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浙商!抗“疫”队伍中的一个响亮名字

导报记者 王佳琦/文

今年春节,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突然来袭,这让本应沉浸在喜庆祥和节日气氛中的人们焦心不已。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有这样一群人,早已来不及焦虑,而是加快步伐,冲在了抗“疫”的第一线,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浙商。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从来不乏浙商的声音。从早年游商在外“讨生活”,到坚持义利并举擦亮勤劳、诚信的招牌,再到如今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开天掘地、有容乃大的浙商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了新时期的交响曲。

越是风雨侵扰,越能检验浙商的韧性和潜力。当源源不断的物资通过浙商的努力运抵疫区时,当全球浙商的力量被一点一滴汇集起来时,我们看到了浙江民营企业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

有一种骄傲叫

挺身而出

1月24日清晨,从达沃斯论坛现场回国的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感受到了疫情的迅猛,他于第一时间启动了复星的全球物资调配计划。在计划启动后短短10小时内,复星全球第一批采购自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日本、印度等地的超过24万套防护服和超过20万个医用口罩就已经被落实。

能够动用全球“朋友圈”力量驰援的浙商企业,不止复星。疫情发生后,均瑶集团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业务优势,第一时间施以援手,旗下湖北均瑶大健康公司全球采购防疫用品紧急驰援,并由旗下吉祥航空、九元航空负责全球免费运送。从1月25日开始,均瑶集团全球采购的防疫物资便陆续运抵国内。并将不设上限继续采购。

正泰集团在董事长南存辉的牵头部署下,发挥集团全球营销网络优势、供应链优势及世界温州人资源,全球范围紧急采购医用防护物资逾100万美元。在美国采购的医用防护服,在印度、俄罗斯、德国等地采购的医用口罩,正通过国际物流渠道发回国内。

1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从海内外直接采购医疗物资,定点送往武汉及湖北的医院。阿里国际站更是展开 “全球寻源”,在数十个国家实地采购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物资。在韩国、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大批货源已完成验资、采购等程序,整装待发。预计将有超过650万件医疗物资,通过阿里全球直采送达武汉。

在这场疫情之前,“浙商站在了世界舞台上,构建了全球供应链”对于多数人而言,还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当庞大的浙商队伍携手抗击疫情时,几乎所有人都真正见识到了浙商在全球调配供应链的能力,见识了浙商无惧风险,挺身而出的奉献本色。

有一种速度叫

逆流而上

“火神山、雷神山两家新建医院的办公座椅,我们全包了!”这是恒林股份董事长王江林的慷慨之词。

当他在新闻里看到这那些穿着防护服的白衣战士们,经过高强度、长时间的奋战后,只能因陋就简,靠在桌上、座椅上休息片刻时,他毅然决定启动紧急驰援武汉行动,从安吉县发车,向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捐赠了1100张办公座椅,以及数十套沙发。

王江林对疫情时刻关注于心,春节前后,他就和家人、同事商量,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最终,和武汉市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后,恒林股份决定,捐赠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所需的办公椅、午休椅、沙发等家具,并确保在医院投入使用前将所捐赠家具送达医院,捐赠共包括1100把办公椅、200把午休椅、40套沙发。

“我们看到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以这样的姿态休息时,大家除了心疼,更想着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在前线奋战的英雄提供支持。”王江林说,“也算是我们为这次全国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

1月25日清晨7点,500余名施工人员、10余台工程机械车出现在湖北省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在48小时内那里将改造成黄冈版“小汤山医院”。此时,银江股份支援队也已抵达一线,他们负责落实该项目的智能化建设各项任务。同时,为解决春节假期设备供应短缺问题,银江股份积极组织各设备供应合作方,极力筹措医院建设急需的相应设备,最终确保了黄冈版“小汤山医院”1月27日投入使用。

湖北无疑是这场疫情中的“重灾区”,当“恐鄂”的情绪逐渐蔓延时,浙商逆流而上,知难不畏难,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浙商速度。

有一种力量叫

众志成城

确诊人数与日俱增,浙江的医疗物资也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1月27日,浙江省政府发出求援:未来4天,据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浙江医用外科口罩缺口约400万,防护服缺口近两万件。

在全国各地疫情全面爆发的当下,浙江首先开启的是“自救”模式,而这种“自救”模式的信心来源之一无疑是海内外的800万浙商。这句恳请发出不到两天,俄罗斯华商及爱心人士就在当地采购了2吨医疗物资,这些物资又由浙江旅行团“人肉”运回。

聚沙成塔,百川汇流。自疫情爆发以来,众多浙商已纷纷紧急行动起来。

1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人民币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用于支援全国新型肺炎疫情严重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1月28日,传化集团再次行动,捐赠3000万元现金与物资用于疫情防控;1月29日,娃哈哈再次宣布向杭州市红十字会追加捐赠1000万元设立一线医护人员专项基金,用于关怀支援奋斗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1月31日,作为浙商总会大健康委员会副主席单位的寿仙谷药业,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再次捐出一批灵芝孢子粉产品。本次捐赠,是寿仙谷药业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机构捐出的第五批产品,截至目前,寿仙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捐赠的产品,总价值已经超过400万元。

此外,滨江集团、康恩贝、华东医药、珀莱雅、金海环境、公牛集团和佐力药业等浙江企业,或捐款,或捐物资和药品,为抗击疫情贡献各自的力量。

由浙商发起的捐物资、捐钱等行动已不胜枚举,而这样的善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的是无数浙商的齐头并进,是举国上下的众志成城。

有一种温暖叫

大爱无疆

在湖州,一位企业主用3倍工资紧急召回员工临时排产加班,并承诺出厂价不变;在金华,一位企业主将20多万只等待出口的FFP2欧洲标准口罩“拦截”,将它们送往疫区。

牺牲休假时间、舍弃出口利润为防疫奋战的远不止这两家企业。杭州、绍兴等多家口罩生产商亦紧急召回员工,部分企业24小时全开工,外地员工自愿赶回来加班。浙江伊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天产能达到7-8万只。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平均每秒生产1个口罩,一天接到2万单;浙江欧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诺绝不涨价,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其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背景下,过去的一年,对于大多数浙商而言也是艰难的一年。然而,疫情期间,数不胜数的浙江民营企业慷慨解囊,毫无迟疑。

当下不少浙商掏出的援助资金,可能是他们过去几年的净利润,企业加班加点赶制的救援物资,可能是平日里的几倍成本。但正如俗语所说:铁肩担道义。急群众之所急,帮社会之所需,对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浙商而言,他们义不容辞。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疫情无情人有情,浙商带着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使命与仁爱,冲锋在前,温暖四方。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