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朝跟隋朝都是二代灭亡。有什么相似处,又有什么不同?

阿宁聊农村生活


一、强大而又短命的王朝——秦朝和隋朝

秦朝,通过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国于公元前221年,然而建国仅仅12年、秦始皇驾崩1年之后的前209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秦二世胡亥也被逼自杀。秦朝享国仅14年。

隋朝,建国于公元581年,在建国方式上不同于秦朝的武装暴力,而是同后来的北宋有着相似之处,隋文帝杨坚的皇位是由北周静帝禅位而来,隋文帝死后传位于隋炀帝,终隋一朝,也就经历二帝,于619年灭亡,国祚仅仅38年。秦朝和隋朝都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

秦朝统一六国后,开启了中国的封建历史时代,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施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统治基础,故有“百代都行秦政法”之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整个国家施行了一番“魔改”,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总之,秦之统一,不仅仅是疆域上的合并,而且是制度层面的高度统一。在秦始皇时期,便有了标准化、可追溯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整个世界史上都是首创,当时的科技也甚是发达,秦军所使用的剑,要比其他诸侯国的长出近一倍,这在青铜时代简直就是大杀器。

隋朝,隋朝虽然同样短命,但是隋朝的繁盛或许只有后来的宋朝才可比肩。隋朝同样结束了中国历经几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唐朝的兴盛做了充足的铺垫,隋朝鼎盛时期,全国有907万户人口 ,而贞观之治时期,也只有300多万户,知道天宝年间才超过隋朝时期。而唐朝的贞观之治,也是在隋朝大量的粮食储备基础上,才得以休养生息,快速发展。有人说,隋朝时期900多万户,而唐朝刚建立时期只有200多万户,都是隋朝造成的。其实笔者认为,这也和统计有关,消失700多万户人口,按平均一户4口人计算,那就是2800多万人,如果这些人全都按死亡计算,笔者认为不大可能,很可能同乱世时期的统计有关。

二、秦朝和隋朝灭亡的通常观点

秦朝,贾谊著有《过秦论》,杜牧著有《阿房宫赋》,力呈秦朝灭亡之原因,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认为“秦爱纷奢”“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又持“独夫之心”,总之就是秦朝穷奢极欲,不亲士民,统治暴戾。再加上秦朝徭役过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阿房宫、长城、秦始皇陵等大型土木工程,使百姓民不聊生,最终“戍卒叫、函谷举”,大泽乡起义敲响了秦朝灭亡的第一声丧钟,而后群雄并起,秦朝覆灭。

隋朝,历史似乎总有着相似性,隋文帝休养生息,可是到了隋炀帝就开始折腾江山天下,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三征高丽,不但耗费巨大,且使得大量青壮年伤亡,损失了隋朝的生产力量,最终成为了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隋炀帝自己也落得个身首异处,连个像样的皇陵都没有。

三、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上所阐述,并不是说就是假的原因,而是笔者认为,这些分析不够透彻,有些表面和片面。不

得不承认,秦、隋的一些举措,确实是导致了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但笔者认为,这些不一定就代表古今的一些观点是完全正确的,例如上面所分析的。笔者认为,造成秦朝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统治基础的不牢固。

首先,虽然秦朝和隋朝的建国的形式不大相同,但统一的过程却有些相同,秦朝主要通过武力统一六国,但其间也经过了各种策略的博弈,通过内部变法、外部连横,逐步蚕食和消灭了其他诸侯国;隋朝主要是通过发动政变而建立,但是他的基础是在北周,也就是北方政权,对南方政权却通过武力来实现统一。

为什么要讲两国统一过程呢?说到统一,那么就必然之前是分裂状态,秦朝之前,是战国七雄,各个国家都是根深蒂固、发展了几百年、统治基础相对稳固和完善的体系;隋朝,其前身北周,在之前的西魏等等,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形成了关陇集团,吞并南方政权后,又面临着“南方土豪”、“江东士族”等门阀大族。虽然自古就有君权神授,嬴政又封自己为始皇帝,这些骗一骗老百姓可以,他们所倚重、所打压、所平衡的那些政治集团可不会这么认为,他们所想的是能扶你当皇帝,也能让你下马。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始皇要采取法家思想来统御秦朝,隋文帝要采取科举制来取代九品中正制,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实现版图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只有自己的统治班底、统治势力才是可靠的,不能收到其他政治势力的钳制,或是不能太过倚重一方。

