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评价一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对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要求家长带回去做家庭教育的情况?

清风夜禅


作为小学老师,看到这个问题,自觉的对号入座了一下。我好像有时候也会这样子,为什么要借助家长呢?对于孩子教育该不该踢皮球?

说实话,我们小时候很少叫家长,因为犯错叫一次家长回去就会收到一顿打,老师可以直接处理我们,而且老师处理完回家之后哭的话家长还会再打一顿,😄,也许现在的孩子觉得那时候的家长简单粗暴,但是正是有这样的长辈,我们这一代人才根正苗红的长了起来。但是现在,关于孩子的教育,作为老师,也是很没有底气的,不敢狠管,小错劝好,大错劝回家……不再有抬起手噼里啪啦打一顿了,打了可能家长会叫一群人来打你,还可能饭碗也丢了。。也正因为如此,家长觉得累(动不动就叫过去,老师是干啥的)。孩子觉得“自由”,在家不怕家长,在学校不怕老师,因为大部分即便是带回家还是哄着得过且过。

每次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都想要对他们百般好,但是我们肩上承担的不仅是爱他们,还有让他们学会生存的责任,当老师无力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是首选的分担人。


莞尔手工坊


这一现象的责任不在于教师,而在于没有依法保障教师权利,以及急功近利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这确实是令当下学校和家长困惑的问题。不把这样的学生交给家长带回去,其他学生家长有意见,学校要承担很大压力;同时,教育引导学生要花很多时间,而如果学生在学校出事,教师也要承担责任。而让家长把学生带回,把教育问题学生的责任交给家长,家长独自面对问题,也十分痛苦。


这就是当前处理这一问题的困境。


根本治理这一困境,关键在于依法治教,明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对教师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首先,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教育权利,当前,教师就连正常批评学生的权利都受到质疑,这是扭曲的,其必然结果就是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家长自己带回去教好了。


再次,需要调整对教师的评价体系,目前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愿意(也不能)在“后进学生”身上投入更多精力,因为这出不了绩效,在义务教育中引入绩效评价,本就与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的本质是背离。


再次,要明确界定学校的责任,学校不是无限责任主体,在学校尽到教育责任和管理责任之后,学生因自己的原因在校园出现意外,学校应不承担任何责任。不管学校有无过错都必须承担责任,这也就让学校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免除责任,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整体教育和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熊丙奇看教育


学校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唐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韩愈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老师主张把“道”放在首位。何谓道,化用今天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思想品德”。一个学生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这应当属于思想品质方面的问题。教师将其遣返回家,令其反省,其实是推脱了自己责任;固然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但是真正有问题时却不能完全推卸自己的责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年龄特点,不可能产生屡教不改的行为,即使会产生,也会产生于教师的威严之下,而不敢有所表现。所以说,出现这种行为上的屡教不改一定学生进入初中阶段。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相对于小学生都有一次突变,俗 称青春期,而青春期的少年常常伴有叛逆性,这种叛逆性或者表现为对老师的指责,或表现为对制度的怀疑,这种怀疑如果得不到有效疏解,就会产生挑衅或者挑战权威,甚至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说,就是老师认为的屡教不敢。

其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影响。教师是社会一分子,或多或少受到社会浸染,身上沾染了许多社会毛病,比如说势力、简单、粗暴,还有的教师自甘下流,满嘴污言秽语,对学生轻则辱骂,重则动手,言行不当,举且粗俗,失去了一位教师应有的宽容、兼爱。师生不和谐,尤其是教师行为不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问题出在教师那里,却把棍子打向学生,这怎么都无法说得过去。把学生撵回家,这是教师最无能的体现。有许多学生,在甲教师手下调皮捣蛋,“无恶不作”,可是在乙老师手下,却又乖顺听话,这就是教者的艺术和魅力。所以,如果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不妨换个老师,看看结果如何。

