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燒錢也不好使了!滴滴與美團都不折騰了,深層原因是?

中國的互聯網創新中,燒錢玩法可謂獨特,不僅玩的大而且屢試不爽。美團為了獲取外賣的市場份額與餓了麼、百度外賣,不僅向用戶撒錢,還像騎手、入駐店家撒錢,整個供應鏈都充斥著鈔票的味道;滴滴為了與Uber中國競爭,燒錢穩、準、狠,看滴滴氣勢洶洶,Uber中國很識時務,索性將其業務出售給滴滴。

互聯網小巨頭美團與滴滴是燒錢模式下誕生的幸運兒,它們在當時並不是領域內最優秀的企業,但卻是燒錢玩法玩的最“6”的,它們戰勝的對手有不少都是BAT在背後最支撐的企業,而能夠得到互聯網巨頭的賞識,自然有他們的優勢。因為燒錢嚐到了甜頭,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滴滴與美團“燒錢”的思維慣性將會長期存在。

燒錢也不好使了!滴滴與美團都不折騰了,深層原因是?

燒錢虎頭蛇尾

於是,兩者在自身業務都擴無可擴的時候,美團想在網約車領域試一試,滴滴想在外賣領域分一杯羹,而且雙方也在開打之前融資都超過250億元,似有“再火一把”的勢頭,當時,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做好了“薅羊毛”的準備。

可沒想到的是,這雙方喊了一年多,美團打車只上線了上海和南京,滴滴外賣也只是在無錫南京、泰州、成都運營,而且雙方負責都表示:近期不打算擴張!這就奇怪了,當初喊得這麼兇,當初燒錢玩的那麼溜,現在剛開始星星之火就熄火了?雙方負責人都表態:不玩了!難道是達成了利益上的默契?

其實都不是,並不是雙方沒實力燒錢,也不是沒打算長期燒錢,而是雙方發現:燒錢好像不靈了!雙方燒錢獲客速度依然良好,但是停止燒錢後留客率呈斷崖式下跌,這樣的結果明顯是和以往是不同的。於是,在燒錢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兩者自然就轉變策略,打算日後伺機而動了。

燒錢也不好使了!滴滴與美團都不折騰了,深層原因是?

燒錢為什麼不靈了?

就拿滴滴做外賣的經歷來說,其一直被投訴“服務體系不善”、“騎手交通違章”,用戶也抱怨其入駐品牌商不足,而這些東西直接的影響的是用戶體驗,顯然“初來乍到”的滴滴外賣是很難與美團、餓了麼在用戶體驗上進行競爭的。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在做網約車的時代,是互聯網流量紅利期,用戶無所謂忠誠度,行業間服務質量也處於同一起跑線,於是燒錢模式很容易就能獲得大量的用戶,並且用戶的留存率非常高。有數據顯示,滴滴在當時的獲客成本大約是40元,而滴滴外賣現在的獲客成本高達數百元。

還有一點,那就是用戶的收入增高了,優質的用戶不會再被“優惠”所吸引,或者說積極性明顯較過往有很大的下降,八年來居民收入悄然增長了1.5倍,如果優惠的力道不足,優質的用戶是不會理睬的,因為他們的用戶習慣已經形成,換個APP簡直比登天還難。

燒錢也不好使了!滴滴與美團都不折騰了,深層原因是?

這麼分析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燒錢玩法在新興的領域還可以玩,比如生鮮市場、無人貨架等,但是在“傳統”領域已經很難玩了,比如網約車、外賣、團購等。目前,滴滴外賣與美團網約車都在燒錢的幾個城市進行精耕,至於回頭會不會繼續燒錢,我們將做繼續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