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浩然:那個“寫農民、為農民寫”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提起作家浩然,年輕一代往往都很陌生。

但是在上個世紀尤其是“WG“時期,浩然可謂家喻戶曉。

茅盾曾用一句話概括“WG”文化發展情況:“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而那一位作家就是浩然。

他的代表作《豔陽天》不僅被拍成電影,還被翻譯成了二十幾種外文,在國內發行的版本和冊數更是多到無可考據。

現如今浩然已經去世十年了,媒體上關於浩然的報道越來越少,略有提到,開篇往往也會寫到“浩然一位有爭議的作家”或者“《豔陽天》一本備受爭議的作品”。

浩然:那個“寫農民、為農民寫”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浩然

作為一名90後,無論浩然的紅極一時還是飽受爭議,都離我的世界很遙遠。

人總是會被時代選擇,如果不是接到《父親浩然和他的朋友們》這本稿子,我想我對浩然還會繼續陌生下去。

逝者如斯,浩然的過往的是是非非,我沒有經歷,自然沒有資格評判;本人也沒有什麼文學造詣,對其作品也不敢妄加評論。

今天,我就依據我熟悉的浩然和他的朋友寫一點東西。

最初我拿到稿子的時候,我既驚訝於浩然朋友之多,又驚訝於文章目錄的排序。

浩然在文化圈有很多好朋友,耳熟能詳的有葉聖陶、賀敬之、魏巍、楊沫、管樺等,然而本書稿排在第一位的卻是一位我從未聽說過的農民。

帶著起初的不解,我審閱了這篇名叫《父親浩然和蕭永順》稿子,我感動於這份身份差異巨大、四十幾年一直保持如初的友誼,將文章的名字改為《一生的農民兄弟蕭永順》。

隨著對浩然瞭解的深入,我更是理解了梁秋川將這篇稿子排在第一位的良苦用心,果真“知父莫若子”。

浩然:那個“寫農民、為農民寫”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1955 年 1 月 6 日 浩然與蕭永順

蕭永順來自京郊順義焦莊戶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1954年22歲的浩然成為《河北日報》駐通縣記者之後,便成了焦莊戶的常客,而蕭永順家便是浩然長期居住的地點,蕭永順的被窩便成了浩然的被窩,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可以這麼說在浩然的生命裡,蕭永順不僅是那個在失落時鼓勵他的人,也是浩然文學創作的靈魂人物之一(蕭永順為《豔陽天》主人公蕭長春的原型)。

在浩然的日記裡記著:

1957年,浩然的小說被《北京文藝》退稿,創作得不到肯定的浩然,懊喪苦惱,來北京開會的蕭永順瞭解情況之後對浩然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不用聽他們那一套,他們不給你發表,我拿回去給社員念,我們喜歡這樣的東西。

這幾句聽起來“粗糙魯莽”的話,讓浩然深受感動和鼓勵。

當晚浩然便在日記上寫下了八個大字“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現在想來這不就是浩然想要的嗎?他就是要“寫農民、為農民寫”,做農民的代言人呀!

在浩然名聲大噪時,蕭永順沒有故意疏遠浩然,浩然也一直沒有忘記這個農民兄弟,相遇時一如當初,睡在一個被窩,談天說地。

當浩然陷入谷底的時候,這位農民兄弟,更是第一時間到家中看望了浩然。

並在很多人面前大義凜然地鼓勵浩然:

“沒啥了不起,誰不知道你浩然是個什麼樣的人?你要有野心想當官,早爬上去了。說你犯錯誤,我不敢打保票沒有。說你FanDang,那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成心整人。熱愛黨還熱愛不夠呢,憑啥FanDang呀!別洩氣,你是從鄉村來的,再回到鄉村去,從頭開始,幹出個實際樣子,讓黨看看誰是真金誰是糞土!”

這個粗糙的莊稼漢再一次感動了浩然。

蕭永順的老伴兒也曾讓浩然熱淚盈眶,當浩然再次下鄉來到焦莊戶時,她很真誠又很樸實地說:“他們要是開除你了,你就到我這兒來;如今我家孩子都大了,日子寬綽了,我能養活你寫書!”

無獨有偶,在李培禹寫的《歲月塵封不了他的名字——浩然去世九週年祭》裡也提到,在浩然萬念俱灰的時候,順義縣的一位房東大嫂託人送來一籃子雞蛋,並捎話給他:

“千萬不要想不開,現今我的孩子大了,日子寬綽了,城裡住得憋悶,就回家來,我們養得起你,養著你一本一本地寫書。”

有人說浩然在作品裡說了“假話”,但是“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浩然說沒有說過假話我不敢打保票,浩然能夠得到到農民群眾這樣的愛戴,一定是寫進了老百姓心裡。

如果說“WG”期間的浩然是有爭議的,那“WG”之後浩然紮根冀東,為農民做代言人,是沒有人能夠質疑的。

正如浩然自己所說:“寫農民,為農民寫’,我要把這擔子挑到走不動、爬不動,再也拿不起筆的時候為止。”

三河市文聯原副主席王寶森回憶:1993年,浩然因腦血栓住院時,胳膊栓住了,一動不能動。後來,經過診治,剛剛可以活動一下的時候,他就讓陪床的王寶森回家拿那些農村業餘作家的稿件,王寶森說以後再看吧,浩然卻堅持,他說:你要不拿,我躺在床上還是會想。

浩然:那個“寫農民、為農民寫”的作家去世十年了

1990 年麥收時節浩然與蕭永順在段甲嶺

1988年,浩然落戶三河,住進了“泥土巢”,在這裡他不僅完成了繼《豔陽天》、《金光大道》後新時期最重要的一部長篇小說《蒼生》,還開展了“文藝綠化工程”,幫助農村業餘作家達成文學夢想。

在三河的這二十幾年,“泥土巢”成為業餘作者文學夢想的孵化器,浩然幫著他們改稿子、寫序言,投稿子,無時無刻不掛念著這幫有文學夢想的農村青年。

除了治病,浩然再也沒有離開這片土地。

2008年2月20日,這位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立志做農民代言人的作家謝世了,他的後人將他安葬在了這個讓他心心念唸的地方。

十年了,關於浩然的爭議依然沒有平息,三河段甲嶺的農民和來自祖國各地的業餘作者對他的思念也還沒有結束。

現如今農村人越來越跟不上城裡人的步伐了,熒幕上不斷播放的《鄉村愛情》也讓城裡人越來越不瞭解農村了。

帶著咖啡味兒的鄉土作品永遠滿足不了大眾的口味兒,對於農村來講浩然這樣的作家不妨再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