最后,学生如果真的出现问题,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关心和爱的时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他需要的是耐心、包容、爱。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属于未成年,把他推向社会,就是放弃教育的责任,放弃一个教师的使命,这样的教师应当自己回去好好反省。


青衫李探花


这种将不遵守学校规矩和纪律的学生带回家进行家庭教育的现象,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确实存在不少,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常有的事情。老师做出这样的决定,相信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迫不得已。

有过上学经历的人都清楚,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在自己曾经的班级,那些调皮捣蛋、破坏良好学习环境、不遵守纪律等错误行为的学生,大多数都有过家庭教育的经历,也是老师口中的“回家反省”或者“开除”。


对于被教师“请回家”的学生,笔者认为是有必要的。如果老师对这些学生但凡还有招儿,也不会将其赶回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为了让“不懂事儿”的学生可以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老师选择此下策。


当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老师面对学校的成绩评价考核,也是非常想让自己班级的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但有些学生单靠老师自己的教育,根本无法改变其想法或者对于学习的态度,只能引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来帮助自己,实现联合教育。

这种“半开除”式教育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也经常会遇到。也让很多老师尝到了此种教育方法的甜头,并且屡试不爽。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教育、体制内、公考问题答疑。

东爱雨小公


老师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除了要求家长带回去教育外,你觉得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一、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多次批评教育,毫无效果,只能让家长带回教育。

二、教师没有惩戒权,而家长有惩戒权,对于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当然要交给有权惩戒的家长去教育。

三、既然已经是问题学生,老师为了为大多数学生负责,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把这个问题学生交给家长带回教育。

四、对于问题学生,老师为了做好自我保护,不至于自己受到伤害甚至丢了性命,老师只能把这样的学生交给家长带回教育。


当代师说


家长有三种,不一样的家长前面站着的就是不一样的孩子。

第一种家长:主动积极和老师沟通,有事没事找老师聊聊天(微信、电话、学校门口、老师办公室),从老师那里获悉孩子的动态。

第二种家长:老师找到之后,特别愿意配合,该修理孩子修理孩子,该调整自己调整自己,不管是客气礼貌还是发自肺腑的,对老师请他们到学校“喝茶”这件事,还比较感谢。

第三种家长:害怕老师找他们,不愿意和老师多沟通,自己不主动,却希望(或者是期待)孩子的老师对他们的孩子照顾有家,有时候老师提出孩子一些问题,不想着如何帮孩子改,甚至还会怪老师多事。

三种家长,在每个班都基本是这样的生态,不同的家长对应不一样的孩子不是吗?

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来说,要求家庭配合教育也属正常,如果家庭不配合,屡教不改的孩子在学校可没有什么先天的优势,长期以往老师肯定也会疏远他们。

教育从来都是家庭和老师共同努力的事情,努力程度不同的家长得到的孩子也不一样。

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的要求家长把孩子带回家教育,家长如果意识到自己孩子的问题,意识到孩子需要帮助,孩子再大的问题也能被整改!

可惜,生活中,那些问题多多的孩子,生活的家庭本来就有大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


九斗学生心理


纯属无奈之举,学生伤不起,老师赔不起。

一,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开除学生。有的学生来学校不把学习当回事,反而对破坏纪律习已为常,说他们是偶尔的或故意的,还能经过思想教育有所改正,但是有的把校纪班规根本不当回事,甚至对老师的教育当耳边风,任何方法也改变不了。扰乱课堂,偷盗同学钱物,打架,不服老师名种活动安排等,无所不犯。因为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只要没有发生严重的违法行为,学校必须接受他们在学校,不能开除。教育不了,又不能开除,只好叫父母协助教育。


二,老师无权惩戒,思想工作仁之已尽。有恃无恐,又不能惩戒,除了反复做思想教育,老师拿不出什么更好办法对付他们。因为属未成年人,就是学生有攻击老师的行为,老师的防卫都是要受惩罚的。