其次,还是基于巩固统治延伸出来,修长城有错吗?修运河有错吗?春秋战国时期,少数民族多少次侵入中原,使得一些小国几乎被灭。大运河真的是为了满足奢侈享受吗?隋以前的南北方,经过了几百年的对立局面,南方多为当年南迁汉人,北方多为胡化汉人或汉化胡人,在意识形态、正统意识、势力分布上已经形成了隐性和显性的隔阂,所谓大运河无非是为了贯通南北,加强统治而已。

最后,还得辟几个谣,《过秦论》中提到秦始皇焚书,秦始皇是受到方士欺骗,烧的是那些方士书籍,各家思想能够流传下来,恰恰是秦始皇对各家思想的宽容,建立了国家图书馆,那个年代,书籍都是竹简,流通性很低,就算从民间搜集,也搜不到这么多吧?阿房宫或许也只是子虚乌有。大运河为了南北资源的调度起了极大的作用,服务了千余年,不是好大喜功,好大喜功为什么不建立些地标性的建筑,为什么要挖河呢?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相同点:

政权更替上:

1.秦朝与隋朝都短短数十年而亡,且都是由于农民起义,但是下一个朝代的开创者并不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秦朝被楚地贵族项羽所灭,而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是秦朝一个小官吏,并不是农民起义;隋末同样是农民起义,但唐朝建立者李渊为一方大吏。

2.秦朝与隋朝都开创了中国史上的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与隋唐时期),其后的汉朝与唐朝都是延续了很久的辉煌王朝。

灭亡原因上:

秦朝和隋朝都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两个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不同点:

秦朝:

灭亡的直接原因: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进一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税民深者为明吏”,以“杀人众者为忠臣”,导致民怨四起。

秦朝时国家的状态:农民的困苦达于极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已经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在农民酝酿反秦的时候,潜伏着的六国旧贵族残余势力也在俟机进行分裂活动。

隋朝:

灭亡的直接原因:隋炀帝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

秦朝时国家的状态: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日本等国家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是唯一让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大隋帝国与倭国(即是日本)是宗主与藩属的关系。




小灰LX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秦朝和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灭六国,建立大秦帝国,改分封制为郡县制。隋文帝代周建隋灭陈,结束几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创立三省六部制。秦朝北击匈奴,南征岭南,隋朝三征高句丽。秦朝和隋朝建立之始,国力都非常强盛,但秦朝和隋朝却又都是昙花一现,国祚短暂,经二世而亡。那这两个朝代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呢?

毋庸置疑,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伟大的帝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集中了皇权。隋文帝建立隋朝后,稳定民心,推行了科举考试制度,让寒门学子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建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隋文帝开凿大运河,这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秦始皇靠武力征服世界,统治手腕强势,不服就打。隋文帝是代周而建隋朝的,政权过渡相对平稳,因此隋文帝政治主张也相对柔和,这点也反应在他的外交政策上,对外基本上以安抚为主。秦始皇比较残暴,他统治时期,人民是不敢反抗。隋文帝体恤民情,他的治下,人民无意反抗。

