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歐洲王室紛爭數百年,只有這三個國王下臺被殺

自從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就四分五裂,王國林立,彼此之間打來打去。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歐洲幾百年的歷史中,不管城頭如何變幻大王旗,卻總共只有三個國王下臺後被處以死刑。很多國王下臺之後,人身安全都能得到保障,哪怕是戰爭失敗,頂多也就是流浪國外,頤養天年。

比如一戰之後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一戰爆發的罪魁禍首之一,但他戰後流浪荷蘭期間,當時的荷蘭女王卻堅決頂住英法等國壓力,對他予以庇護。

那麼,歐洲歷史上是哪三個國王被處以死刑的呢?

NO1 英國國王 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是詹姆斯一世的第二個兒子,在他3歲那年,他的父親詹姆斯一世被立為英格蘭國王。

18歲那年,他的哥哥去世,他因此獲得繼承權,被封為威爾士親王,並在1625年成為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二位國王。

歐洲王室紛爭數百年,只有這三個國王下臺被殺

查理一世愚蠢、固執,在宗教事務上採取的立場讓他變得更加不受民眾待見。在聖公會的禮拜儀式上,國王和他的朝臣們熱衷於搞“敲鐘、焚香”,這些天主教的儀式性的東西。在許多新教徒看來,查理一世錯上加錯的是,他選擇了一位天主教徒做王后——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

1637年,查理一世居然在三個王國推行宗教的統一,強迫蘇格蘭臣民使用新的英格蘭祈禱書。蘇格蘭長老會教徒隨即揭竿而起,反抗查理一世的政策。

到了1640年,查理一世準備解決蘇格蘭的危機時,為了對付蘇格蘭危機,他不得不召集議會籌集資金。但是此時英格蘭的議會已經被解散了11年之久。

國王和議會之間的矛盾無法得到解決,雙方只能用戰爭來解決問題,經過持續6年的兩次內戰後,以國王的失敗而告終。

歐洲王室紛爭數百年,只有這三個國王下臺被殺

1649年1月27日,議會成立的特別法庭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三天以後,查理一世在白廳前被斬首示眾,遺言是:死亡對我並不可怕,感謝上帝,我已準備好了。

在執行死刑前,查理一世特意要求穿上兩件襯衣,以免冷得發抖使圍觀的人們認為他是在害怕。

NO2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是法國大革命狂潮的最大祭品,他既是法國曆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中第二個被處死的國王。

和查理一世一樣,路易十六本來不必要走上斷頭臺。大革命初期,幾乎所有議員都是君主立憲制的支持者。

絕大多數法國民眾相信他誠意支持革命,對他衷心愛戴,將他視為法國人民的國王。

但路易十六不甘心權力受到約束,哪怕是從他手中拿走一絲權力都感到無法忍受。

歐洲王室紛爭數百年,只有這三個國王下臺被殺

他始終堅持必須保持絕對君主身份,正因為如此,宮廷一直在暗中策劃和支持反革命行動,並與外國和逃亡分子聯繫。

路易十六及王室成員的化妝潛逃以及外國武力干涉的因素交織起來,使得很多人堅信路易十六是罪魁禍首,只有處死他,才能挽救大革命。

歐洲王室紛爭數百年,只有這三個國王下臺被殺

在雅各賓派的堅持下,君主制被廢黜,路易十六也被判處死刑,躺在他批准設計的斷頭臺下。

伴隨著路易十六的死,法國大革命進入了最瘋狂的時期,斷頭機成為巴黎最為忙碌的機器。

NO3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之一,是打碎了四個國家的皇冠,德國、奧匈帝國、沙皇俄國、奧斯曼土耳其,這四個國家的帝制走向了終結。

歐洲王室紛爭數百年,只有這三個國王下臺被殺

不過,四個國家當中,只有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運最為悲慘:全家遭到布爾什維克處決。

被英法等國當槍使的俄國在一次世界大戰中,付出了巨大的人口損失和經濟倒退代價,沙皇一貫的慈父形象也徹底崩塌。

1896年5月18日,尼古拉二世加冕。結果在加冕當天,有數千人因為人潮擁擠而被踩死,如此血腥的開頭,似乎意味著尼古拉二世的命運。

從統治者角度來看,尼古拉二世並不讓人滿意,他打敗了兩次重要的戰爭: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還要為1905年的請願群眾被屠殺承擔責任。

尼古拉二世身邊充斥著溜鬚拍馬的庸才,以及拉斯普廷這樣的騙子,最終讓他從俄國人民的“慈父”變成了“公敵”。

1917年2月27日,聖彼得堡武裝起義勝利。沙皇失去了軍隊和政府中大多數人的支持, 3月2日,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他想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但是遭到後者的拒絕是羅曼諾夫王朝滅亡。

此後直到被處決,尼古拉二世全家都處於被軟禁狀態,期間臨時政府曾經打算把他及家人送到英國,但遭到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拒絕。

喬治五世沒想到的是,這個拒絕等於說給表兄全家簽署了死亡判決書。

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得沙皇一家的命運之輪轉向無可避免的毀滅之路。

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近10人被趕到地下室,秘密警察使用機關槍對他們集體處決。

歐洲王室紛爭數百年,只有這三個國王下臺被殺

事後,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燬,並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才重見天日。

那年,尼古拉二世50歲,他妻子46歲,兒子阿列克謝14歲,大女兒奧爾加23歲,二女兒塔季婭娜21歲,三女兒瑪利婭19歲,小女兒阿納斯塔西婭17歲。

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羅斯東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最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佈,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並恢復他們的名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