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27日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记录者:广东医疗队队员、中山三院段孟歧医生

“喂,段老师,您在酒店吗?我送点东西给您!”

我下得楼来,见到这位自称姓徐的先生,他“扔下”东西就跑了!我愣愣地反应不过来,车牌号都没拍到。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遇到对的人,生活更滋润”是这位徐先生送来的润肤霜上的话。我们全体感激您,也请媒体朋友帮我们找找这位帅炸天的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何雪华、任珊珊

27日驰援日记 | 他半蹲着吃饭,被手绘出来

由于在广东医疗队驻地房间里没有椅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陈茗副教授半蹲着吃饭,这一幕被同屋的队友拍了下来。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他的后方同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学部蔡永强药师很快把这张照片画成手绘作品,为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的20位逸仙“白衣战士”加油打气,希望他们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在生活上也要照顾好自己,他们平安归来是我们所有人最大的心愿!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雪华、任珊珊 通讯员 张阳

27日驰援日记 | 出发前两个小时已不再喝水

担心防护服穿脱不方便上洗手间,凌晨一点后,不敢再喝水,三点组队出发,十一点下夜班后进行了严格的洗消,确保零感染。条件有限,每个人都要花费半个小时以上时间进行洗消。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夜班的7名护士和4名医生用了一个小时完成洗消再一起离开,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已经是中午十二时。算起来从凌晨一点到十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喝上了今天的第一口水!这也是我们几个人人生中,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纸尿裤!说实在的,不好受,但是为了武汉,为了救治这些生病的患者,都是值得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洁莹 通讯员 李晓姗

27日驰援日记 |“值完班的战友,跟我分房住了!”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当我报名且被确认作为呼吸科选派人员、参加广东医疗队时,我第一时间给振华打电话。凭多年的了解和直觉,我猜测他会是我这次并肩作战的战友。

果不其然,我和振华一起随队出发,一起住到了离汉口医院步行十几分钟路程的酒店。这里离引爆疫情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直线距离不过三公里。

事实上,我们只做了不到48小时的室友。

26日下午,振华作为第一批值班医生(共三位)完成了近六小时值班任务,回到酒店他看起来很疲劳。他笑着提醒我,“穿上纸尿裤,夜里的班有八小时呢,真的有需要,不过就是走起路来挺沉的”。

接下来的事情,和我们之前约定的一样,分房住!

特殊时期,酒店的房间比较充足。作为一线值班人员,分开住、减少密切接触,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所以26日,不少队员都完成了二次搬家任务。

26日上午,许多队员随值班人员一起出发,实地考察了汉口医院的环境布局。院方跟我们介绍了疫情防控收治情况和我们即将接收的病区情况。

第一批值班医生和护士在汉口医院会议室,匆忙吃了几口饭,就匆匆走进了三号楼第二层的病区(原汉口医院呼吸科)。

回来的路上,下着绵绵细雨,我感觉挺冷的。路上行人很少,偶有一两辆出租车经过。我突然想起,这可是大年初二的武汉街头啊。

“不要怕,不要难过,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不就是这样一次次战胜各种困难和敌人,不断走向强大的吗?会过去的,加油!”——我不自觉的攥紧拳头给自己打气。

事实上,26日这样冷冷清清的十几分钟路途,负责后勤保障的队友走了很多回。每一批值班人员都有一位队友作为引导员,陪同走到病区。

这位引导员还兼任感控督查员身份,需要监督值班人员是否能够完全正确穿防护服,以确保安全。

来自我院检验科的李强副主任技师、安泰学主管技师、胡秀梅主治医师,就在后勤组履行这样一个职责。

我知道,暂时没有冲上最前线,他们心里难免觉得有些遗憾。但正是有他们在后面,废寝忘食的协助处理各项物资的调配、保障队员饮食起居事宜,我们上下班的路才走得更从容。

27日晚,我就要参加第一个医疗值班了。我会再继续演练穿脱防护服。从下班的兄弟姐妹口中得知,病区病人多、病情重,一些防护物资还没跟上,像防护面屏、眼罩还比较紧缺,但愿后面会逐步改善。

对了,这两天许多武汉市民也通过留言私信给我们医疗队致谢、打气。也有很多南方医科大学的校友们发来慰问祝福,谢谢你们!

愿这寒冬能早点过去,愿这云雾能早点散去,阳光暖暖照在我们身上!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周洁莹 通讯员 李晓姗、王申昆忆

27日驰援日记 | 在疫情支援前线遇到老同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张晓玲:

【2020.01.27凌晨下班后补记】

武汉天气阴冷,温度为3℃。昨天的早餐是面包牛奶和鸡蛋,队友表示很惊喜,因为我们已做好长期泡面的准备。保障我们伙食的大厨说:“食材到的话就能熬粥,让你们夜班回来能吃口热的。你们是一线人员,必须保障好你们的伙食。”说得我们心头又暖又酸。

吃完早餐就开始不停歇地练习防护服的穿脱。我们会穿着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护目镜在屋里正常活动半小时再行脱下,以便提前适应穿这套标准防护服进行医疗护理工作。我们拍了完整的穿和脱防护服视频,发到三院科室群,为后方的同事做好准备,他们也将打一场硬仗。

正在练习时,有人拍我。“晓玲,是你吗?”谁?“美平啊,我的天啊,穿着防护服真的没看出来!”