秦始皇从做皇帝开始,一直都没有立太子,也没有立皇后。当他病死在东巡的路上时,才有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扶幼子胡亥继位一说,长子扶苏被矫诏赐死,胡亥成功登基,成为了秦二世。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不久,就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可后来在皇后独孤伽罗的干预下,废了杨勇太子之位,立次子杨广为太子,隋文帝去世后,杨广继位,即隋炀帝。在胡亥和杨广皇位继承的问题上,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更奇葩的是,胡亥和杨广都是亡国之君。正因如此,后人往往把秦国的灭亡归罪于胡亥,把隋朝的灭亡归罪于杨广,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秦朝的短命,其实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好大喜功,不但继续连年征战,还大兴土木,动用大量的人力,修建万里长城、建造骊山陵墓、修筑阿房宫。秦朝横征暴敛,人民生活痛苦。更主要的是秦朝统一货币,废除其它货币,让被征服的六国百姓苦不堪言,秦统一货币后,也没有收购其它货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越演越烈,不在沉默中死亡,就要在沉默中爆发,在人民反秦的斗争还没有爆发出来之时,秦始皇就驾鹤西去了。大秦的烂摊子被胡亥接手了,秦二世胡亥本就是个纨绔子弟,跟他老子秦始皇比,那确实差太远,他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所以也只能任由自己的老师赵高去折腾,指鹿为马的赵高一折腾,让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赵高也直接把秦朝给折腾完了。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隋朝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在隋文帝统治的20多年里,政局比较稳定。但隋文帝却是个郁闷无趣的皇帝,他比较惧内,对皇后独孤伽罗很惧怕,因此天资聪明的次子杨广,伪装自己,百般讨好母亲独孤伽罗,以至于隋文帝在独孤皇后的施压下,废了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广是个有才的皇帝,能征善战,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并有雄才大略。但杨广登基后,开始重用江淮人士,这无疑就激化了同关陇集团的矛盾。杨广同秦始皇一样,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疏浚修建大运河,重修东都洛阳,滥用民力。并不顾民力匮乏,三征高句丽,老百姓怨声载道,关陇集团趁机起兵,杨广最后也被叛乱的宇文化及及部下杀死,致使隋朝灭亡。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有丰功伟业的皇帝,隋炀帝杨广也可为功绩卓著。秦朝和隋朝的灭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要说秦朝的灭亡是胡亥的责任,我认为胡亥没有这个担当能力。说隋朝灭亡是杨广造成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杨广亲自操刀,割裂了隋朝的经脉。不过秦朝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阶级矛盾造成的。秦朝最后被以项羽为首的楚军所灭,隋朝被分裂的关陇集团所灭。


史道驿站x


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有很多相似点,都是乱世一统的朝代、都二世而亡、都强盛一时、接替他们的王朝都十分强大等。秦王扫六合,隋朝终南北,二者兴盛的快,亡的也很急。那么这两个王朝灭亡的原因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秦隋两朝都是开创性的时代,一个结束了西周以后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自然这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算是千古一帝,这两个时期也是中国大地从分裂到统一的重要转折时期。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转折时期,旧有势力才会十分强大,拥有反弹的能力,就像秦末六国复立,隋末诸侯争雄。而且这两个王朝的二世皇帝在行政上都有一定的失误,这才造成强盛一时的王朝灭亡。

秦朝和隋朝统一天下后都对中国的整体进行了改革,所以树立了一大批敌人。秦朝废除了传承千年的分封制度,改为实行郡县制度,集权于中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正因如此秦朝才成为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中央能够统一调度全国资源做大事,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但是那些贵族士大夫的利益也因此受损,秦始皇在的时候他们还不敢起什么风浪,秦始皇驾崩后昏庸的胡亥自然镇压不了这些昔日的贵族。

而隋朝统一天下后,意识到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制度的危害,隋文帝时期创办科举制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举制度打破了官场由门阀士族垄断的局面,使得普通百姓和寒门子弟有了进入官场的出路。此制度也严重损害了门阀士族的利益,同样的在国家强大时能够保持稳定,一旦国力受损,内乱不断时这些门阀士族就会再次反叛推翻隋朝。

但是统治国家不能只靠将军,还需要读书人,所以秦隋两朝建立后虽知道那些贵族是敌人,可又不得不借助他们的力量治理国家、维持统治,平时这些人将野心隐蔽起来,一旦国家危难之时或皇帝无能之时,他们就会趁火打劫,秦朝和隋朝都是这样灭亡的,这是最大的相同点。

其次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秦始皇和隋文帝都犯了错误。秦始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秦始皇在位时一直没有明确继承人是谁,直到临死前才仓促立遗诏预备传位给扶苏,这才给了李斯和赵高篡改遗诏的机会。隋文帝也是没有看出杨广的另一面,杨广虽然确实有治国之才,但内心阴险毒辣,相反废太子杨勇就宽厚多了,若杨勇继位至少能做个守成之君,不会让隋朝二世而亡。

