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说 说 东 营


东营,这座在山东乃至全国人均GDP与可支配收入均名列前茅的现代化城市,在我童年的记忆与认识中,却是个模糊的区域性概念。不知道她到底是座城市,是座集镇,还是一个大村庄?但那时获知家乡每天都有一趟从省城济南到东营之间当日往返的列车,就自然地认为,东营应该是一个不普通的地方!

01


说 说 东 营

1986年8月,我第一次到东营。那时,是怀着好奇与渴望的心情去的。作为山东省第5个地级市(所以东营的车号为排名比较靠前的鲁E),东营市在1983年10月15日宣布正式成立后时间不长,此时是国家和山东省着力建设的热点地区,胡耀邦、彭真、万里、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胜利油田和东营视察。当时,我感觉到新兴的东营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地”,不仅油架子多,大型的施工架也遍地都是。设计的马路宽得让人惊叹,大概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八车道!还有,“到机场”那醒目的“指示牌”,显示“东营机场”已经建成(那时山东其他城市可能只有济南、青岛拥有飞机场),让人感觉东营城的建设确实有气魄,让人确实开了眼界!

后来,我对东营的建设发展依然关注,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东营和滨州都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1986年我到滨州工作后,自然比较关心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当时偌大的原惠民地区(含今滨州、东营两市全部及淄博市的桓台、高青两县)刚刚被“分割”,一是版图小了,黄河南北12个县,

说 说 东 营

一下子划出去4个;二是实力受到了影响,主要是桓台、广饶两个经济强县被划走了。有人由此认为滨州的发展前景不佳。但我感觉到,黄河三角洲开发应该是一篇大文章。滨州要振兴,需打“黄三角”这张牌。随着国内土地资源的紧缺,“黄三角”的开发必然会受到国家的重视。而东营和滨州都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对东营的关注也开始多了起来。

说 说 东 营

二是我爱人的老家是东营的。爱人出生于东营以南四干渠南侧的牛庄镇湾杨村。作为母亲河尾闾村落,历史上因黄河多次决溢成灾,土地碱化,特别是风沙不断(“湾杨岳家、刮风吓煞”,是当地流传多年的民谣)。在战争年代,质朴的湾杨人曾踊跃参军与支援前线,比如我爱人一家当时就有三人同时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其中一人后来为国捐躯)。但直到80年代初,该村依然比较贫困。受生活所迫,爱人十几岁时去滨州“投靠”大伯父,后来在滨参加工作。80年代末,我们结合后,我自然增加了与东营的情缘。令我荣幸的是,不少东营人也视我为“东营人”或“半个东营人”。我由此更有理由和责任持续关心这座新兴城市的建设发展,关注她的人和事。

三是东营地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引起了我的兴趣。有一次,我偶尔看到了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文章属于在大量实

说 说 东 营

证调查基础上的“报告”,主要反映了以李培义为代表的大王人改革开放后推动乡镇经济迅速崛起的事迹,其中相关内容让我颇受震撼。钟灵毓秀的大王镇位于东营下属广饶县的南部,是“红色之乡”。她建立了全国较早、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保存有全国最早版《共产党宣言》(由于当时排版疏漏,封面书名被错印为“共党产宣言”)中文全译本,哺育了诸多仁人志士。了解到“大王”的经济飞快发展,自己也渴望邻近的我的老家(博兴)“曹王”这个“王”同样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促进两地货物畅通,后来从曹王修建了到大王的专用铁路。


02


众所周知,东营是全省16市人口最少的城市,全市常住人口仅有217万(2018年)。但在这片既有河海交汇粗犷气息、又有古齐文化细腻情怀的神奇热土上,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1924年寒冬的一天,有一位年轻人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的住处,向邓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到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邓非常赞同。是的,建党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工作精力主要是在城市,还没有考虑到更广大的农村。这位较早地意识到了我党在农村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早期党员,就是东营人延伯真。

