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留住永不回來的記憶——孫文路上的收音機博物館

收音機是近現代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發明。據資料記載,世界上最早的收音機出現在1920年,最先是用於軍事通訊領域。在我國,最早出現的收音機是南京生產的“美多牌”收音機,“美多牌”收音機從20世紀30年代誕生,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還在生產,其生命力足足維持了半個世紀。另外,“熊貓牌”“東方紅牌”收音機等,也陪伴著不同階層的中國人,走過那段難忘的歲月。

留住永不回來的記憶——孫文路上的收音機博物館

收音機博物館,攝於2009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在中山市孫文路與商業博物館遙相呼應的是別具特色的收音機博物館。據文化部門透露,他們查閱很多權威資料,目前國內還沒有發現一個專業的收音機博物館,因此,中山的收音機博物館算得上是全國首家。而中國首家收音機博物館之所以能夠在中山誕生,首先要歸功於一位熱心收藏的市民邱健球。作為一名音樂和音響發燒友,邱健球多年前就開始刻意收藏收音機,並對收音機的歷史作深入瞭解。經過努力,從我國最早生產的“美多牌”到極其珍貴的“熊貓牌”收音機等,都被邱健球一一收藏,他收藏的收音機足足有近2000臺!

留住永不回來的記憶——孫文路上的收音機博物館

收音機博物館展廳,攝於2009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留住永不回來的記憶——孫文路上的收音機博物館

留住永不回來的記憶——孫文路上的收音機博物館

中山·中國收音機博物館明信片第一輯——聆聽歲月(中山市檔案館藏)

為了讓收音機博物館“動”起來,博物館設計者在布展上還別出心裁。那些歲月久遠的收音機,除了讓觀眾看到形態各異的外殼外,還採取了機芯裸露展示,讓人清晰地看到收音機的“內涵”。另外,還採用現代科技手段讓歲月留聲:當站在某個年代生產的收音機前,就可以聽到當年收音機播放的聲音。更為特別的是,博物館還設計了多個情景場面再現當年收音機播放的發展歷史:比如由中山人創辦的中國四大百貨公司之一的新新百貨公司,上世紀20年代就在商場內隔著玻璃看到電臺現場直播的場景;在二樓的生產隊廣播室內,蓑衣、禾桶和村頭的廣播大喇叭,都讓人想起當年商場和農村生活的情景。博物館內當年富商家庭的生活場景、開國大典場景、毛澤東書房場景等突出收音機當年在不同場合扮演的不同角色。

留住永不回來的記憶——孫文路上的收音機博物館

收音機博物館展品,攝於2005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留住永不回來的記憶——孫文路上的收音機博物館

收音機展品,攝於2005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邱健球先生將收藏的收音機放在博物館裡向大眾展現他們的歷史面貌,走進中山中國收音機檔案館,透過各個牌子的收音機,可以感受到中國收音機發展的歷史脈絡。


注:本文資料來源於《這方水土》/吳競龍等編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