换得不少的商业价值,但微信并没有这么做,这一点确实遵循了“不骚扰”的原则。

其次,微信没有打感情牌,不会刻意通过营销活动来煽动用户情绪。

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时候,张小龙一直强调微信只是个工具。对比支付宝年度账单回顾和网易云音乐打感情牌的营销活动,还有去年某银行信用卡“番茄炒蛋”的煽情广告,微信确实没有刻意去做类似的活动去消费用户的情绪价值。这一点,就是“不感动”。

“不迎合”其实是和“不骚扰”相辅相成的。

如今的互联网只要经过就有痕迹,头条的算法推荐便遵循此原理,根据用户的浏览痕迹,推荐给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很多产品为了获取用户也会尽力迎合用户,这某种程度也是属于窥探和收集用户隐私,算是一种“骚扰”行为。

所以微信的“不迎合”也是在侧面证明微信不会去窥探用户的聊天记录等各种隐私数据,而且微信还会不断改进和开发新的功能,创造新的用户价值,去引导用户对更多功能和领域产生兴趣。


独角兽工场


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原则。

这句话,是产品经理张小龙对自己的要求,是张小龙做产品的目标,并不是原则。为什么这么讲。我想任何一个产品经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对用户是这样的,但为什么基本上所有产品都正好相反呢?

因为你做产品,就是了赚钱,如果用户不用,或用了,但你没法赚钱,最后你都玩不下去。所以你一定会设计一些用户体验,不是为了方便用户,只是为了赚钱。

而这些为了赚钱的设计和用户用你的产品本身可能并没有关系。又怎么能做到不骚扰呢?

比如用户就想看视频,可你只收会员费可能会赔很多钱,收会员费高,大家又不用,你只能上广告,但广告并不是用户想看的。

比如微信朋友圈,本来是大家晒个人的空间,但微信了为赚钱,放一些广告在里面,怎么不骚扰呢?

至于不感动,不迎合道理是一样的,你为了留住用户,为了获得更多用户,你不去感动用户,不去迎合,人家就走了。

所以说,张小龙的三原则,不是原则,其实是目标,张小龙也没做到。因为如果张小龙能把产品做到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还能赚钱,本身就是一个很牛逼的事情,今天就算FACEBOOK,谷歌都没做到。至于腾讯的产品,张小龙负责的产品也没有一个符合这三原则的。三原则对于张小龙是努力的目标,被腾讯拿来炒作,成为忽悠用户的一句话。


事了了


在这个所有App都希望向用户推送广告的时期,还是要给张小龙的不骚扰、不感动、不迎合用户的“三不”原则点个赞,光是并不骚扰这一项就太稀缺了。

微信内部除了基础的社交外,还包括广告游戏、小程序、购物、钱包、卡包等栏目,其中不少都是腾讯主要的业务线,按照其他公司的节奏,早就一波流天天各种信息推送了,毕竟,每推送一次,都能换得不少的商业价值,而且,如果微信开放通知广告、开屏广告的话,腾讯整个广告收入肯定还会继续再上一个台阶,但微信并没有,这一点,不得不赞。

其次,所谓的不迎合,更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目前月活达到10亿的微信,如果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产品需求,微信早就被改的面目全非。并不是微信不考虑用户需求,而是不迎合某些用户的需求而已,微信也在前进和改进。在微信如今的体量下,不出错就是最好的,所以,只能小幅度的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