延伯真(1897~1967),1916年秋考入济南第一师范,1921年夏毕业后在博兴师范讲习所任教。1923年春,在青岛经邓恩铭、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在青岛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后回家乡建立寿(光)广(饶)党支部。前面谈到的大王镇保存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和妻子刘雨辉(中共早期党员,东营地区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等秘密带到刘集村,传到了农民手里。

国共合作时期,延伯真在济南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同时在国民党山东省党部负责工农部工作。1927年,先后在平原县、淄川煤矿开展农运和工运工作,次年去东北。1931年参加苏联红军远东情报局工作,先后在东宁、哈尔滨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46年任东北第六纵队后勤部厂长、东北军区军需部材料局股长。建国后先后在东北人民政府机械局、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沈阳销售办事处、东北空军后方勤务部任职。1967年病逝。

1949年,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有一位年轻的士兵腹部被流弹击中,但他硬是咬着牙拔出子弹头,用急救包包住伤口继续作战。随后来到一间小屋,本以为是老乡的房子,但没想到遭遇了敌军的暗枪。中弹后他假装死去躲过一险。后来在解放平潭岛的战斗中,他前额中弹,用手捂住伤口倒下了。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要安葬,但没想到他又活了过来。这位多次大难不死的英雄,就是13岁即参加了八路军的东营人张太恒(1931~200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自1955年4月成立至2016年2月番号撤销,先后有杨得志、张万年、范长龙等11位将军任职司令员,其中第7任司令员系张太恒上将。

说 说 东 营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戎马征程中,张将军从担任通信员、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到团长、师长、军长,直至后来成为成都军区、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等三大军区的首长,其中国庆10周年大阅兵担任受阅方队军旗擎旗手、中越反击战担任老山前线指挥员。在淮海战役中,张太恒的右髋骨中弹,有颗长约3厘米的弹头一直没能取出来,该弹头伴随了将军的一生。

有一位老人,不是东营人,但他5年前驾鹤西去,却引起了无数东营和油田人的悲伤与怀念!他就是东营市第一任市委书记(1983.10-1989.3)、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1928-2014)。期间升任山东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他1958年从部队转入石油行业,1969年参加江汉油田会战,1972年调石油部,1975年后落户黄河口。在胜利油田任职,他以“倾尽心血献石油、不信中华不腾飞”的气概,带领干部职工创造了年产原油3330万吨的历史最好成绩;他争取省里划拨18万亩地用于油田农副业生产,解决了职工家属与子女就业问题。

说 说 东 营

在地方任职,他以“手牵黄龙跟我走、叫你咋走你咋走”的豪迈,组织实施了黄河疏浚治理工程,使母亲河有了相对稳定的入海流路,为油田生产和地方建设创造了安全的自然环境;他以“黄河入海处、丹笔绘春秋”的气魄,规划组织了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和东城规划建设。他争取省里划拨18万亩地用于油田农副业生产,解决了职工家属安置与子女就业问题。

李晔书记为人坦荡,生活朴素,情系百姓。他坐吉普车到油田前线,因为土路颠得厉害,跑过去就会有一流儿黄风。但只要是碰到农民的驴车,他会下来帮人家把牲口往路边牵一牵。他深深眷恋着东营,其居住地一直到去世,30多年从未离开过油城。

由远至近,谈到我在东营的亲友们,他们是我的关爱与牵挂。除了岳父母、爱人的兄弟姐妹外,还有我不少优秀的同学,如严谨睿智的边风林、见多识广的苗永民、稳健厚重的马文斌、虚心朴实的毛允山、善学善思的马士真、俊逸精干的李永国、帅气务实的梁炳杰;还有我一些令我骄傲的弟子,如秀外慧中的杨小艳、德才兼备的徐朋奇、有胆有识的徐克训、执着进取的刘建、文采飞扬的李长莲、热情豁达的孙晓、勇于担当的冯鸣等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东营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03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进入山东后,携带大量泥沙而来,孜孜不倦地填海造陆,河海交汇,冲积形成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由此造就出“黄河冲来的城市”——东营。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传说因李世民率兵东征高丽时在此驻扎兵营而得名,当时隶属广饶县辛店公社)附近打成日产8.1吨油流的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从而发现了油田。1962年9月23日,营2井获得日产555吨高产油流,系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胜利油田故早期被称为“九二三厂”。1965年,胜利村构造上发现了巨厚油层,胜利油田始得名。

