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馬未都聊《蘭亭序》,淺談國寶下落之謎,回答你想不到

說起王羲之的《蘭亭序》,確實是值得大書特書,這在我國傳統書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王羲之所處的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已經有1600多年了。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如此這般的影響力,確實是世所罕見。

馬未都曾指出王羲之《蘭亭序》的版本大多都是摹本,時間太久了,真跡無法傳世。馬未都作為收藏大家,他的一些看法還是屬於真知灼見的。馬未都先生為何如此說呢?這樣說的根據又是什麼?

馬未都聊《蘭亭序》,淺談國寶下落之謎,回答你想不到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其實,《蘭亭序》真跡無法傳世還是有一定說法的。眾所周知,王羲之是“千古第一書聖”,他的書法為後繼君王那是不遺餘力的推廣。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的出現,凡是蒐集王羲之真跡最多的帝王,在亡國的時候,就很有可能毀於火炬。這個很好理解,王羲之身後是南北朝時期,戰亂頻仍,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真跡被毀的事件。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對王羲之喜愛的無以復加。愛之深,毀之愈深,王羲之真跡大規模出現就是在唐太宗出現。

馬未都聊《蘭亭序》,淺談國寶下落之謎,回答你想不到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唐太宗以天子之尊,命令精於書法的歐陽詢、馮承素等一班老臣臨摹。記住既然臨摹,必然會有真跡可臨摹。自唐太宗之後,很少聽說有王羲之的真跡流傳於世。根據一些未經考證的史學界說法,李世民在駕崩後,讓《蘭亭序》真跡為其殉葬,具體怎麼一回事兒,史學界與書法界至今未有統一說法。這也讓人很鬱悶,王羲之作為“書聖”,卻沒有一件真跡。所以說,馬未都說王羲之的真跡無法傳世,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就算沒有真跡,王羲之的《蘭亭序》摹本,那也是價值連城。

馬未都聊《蘭亭序》,淺談國寶下落之謎,回答你想不到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王羲之的摹本多達幾十種,在諸多版本中有兩種版本,與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形神兼備。一種是馮承素版《蘭亭序》,因其卷首印有唐中宗李顯的“神龍小印”,後世稱其為“神龍本”。這一版本的《蘭亭序》在書法界享有盛譽,現藏於祖國的故宮博物院。我們一提起《蘭亭序》,首先就會把馮承素版《蘭亭序》拿出來。再有一種就是歐陽詢的“定武本”,這一摹本的原本已無法考證,現傳於世的是拓本,就是刻在石頭上的。不過,這一拓本成型於宋朝,相對來說還是原汁原味。

馬未都聊《蘭亭序》,淺談國寶下落之謎,回答你想不到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對來說,人們還是比較相信石頭上的定武本版《蘭亭序》。悠悠千年,真跡已煙消雲散。王羲之的《蘭亭序》摹本,也只能作為我們學習其書法精髓的參考依託。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王羲之其他書法作品的摹本,在拍賣會上那是屢創新高,登峰造極的就是劉益謙所買的《平安帖》,耗資高達3億多人民幣。從這一紀錄來看,書聖就是書聖,摹本也能迷倒芸芸眾生。

馬未都聊《蘭亭序》,淺談國寶下落之謎,回答你想不到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中國人常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俠客覺得《蘭亭序》真跡永遠長眠地下,抑或已經損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像維納斯的斷臂,她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就像金庸小說裡的絕世美女,如果見到真人,你或許會感嘆:“哦,原來不過如此!”

願《蘭亭序》成為傳說

讓人永遠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