正是由于胡亥和杨广继位后政策上的失误,才给了旧有贵族势力反扑的机会。不过这两个人失国的方式又不同。胡亥是太过于宠信赵高,以致于叛军快打到家门口了自己还不知道,还被赵高蒙在鼓里,等到知晓敌情时已经为时晚矣。杨广呢又是太有能力,但是他想一代人把几代人的事都做了。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西征吐谷浑、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三下扬州等,哪一件事不是劳民伤财,以致于最后国力过度消耗,在第三次征战高句丽的途中杨玄感就趁机造反了,一石惊起千层浪,没过多久天下就再次大乱。

总的来说,秦朝和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旧有的贵族势力太强大,二世皇帝政策失误加速灭亡过程。不过这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奠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王朝——汉朝和唐朝,也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风尘讲历史


秦朝与隋朝都是短命王朝,秦朝享年14年,隋朝享年38年。其实关注过中国古代史的人会发现一个极为奇特的现象。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始,先是秦朝统一天下,然后短暂的楚汉争霸之后是大汉王朝。东汉末年又是三足鼎立,随后三分归晋,其实可以将三国与晋朝统称为魏晋南北朝。随后是隋朝的大一统,又是短暂一时,接着是大唐,接着分裂,五代十国。宋朝偏安一隅,元朝再次空前一统,明朝前期稳定,后期又是偏安一隅,最后是大清固定版图。

看着这些冰冷的文字,或许大家没有什么感触,笔者直接将其中的精要提炼出来。第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二点是绝对分裂后的大一统绝对是短暂的。在这里符合标准的就只有秦与隋。

到这里笔者多一句嘴,其实杨广这个皇帝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很多历史学家早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杨广死后谥号本来是隋明帝,结果是被后来的大唐王朝改为了隋炀帝,并大肆抹黑,其中原由,不必多言。

秦朝与隋朝的相同点

①:建立背景。建立背景自然不必多加赘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三个阶段,一个是先秦战国、一个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个是唐末五代十国。秦朝与隋朝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②:制度创新。秦朝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创立大一统封建制度,开创郡县制。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完善健全封建上层建筑,创立科举制。

③:阶级流动。其实前面两个相同点都只是表象,最主要的相同点在于两个王朝都促进了阶级流动。秦朝是努力的用士族阶级统治替代贵族统治,隋朝是以制度确立的方式确立庶族阶级向士族阶级流动,打破了士族阶级垄断权利的现状。这也就是两个王朝之所以“短命”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矛盾。说完根本原因,现在说直接原因,也是两个王朝都犯的毛病。那就是滥用民力,民不聊生,帝王工程量巨大,百姓负担及其之重。社会矛盾之尖锐,民愤之强烈,这就成为了起义的直接诱因。

清朝与隋朝的不同点。

①:社会性质。秦王朝是由贵族阶级主导、士族阶级建立的官僚政治体制;隋朝是由士族阶级主导并建立,并且试图建立庶族阶级统治的寒门政治。(寒门政治的终归于士族政治,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绝对士族专政、并且打开了阶级流动的通道)

②:指导思想。秦朝以法家立国,崇尚法制、中央集权,导致后期苛刑泛滥。隋朝沿用内儒外法的新儒学,后期成为儒释道三教并尊,唐朝亦然。(唐朝道教空前壮大,这与统治者有偌大关系)

结束语:两个王朝的覆灭原因有很多,但是根本原因是直接关系到阶级属性上的,所以在历史学界也有这样一种说法:秦朝成就了刘汉、隋朝缔造了李唐。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得罪人的事情全让前朝做完了,后来着成为了千古王朝,其中的政治羁绊,值得思量!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朝代在历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

  1. 这两个朝代的建立都结束了一个旧的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实现了地理、政权等多个方面的统一。

  2. 并且,从统治时间来说,这两个朝代的统治都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而且,这两个政权统治时期所存在的很多制度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后世的很多朝代所效仿传承。

时至今日,大家对这两个朝代的评价也都存在很多争议。但是,这两个朝代之间毕竟不属于同一个时期,所以也是存在不同的:

  1. 首先,这两个朝代取得政权的方式不同。秦始皇是通过合法的王位继承所取得政权的,在他当上秦王之后,横扫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隋朝的杨坚是直接运用武力推翻周王朝,建立隋朝政权的,在灭亡陈国之后完成了政权的统一。
  2. 其次,这两个朝代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不同的,秦朝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开端,而隋朝则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两个朝代的治国重点不同,秦朝尚法,隋朝尊崇儒家。
  3.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同,秦朝时期焚书坑儒,而隋朝时期则创建科举制,来选拔人才。

一、秦朝和隋朝之间的相同点

(1)从政治上来说:

隋朝和秦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国家大统一,秦朝以前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争云起,人民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饱受迫害。当时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兴起,各国之间的联系增强,统一的市场关系渐渐形成,统一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物质条件,秦王嬴政在这种条件下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隋朝前期,正处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对峙时期,人民在此时饱受战乱的影响。此时,北方的局势渐渐大过南方,有了结束战争的趋势,隋朝就在此时,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大统一。

(2)并且,这两个朝代所建立的很多政治制度都被后世所延续下去。

比如说秦朝时期所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隋朝时期所创建的三省六部制政治制度,科举制的人才选拔制度等。都被后来的朝代所学习延续。

同时这两个朝代都十分重视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秦朝时期,曾设了专门的官员,负责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时期曾多次派使臣出访西域。

(3)从经济上来说:

这两个朝代都曾修建过大型工程。这两个朝代在创建初期,帝王都曾历经图治,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但是,随着朝代的稳定这两个皇帝都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在隋朝时期就修建了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阿房宫等大型工程,隋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

(4)从文化上来看

这两个朝代都对人民进行了思想控制,秦朝时期统一文字,焚书坑儒,隋朝统一后制定了科举制来控制广大的读书人。

(5)从灭亡的原因上来看:

这两个朝代都是因为农民起义而灭亡的。秦朝的暴政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农民起义运动,就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带给了广大人民勇于斗争的思想,像之后的刘邦,项羽就是在这种思想的笼罩下进行斗争的,他们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隋炀帝的暴政,也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当时各地起义军多达130多支,让这个大统一的王朝渐渐分崩离析。

(6)这两个朝代的统治都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刘邦在推翻秦朝建立西汉之后废除了秦朝时期所制定的严厉刑法。推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恢复生产。唐代在建立初期,也大改隋炀帝的残暴,唐太宗常常与大臣们谈论古今总结经验教训,从谏如流,形成了良好的政治风气,出现了“贞观之治”的良好社会局面。

二、秦朝与隋朝之间的不同点

(1)政治上:

秦朝设立郡县制度,保留了部分列侯和关内候,但是对于宗氏皇族却并没有分封,当时的土地主要奖赏给功臣良将。

隋文帝在夺取政权之后,大肆屠杀北周宗室,大力分封自己的宗室皇族,让自己的4个儿子,在分王的同时兼任地方总管和总领。

秦朝在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来维护封建王权。而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分管不同的国家事务。

在地方行政方面,秦朝时期确立郡县制度,而隋朝地方却实行郡县或州县两级制,将全国的郡县按,繁华程度才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进行管理。

从监察体制方面来说,秦朝时期设立了御史大夫来监察百官,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而隋朝时期,设立了巡查,监军等官位,监察地方和军队。在中央设立了御史台,御史台中设立御史大夫,监察御史等官位用来整顿吏治。

从官员选拔制度上来看,秦朝时期为适应专制统治,形成了主要以“察举制”为基础,“荐举”,“征召”,“军功”等为辅助的人才选拔制度。而隋朝却是通过“科举制度”考试选拔人才的。

从土地制度上来看,秦朝的土地由国家皇室和封建地主占领绝大部分的土地,并且秦朝时期土地赋税很高。

而隋朝时期,由于刚刚推翻一个王朝,所以政府掌握一定数量的荒地,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地和人民隋朝实行“均田制”。

(2)两个朝代对于继位者的态度也不同:

秦朝时期并没有设立太子。到了汉朝,很多大臣认为这是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隋朝的太子有着极大的势力,经常在皇帝出巡时监国理政或者带兵打仗。有些太子甚至可以依托东宫中招募的幕僚,在朝堂中占据很大的地位。甚至与皇帝分庭抗礼,但这种状态也往往会引起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父子相杀。比如说隋炀帝就是杀了其父杨坚而得以继位的。

(3)从经济上来看:

两个朝代也有很大的不同,秦朝统治时期,对于手工业采取的是压制的态度,当时盐铁两个行业比较发达,但是国家对此也有很强的征税制度。

隋朝在建立初期曾经采取过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措施,当时的丝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4)从文化上来说:

秦朝崇尚法律,把法律作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由皇帝掌握立法权和司法权。隋朝时期的法律制定由当时的尚书左仆射负责。在思想上也是借鉴周朝崇尚儒学。


秦朝在建国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充分利用“神权”,创造了“五德之运”的学说来说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这一学说也在之后成为了历朝历代取代旧王朝的依据。

在秦朝时期,为了维护皇室的独一无二,礼乐制度进一步被强化。但是没有照搬,而是采纳了其中的简便易行之礼。而隋朝时期的统治并没有过分将“神权”作为自己的武器。

总结:

这两个朝代虽然存在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这两个朝代毕竟处于整个封建王朝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因此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但是其中可以归纳出很多规律,比如说一个朝代或者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大趋势,人民心之所向是决定一个政权是否存在的关键。


旧时楼台月


我是正史戏说,为您回答,欢迎共同探讨。


先说相似点


第一:都建立了统一政权,但又都是短命王朝


在秦朝建立之前,一直处于从春秋到战国的战乱年代,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直到秦始皇的出现,才统一六国建立新的政权,但是这个新的政权只有14年。

在隋朝建立之前,一直处于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的战乱年代,直到杨坚和杨广的出现才建立了新的统一政权,不过也只有短短的38年。


第二:被推翻以后,紧跟着的都是长久而且辉煌的新朝代


秦朝被推翻以后,有一个历时407年的大汉王朝,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中,汉朝的文化制度,经济制度,政府制度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

隋朝被推翻以后,有一个历时289年的盛世唐朝,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唐朝被认为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甚至影响到了当时的西方各国。


第三:都有丰功伟绩,但都被后人唾骂


秦始皇在位时,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长城、建立郡县制都是丰功伟绩,但在后世的名声中被称为暴君。

隋炀帝在位时,开凿大运河,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完善科举制,都是影响后代千秋伟业,但在后世的名声中被称为暴君。


再说说不同点:


第一:国家治理重点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不同


秦朝更注重政治和集权,一心想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实行希望万世统治。

隋朝更注重经济和发展,三省六部制等。

秦朝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汉朝产生深远影响;隋朝则为唐朝制度和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对知识分子政策不同


秦朝向来都是主张依法治国,通过焚书坑儒来箝制群众的思想。

隋朝则大力鼓励,民间读书,并且希望更多的民间有才能的人,走向朝廷为官,大力推广科举制,笼络读书人。

中华历史五千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这其中难免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秦朝和隋朝之间更为神似。

正史戏说先暂时为您列出这些,希望能帮到您,欢迎共同探讨!


正史戏说


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一、都结束了中国长期的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大一统。

二、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三、都是亡于二世,秦亡于胡亥,隋亡于杨广。

四、都是因为搞超级工程,劳民伤财导致百姓不堪重负,造反起义。秦朝的万里长城、阿房宫、秦始皇皇陵,隋朝的京杭大运河,动用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每一个工程都是用百姓的血肉去填的。

五、秦和隋灭亡后,中国建立的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汉朝和唐朝。

秦朝和隋朝的不同之处:

一、对待知识分子态度不同,秦朝焚书坑儒,隋朝行科举,选拔人才。

二、造成王朝灭亡的责任皇帝顺序不同,秦朝灭亡主要责任在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隋朝灭亡主要责任在于第二任皇帝隋炀帝。

三、推翻王朝的势力阶层不同,推翻秦朝的主要势力是旧的六国贵族势力,推翻隋朝的势力是既得利益阶层的贵族士族势力。


平头哥vvip


秦朝和隋朝作为历史上两个昙花一现却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朝代,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 昙花一现,短暂统一

