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家乡随笔:送柴


家乡随笔:送柴

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国画作品:送柴


家乡随笔:送柴

(刘东方/图文)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家乡度过的,我和哥哥同时考上同一所中学。学校是镇上唯一的“重点中学”,对于拥有几万人的乡镇来说,能考上这所中学实在不易,家人也是十分高兴。

学校距离老家的村寨约有三公里远,当时还是实行每周休息一天,交通工具只有一辆略显陈旧的“皇冠牌”自行车,如果碰上下雨天,家乡的黄泥巴路便会变得十分泥泞难行,步行就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家里人费尽心机在中学大门附近的村庄托亲戚找了一家熟人,就在人家住宅边上的一块空地上自己搭建一个临时房屋,面积不大,一张床,一个土锅灶,再放上一块案板,然后就没有太多的空余之处了,平常自己放学后做些简单的餐食。虽说条件很艰苦,还是为我们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解决了学习、食宿的大难题。

我们每周六的下午放学后便回家去,周末返回学校时会携带一周的餐食用度,柴草也必须是从家中带来,很有些麻烦,家中有人到集镇上来,就会顺便送些柴草给我们,生怕我们断炊。

记得有一年,临近暑假的时候,连阴雨下了好几天,烧饭用的柴草告急,马上就要面临“断顿”的危险。那天放学后,我和哥哥一边往回走,一边还在为中饭没有着落发愁。当走到小屋门口的时候,猛然看见姥爷赤着脚站在树底下,满腿的泥巴,喘着粗气,满头大汗,微驼的背影显得更清瘦了。身边放着两个装满柴草的麻袋,扁担倚靠在树干上。望着年近七十的姥爷,想着这么远的距离,他赤脚在泥泞的土路上挑着两大麻袋的柴草,鼻子一酸,眼泪就不由得在眼圈周围打转。

我们急忙打开门,让他进屋歇歇脚。外公却微笑着说家里的蔬菜被雨水打坏,要急着回家去料理,不然就烂在地里了,边说边放下柴草就要往回赶。看着姥爷赤脚踩着泥泞一路远去,那略显蹒跚的背影,我的双眼渐渐变得模糊,泪水夺眶而出。在家乡初中三年里,姥爷为我们送柴很多次,只是这次却深深地触动了我,铭刻在了记忆里,至今挥之不去。

转眼姥爷已经离开我们十五个年头了,我也已离开家乡客居异地近三十载。但姥爷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梦境中映现,依旧是那么的慈祥可亲。每年回家省亲我都会带家人去祭奠姥爷的墓冢,望着那一抔黄土,脑海中便浮现出姥爷手拿扁担步履蹒跚的背影,每每都不由得潸然泪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