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你到底土不土——《乡土中国》告诉你答案

《乡土中国》是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图书,该书为作者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昆明给学生开“乡村社会学”课程时整理出来的。(话外:在昆明时期,正处在战争年代,对于此段历史感兴趣的,可以观看电影《无问西东》,纪录片《西南联大》等)


你到底土不土——《乡土中国》告诉你答案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该书导读中,围绕着《乡土中国》,讨论了如何阅读社会科学类的书籍。主要是从“书的类型决定读法”“读书宜先粗后细”“要紧的是抓概念”“厘清论证理路:对话与命名”“材料上升为现象分析”“从阅读《乡土中国》可获得什么”几个步骤介绍如何阅读社会科学书籍。正巧,前几日刚刚阅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如此说明阅读社会科学图书的方法。不妨,利用这样的理论方法,实践到《乡土中国》中,同时也分析下乡土里的中国。


你到底土不土——《乡土中国》告诉你答案


这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很明显是一本社会科学类的图书(论述性),所以着重开始进行的为分析阅读,从整理内容、诠释内容、评断内容三个阶段开展有关阅读。

前面已介绍《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类型的图书,该书主要是从乡土出发介绍了中国社会性质。作者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质的,所以想真正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人,就要先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本色。

和其他社会科学书籍一样,在《乡土中国》中也有一些“概念”(关键字、主旨)提出,其中较重要(之所以重要,因以提出才可开展一系列问题的论述)的为: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等。其中,我认为“差序格局”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提出,围绕“差序”对于种种社会现象进行有依据的分析。

由于学术能力有限,并没有合适的同主题书籍的阅读,对于此书的评断处于利用自我经验(农村生活经验)的方式,同时考虑年代的不同(社会的进步),也未能全凭现有经验进行更贴合当时的评断。但是,对于此书的阅读,实践了如何阅读的方法方式,对于以后的阅读研究提供必要的信心。(在人民出版社版本后记中,对于《乡土中国》评断为肯定型)

只要读了,就会有收获。将几点收获举例此处:

一、乡土本色中“土”的解释:一是指的就是泥土,乡土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二是指的蔑视的意思,认为的土头土脑。泥土的解释,正是小农经济(女篮奥运资格赛,中国对韩国,记得主教练说过:小农思想,富不起来)、地缘社会的基础。而蔑视的解释,正是熟人社会的举例。我对这个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造成的土,理解为:认识不同,理解不致,方式不同,而造成了不符合社会进步的观念或方式。都说“入乡随俗”,但是陌生人间的“俗”很多不一致,于是在陌生人间达不成一致的“俗”,而矛盾(土)产出。

二、差序格局,水文相次有伦理。在乡土的社会,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熟人社会,就像扔到河里的石头,推出一圈圈的波纹,与社会种种形成网纹式的格局。这个石头越大(个人的影响越大,或是财力、权利等),自然波纹推及的越远,影响的水文(社会范围)越广。听他人总说,一个高学历、高学识的人也会遭受经济诈骗,分析绝大部分的原因,或多或少会与这个差序格式(熟人社会)有很大的关系。

三、礼治、法治和道德的不同,在于维持的力量的不同。法治是靠的国家的权利,政治的权利,在同一法律下,社会进步的更快(可读《人类简史》中相关内容)。礼治是靠的是传统,传统是靠社会经验积累的,面对社会的快速进步(经验来不及积累),做出反应迟钝。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维持,人人亦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你到底土不土——《乡土中国》告诉你答案


你会阅读《乡土中国》吗? (多选)
0人
0%
0人
0%
不会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