秦自公元前221年扫除六合,一统全国开始,到公元前206年皇帝子婴投降农民军为止,仅存在16年时间;隋朝从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隋称帝开始,至618年唐朝建立,共存在了38年。

虽时间存在较短,但都实现了大一统。秦朝之前是尊王攘夷的春秋时期和七国并立的战国时期。秦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的边陲部落,变成攻灭六国,统一华夏的泱泱大国,除几代秦君不懈努力外还得益于商鞅变法后的生产力的提升。同样,隋朝建立前乃至建立时,都是分裂时期。建立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南北对峙分裂尽300年时期,五胡十六国,割据势力林立,人民经历长期战乱,要求统一;同时民族融合加快,隋唐两代君主融合少数民族血统。隋文帝于公元589年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二)首创诸多政策,后世影响巨大

结束分裂后,为维护统一,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首创诸多政策,巩固了统一。秦始皇统一后,政治上开启封建制度,首建“皇帝”称号,独揽大权,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摒弃周朝分封制,经济上统一货币与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隋在统一后,政治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推行州县两级制,改革府兵制,制订了《开皇律》;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并增设庸制;文化上为打击士族制度,首创科举制,这一制度一支延续到清朝灭亡。秦朝代虽存在短暂,但这些制度并未因灭亡而取缔,相反,这些制度多被接续的朝代所延续、改进,“汉承秦制”,“唐承隋制”,这些制度都为后世做了嫁衣。

(三)兴建大型工程 虽劳民伤财 但对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起重要作用

秦、隋都兴建了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秦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在战国长城基础上征发上百万人修筑了万里长城,后代朝代在此基础上修缮、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也成为中国的地标式建筑。该建筑在冷兵器时代甚至中日战争时期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南征百越,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对南方经济发展起巨大作用。修筑秦直道,堪称最早的高速公路。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隋开通了南北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推动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后世在此基础上修建京杭大运河,现在成为南水被调的重要依托。

(四)对外用兵 巩固统治

“对外”指对所控制的疆域外的游牧政权、割据政权。秦朝派蒙恬大将北伐匈奴,同时南征百越,建立在岭南地区的统治。隋朝三征高句丽,虽未成功。

(五) 横征暴敛,赋税严苛,毁于农民起义

秦、隋都实行了残暴的统冶。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外攘夷狄,内兴功业”,从而加紧对农民的压榨。农民交纳的田租、田赋,往往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二。同样徭役十分惊人,大兴土木,建造离宫别馆及陵墓征发大量农夫、、刑徒、奴隶。秦王朝刑法苛严。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不仅广大农民、奴隶深受其害,连一般官吏也动辄得咎,全国几乎成为一个庞大的监狱,刑徒之多十分惊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虽未直接灭亡秦朝,但极大的动摇秦朝统治。

隋炀帝三游江都,征用大量民夫。三次对高丽的战争,征发民力无数,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为了发动对外战争,隋炀帝极力扩大军队。与此同时,竟然下令“逆折十年之租”,即预收未来10年的田租,大批农民倾家荡产。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

(六)继承人问题上都发生篡权斗争

不同之处

起源不同

秦自周朝分封国而来,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治。隋朝创始者为北周外戚,篡权建隋,之后一统全国


青風徐来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相似之处: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 ;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统治者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如秦朝加强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

不同之处:取得政权方式不同。嬴政是继承王位,后兼并六国,建立秦王朝;杨坚则以外戚身份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后灭陈统一南北;时代不同。秦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隋统一时处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繁荣时期;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故影响不同。秦始皇较注重政治,集中精力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国家;隋文帝除注重政治外,还较重视经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所以,秦朝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隋朝则为唐朝制度提供规矩,为封建社会的繁盛打下基础;对知识分子政策不同。秦朝焚书坑儒,箝制思想;隋朝实行科举制,笼络读书人;秦朝和隋朝另外一个雷同之处就是紧接它们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王朝——汉朝和唐朝。秦朝和隋朝都给中国留下了无比丰厚的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