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運-20、伊爾-76出征:用五萬公里的航跡支援“抗疫”

運-20、伊爾-76出征:用五萬公里的航跡支援“抗疫”

運-20、伊爾-76出征:用五萬公里的航跡支援“抗疫”

@文\\張雷 於欣澎 龍德勇 林康軍 豆加波

运-20、伊尔-76出征:用五万公里的航迹支援“抗疫”

醫療隊人員在伊爾-76運輸機前整齊列隊(李世寧攝)

2月13日,凌晨三時的中原某機場,夜空沉靜。

忙碌的機務官兵正在對即將升空的運-20飛機進行最後的檢查。伴隨引擎逐漸轟鳴,“胖妞”緩緩滑入跑道,劃破黑夜和濃霧,拔地而起。

機長李彥,為這一天已準備很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飛行員,他一直在凝望武漢、關注著疫情進展,內心則渴望早日駕著愛機執行任務,為抗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星夜起航、霧氣沉沉,能見度不高。李彥緊握駕駛杆,精準操控著飛機。他的內心時刻緊繃,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這是運-20首次執行重大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是疫情發生後在全國人民面前的首次公開亮相,這一仗,必須乾淨利落、穩穩拿下!

一路平穩飛行,飛機降落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李彥走出駕駛室,立刻仔細檢查飛機,為飛機充電保障,又跑去幫助醫療隊員裝運行李物資、安排座位——前線正在鏖戰,他的心早已迫不及待!

飛向湖北!飛向武漢!

13日早上9時,李彥駕駛運-20抵達武漢上空。機組向逆行的醫療隊員們送去臨別的贈語:“各位醫療勇士,我們已經安全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機組所有成員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祝願你們早日戰勝疫情,平安歸來,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機艙內,響起熱烈的掌聲。

勇士出征,英雄逆行。作為勇士背後的伴行者,飛行員李彥亦暢懷激盪,“能夠運送白衣戰士到達武漢,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不讓全國人民失望,我感覺特別自豪!”

运-20、伊尔-76出征:用五万公里的航迹支援“抗疫”

李彥機組順利將醫療隊運抵武漢天河機場後,機組成員比心為武漢加油(左二為李彥)

同樣於13日上午9時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的,還有伊爾-76飛機機長王曉亮。

對王曉亮來說,這個機場他一點都不陌生。除夕夜、2月2日兩次緊急飛赴武漢後,再一次駕駛著淺藍色戰鷹來到這裡,他成了唯一一名連續三次執行緊急空運任務的運輸機機長。

這次的任務中,王曉亮需要先趕赴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然後將100多名醫療人員和十餘噸物資準時運到武漢。烏魯木齊是此次大空運7個方向中距武漢最遠的城市,單程航行距離超過3000公里、時間近5個小時,對飛行員技術、身體、心理的要求都很高。

2月12日晚20時許,王曉亮帶領機組按計劃進場。21時40分,經過緊張準備後,藍色戰鷹滑破寧靜的夜空,朝著祖國西北飛去。2月13日凌晨2時,他駕機順利到達烏魯木齊,醫療隊人員早已等候在這裡。望著整裝待發的逆行者們,王曉亮的雙眼早已溼潤。他立即開始緊鑼密鼓裝載設備,組織醫護人員登機,兩個小時後,飛機再次升空。

從出發到抵達天河機場停穩飛機卸載物資,時間剛好過了12個小時,但王曉亮一點不覺得疲憊。望著一個個白衣戰士義無反顧朝著最危險的疫區逆行,這個鋼鐵漢子默默地向著他們遠去的背影,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

运-20、伊尔-76出征:用五万公里的航迹支援“抗疫”

王曉亮駕駛戰鷹連夜起飛(李世寧攝)

自疫情爆發以來,李彥等人所在的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已經四次執行支援抗擊疫情緊急空運任務,用5萬多公里的航跡,書寫著“大國之翼”的使命擔當。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個師的前身部隊就因7次駕駛老飛行裝備進駐青藏高原、征服崑崙天險,被空軍授予“崑崙雄鷹大隊”榮譽稱號。從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到利比亞撤僑,他們的“崑崙雄鷹”精神,一直堅守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

运-20、伊尔-76出征:用五万公里的航迹支援“抗疫”

多型運輸機在武漢天河機場依次排開(龍德勇攝)

运-20、伊尔-76出征:用五万公里的航迹支援“抗疫”

運送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運-20飛機正在卸載物資(龍德勇攝)

运-20、伊尔-76出征:用五万公里的航迹支援“抗疫”

伊爾-76運輸機抵達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裝載人員物資(胡科攝)

為了保障飛機順利執行任務,機務特設師勾長亮在任務前一天的一大早就趕到機場,反覆對即將出徵的飛機進行全面檢查。在他的認知裡,任何一個細小的故障,影響的不止是飛機飛行,更有可能“打擊大家抗擊疫情的信心”。

而信心,有時候比“藥物”還要重要。為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勾長亮堅持每間隔1個小時起動一次“小發”(發動機輔助動力裝置),等到徹底冷卻後再次起動:一定要把飛機調整到最佳狀態,一定要把醫療隊安全送達武漢。就這樣反覆檢驗,持續到下午6點多,終於將故障完全排除。那一夜,勾長亮跟隨戰鷹圓滿完成任務,將100多名醫療隊人員和數噸醫療物資順利送達武漢。待醫療隊整裝奔赴抗“疫”一線,他則轉身返回崗位,繼續做著檢查飛機、征戰長空的準備……

戰士王向陽,是四站連電源車司機。他的工作內容之一是檢查電纜車頭、測試輸出電源各項指標,為出征的“鯤鵬”充電,讓飛機“渾身是勁”。當電源車交流輸出開關打開時,震耳欲聾的高分貝噪音、發動機急速運轉所噴射出的巨大能量,會瞬間將他包圍。

抗疫的細節,往往就是由無數個王向陽這樣的普通人在普通的崗位上支撐著。凌晨三時,充滿電的“鯤鵬”如離弦之箭,呼嘯著直插雲霄,朝著疫區奮飛。目送著戰鷹升空,直到完全消失在視線中,王向陽才會長舒一口氣。“呼嘯的戰鷹就是最好的褒獎,無論面對什麼任務,我一定會做到:我的保障無差錯,我的崗位請放心!”第二天早上,王向陽早早打開了新聞直播,當帶有“中國空軍”字樣的飛機飛過天河機場的上空時,他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溼潤,他會毫不猶豫地在朋友圈分享內心的情感激盪:人民空軍永遠是護衛偉大祖國和人民的鋼鐵長城,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疫情不止,戰鬥不息。四次出征,緊急空運2000餘名軍隊醫護人員和200餘噸醫療物資……沉甸甸的任務背後,凝聚著任務官兵的辛苦努力和付出。不管是衝在一線的飛行人員,還是精心維護的機務人員,或是默默奉獻的地面保障人員,每個人堅守崗位、紮實工作,擔當起了這一代青年軍人的家國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郝志舟、百寶審校:

陳敏、劉曉終審:藺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