说 说 东 营

1964年,油田在东营村附近建立会战指挥部。建设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李先念等莅临指导与看望油田职工。1965年,为油田开发建设,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区专署成立中共东营工委、东营办事处。1983年,东营正式建市。

记得90年代初,山东某媒体组织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为“山东省哪个城市是唯一不长树的城市?”,有人抢答是“东营”,居然被认定为“正确”。不知当时东营人对此有何感想?不过就东营那时的自然条件,种树确实比较困难,以致有人感叹“载活一颗树,难于养活一个孩子”,戏称“电线杆比树多”。

说 说 东 营

然而,不屈的东营人通过改良土壤,创造性实施“抬高、整平、深翻、蓄水、压碱”等技术措施和“先治碱后植树”、“先造地后造林”等工程模式,绿化植物由10余种增加到500多种,成功培育出“元蜡一号”、“元蜡二号”等适应性强的树种,建设龙居林场、胜大林场等10余处生态林场,有效解决了盐碱地绿化这一世界性难题。如今,“城市森林环抱、乡村绿树掩映、路河浓荫庇护、农田林茂粮丰、厂矿鸟语花香、沿海林水相依”的独特黄河入海口绿色生态风貌已经充分展现。东营因此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等称号。

东营“由盐碱到绿地”的嬗变,是东营人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一个侧面。由于东营跻身城市行列的历史还不长,导致国内有些人对其不了解甚至闻所未闻。例如,2012年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位男嘉宾自我介绍来自"山东东ying",不料电视屏幕显示的是"山东东瀛";而又有东营人外出骄傲地介绍自己的所在地时,被人“赞叹”“中国话说得不错”(误以为是“日本东瀛”人了)。建市以来,东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以东营和滨州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开发,90年代初被山东省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2009年,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三角开发建设进入了国家战略。东营的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其中现代交通体系渐行渐近。五座大桥连接黄河两岸;自1991年广饶县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后,全市2018年公路通车总里程9227公里,其中高速路217公里,人均公路密度全省第一;

说 说 东 营

东营港自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后,已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以石油化工货物运输为主的重要港口,2018年货物吞吐量5825万吨;东营胜利机场自2001年通航后,目前已有北京、深圳等12条航线,2019年实现旅客吞吐量88.01万人次。

文中谈到的大王镇,面积仅有118.29平方公里,人口却达108342人(201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步时代之先积极发展乡镇企业,1986、2003年分别成为鲁北首个“亿元镇”、“百亿镇”。近年来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称号。2018年在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中列第58位、全省第1位。我爱人的家乡湾杨村这些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四干渠并行的公路横贯东西连接国道与省道,排排院落整齐划一,平坦的沥青路与水泥路通达各户各院,卫生室、文化大院、健身场地、老年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村民生活质量高、精神面貌好。该村分别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东营市金角杯村镇建设明星村”和“东营区双文明村”。

今年1月召开的东营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全市2020年将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着力建设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绿色循环能源石化基地、沿黄沿海重要枢纽城市、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

说 说 东 营

争取建设C919大型客机交付中心,加快东营港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东营—潍坊(烟台)段、济南—滨州—东营高铁全线开工,推进石油大学高等研究院建设,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加快推进……相信东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曹高芳,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齐鲁晚报》《滨州文学》等报刊与网络平台发表生活类文章10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