真的没有想到在武汉疫情支援前线遇到同为皖南医学院2010届的同学李美平。五年不见,很是激动,一阵拥抱,我们为同上火线而自豪。她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已是一个一岁孩子的妈妈。我们聊了很多实习时候的趣事,聊到了同学们,相约回到广州再聚。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19:10出发去武汉汉口医院。路上,大家都尽量说着开心的话题,就怕空气突然安静。

20:00—00:00上班。重病号很多!在疾病的折磨下,对早日痊愈的渴望,对病情加重的恐惧,让一些病人变得焦虑烦躁易怒,不停按铃叫护士。他们的心情,我们感同身受,但情况之严重让人有些意外,压力很大!

1月27日01:20出污染区,02:10脱下全副武装,从医院往回走。来接我们回住所的老师已经在寒风中等了两个钟头。回来的路上,同事们都沉默不语,我想大家的心情都是复杂而沉重的。

02:25到房间。屋里很黑,很凉。同睡的海秀已经搬走了,因为我值班了,需要防止交叉感染。

想到今晚工作种种,想到武汉汉口医院的病人,坐在沙发上没出息地嚎啕大哭了一场,尽情释放压力。

03:40洗头洗澡,如果可以,我真想把从内到外的衣服都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07:10我还没睡,睡不着,真的睡不着,武汉疫情很严峻,武汉汉口医院需要我们做更多……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穿白色防护服的是张晓玲护士。为了便于识别,他们的左肩都写了名字。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叶张翔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周晋安 甄晓洲 叶张翔

27日驰援日记 | 怕被传染,但更怕生命从眼前流逝!

时间:1月27日

记录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师姜婷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1月27日凌晨4点,这是我们到达武汉支援的第50个小时,也是我跟昆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ICU护士易炳昆)值完的第一套夜班。环境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恶劣,疑似病人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医护人员严重缺乏。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带去了生的希望,但同样,肩上的担子更加承重。

第一套夜班,病房已经接近负荷状态,但我们还在不停地接收新的病人。穿戴好防护用品后,我们立即进入战场。

刚接班,就遇一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心脏骤停,需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昆哥没有半分犹豫,义不容辞地冲上去抢救患者,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我也立即呼叫医生协助进行抢救,虽然最后因患者病情过重抢救无效,家属依旧对我们表示感激跟理解,一声谢谢让我倍感温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更让我感动的是昆哥这种将患者生命放在首位,舍弃小我的精神。

事后我问他,你当时害怕吗?你不怕被感染吗?他说,“怕呀,我也是血肉之躯,有家庭,有小孩,我也怕呀,但我更怕一条生命从我眼前流逝。”为自己有这样的队友感到骄傲。

原定于凌晨12时点结束,等我们交接完抬头一看,病房的时钟显示凌晨3点,脱下防护服,里层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凝结成水滴,在灯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已是凌晨五点。看到

微信群队友们的留言,一点,两点,三点……还没回来吗?回来一定给我们报声平安,伙伴的牵挂让我觉得身体的疲惫根本不算什么。

早上八点多,我们又赶紧总结经验,昆哥还画出病房草图,给接下来准备战斗的ICU主管护师熊敏龙,感染科护师蒋洁做好战前准备。熊敏龙是男生,很有担当跟责任感,蒋洁有丰富的院感经验,两人也相互加油打气。

利用吃饭时间,省二医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燕组长给大家做战备指导,孙亮及钟丽娜也一起参与我们的后勤管理及战备准备工作。

天气很冷,但心是暖的。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 薛冰妮

27日驰援日记|广东中医医疗队,带着特殊红包出征

继为武汉捐献一批医疗物资之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一行16人今晨由国家带队出发奔赴武汉。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出发前,所有队员都收到了一个特殊的新春红包,队员们上车后打开红包不禁泪目,简单的“平安”二字,都是由医院领导亲自一笔一划手写的,这张平安符,寄托着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关爱和祝福。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医疗队中来自ICU的护士田瑞雪年仅22岁,她表示自己去年刚毕业,踏上医疗岗位半年多,这次援助武汉院内报名的人员很多,能够入选为医院第一批队员感到非常光荣。父母对于她的这次报名很支持,姥爷还嘱咐到了武汉要努力工作。她平时坚持健身,年轻体力好,对于这次对抗新冠病毒充满了信心。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金小洣

27日驰援日记|下班摘口罩,脸上犹留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梁成护师、血液内科梁玉婵护师在今天凌晨4:00进入病房,经过4个小时的工作后,在上午8:00结束轮值。两位护师下班回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队员们自备了含氯毛巾,对他们的鞋底进行基础消毒,也备了酒精与免洗消毒液,给他们擦拭外衣和进行双手的消毒杀菌。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队员们自备含氯毛巾,对鞋底进行基础消毒。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梁成护师(左二)、血液内科梁玉婵护师(左三)

在室外寒风下喷洗酒精与消毒液,队员们瑟瑟发抖,但依然坚持擦拭干净身上每一个部位,力求不将污染源带回住宿地,力求将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摘下口罩后,两位护师的鼻梁、脸颊上都是被防护用具压红的痕迹。与两位护师一同下班回来的还有一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护士,队员们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主动为她一起进行了消毒。

驰援日记 | 请帮找找这位武汉好心人徐先生

梁成鼻梁、脸颊上都是被防护用具压红的痕迹

图/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林伟吟 张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