三,让家长也知道为难。有的学生在父母面前显得很乖的样子,但在校不一样的表现不得而知,父母误以为他们在校很听话,所以让孩子回家接受父母 再教育,纯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目前的状况,父母适当的惩戒,引起的麻烦小一点,而老师却不能,稍有不对劲,老师承担的后果要大得多。


四,老师承担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要承担教育失败的主要后果。不听话的孩子教育的主要任务交给了老师,老师只能尽职尽责,苦口婆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做思想工作,效果难以达到,可一旦学生不服,出现什么不良后果,如出走,自伤等行为,老师必须承担主要后果。把他们推给家长,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推卸责任之举吧。

这是京京的回答,与大家讨论,如有不当,欢迎指教。


京京EM


说实话,不把老师逼得没招了,不会有老师会这么做。如果学生已经进入到家庭教育的阶段了,那家长再不重视可能就危险了。
图片源自网络


现在的老师由于种种束缚,管理学生的手段已经十分有限,如果学生出了问题,大部分时候只能通过谈心和劝诫来引导学生。而有时候这种劝诫和引导次数多了也会失效。有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都对老师的话免疫了。直接充耳不闻,和老师回怼的都有。

老师的工作被戏称为带着镣铐跳舞。老师需要教育学生,又没有惩罚学生的权力。你平时罚个站都有学生家长举报你体罚。所以对于劝说引导无效的学生。老师只有无可奈何了干瞪眼了。有些学生们知道自己无论犯了什么错都不会被开除,甚至不会受到什么直接惩罚,自然就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了。所以对一些学生来讲,光靠老师教育是不现实了。
图片源自网络


教育本来就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所以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而且老师只能引导他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剩下在家的就要靠家长监督了。如果老师和家长互相拆台的话,那教育的效果必然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只有家长和老师同心同德,对学生进行家校共育,才能取得更是效果。

所以一般对学生进行在家的家庭教育就是老师已经是逼不得已了,也算是想给学生一个威慑吧。此时的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所以一旦碰到需要家庭教育的学生,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和学校及时沟通,做好家庭教育的配合工作,双方合力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如果家长和学校相互推卸那这个学生就危险了。


朱铁平


无奈!无能为力!

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能怎么办?又敢怎么办?

可以说,现在很多老师在心里已经只敢把教学放在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是学生安全。而这个安全已经不属于正常范畴的安全了,他们像呵护易碎的鸡蛋一样对待学生。万一学生发生点什么差池,吃不了兜着走的一定是老师。

都知道严师出高徒,然而现在的老师严格得起来吗?对待学生是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因为不光有学生家长们会找上门来,还有无数个摄像头在等待着曝光。甚至很多学校都开始减少学生的集体活动,生怕学生发生什么意外。

一面缚住老师的手脚一面又要求老师必须教出成绩,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现在的老师很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学校要绩效要考核,家长要成绩而又不想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老师夹在中间不知所措,提心吊胆,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把教学任务做好?最后受到直接影响的还是孩子们。

当你的孩子被老师要求带回家教育时,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尽到了作为家长的教育引导责任。家长千万不要认为,我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就是老师的责任了。如果保持这种想法,恐怕最后你的孩子就要交给社会来教育了。


夜雨如书


屡教不改的学生带回家去做家庭教育,没有问题支持。

义务教育是没有门槛,是要求不能辍学,但凭什么自己在家都教不好的孩子,要求老师来教好呢?为人父母最不负责任的表现,就是把教育的重任推给老师,推给社会,推给游戏,而自己,从来不做一点的思考和改变。

现在,有些家长抱着一种心态“老师管得多,孩子才能学得好”,反过来,孩子出问题学不好,那一定是老师的问题“你不好好教我家孩子,我要投诉你!”,家长倒成了甩手掌柜,有道理吗?没道理啊。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每一个学生背后站的是家长,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老师固然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河流,家庭教育是上游,学校教育是下游,若上游的水质已经受到污染,流到下游的水,也不是干净清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