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河南印象(随笔)

前段时间,有幸去河南参观学习了两个多月,回来后,一直想写点什么,却又一直没有动笔。每天忙忙碌碌的,有时间了没心情,有心情了没时间,日子就在懒散与拖延中过去了......

在河南的这两个多月,感触颇多,所以还是决定拿起笔写一写。 虽说河南与河北只隔了一条河,我却从未去过,对于它的印象,也大多来自耳闻或者中学时学过的一些地理知识。这次真的到了河南,很多的人与物让我有了更新的更直观的认识,感触较多的有两点:

河南印象(随笔)

第一,对河南“人”的印象:热情,真诚,朴实,厚道 !

一直以来,“耳闻”中的“河南人”都不怎么样,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不管在哪,一提到河南人,似乎都“声名狼藉”。但真的和他们接触了,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我第一个接触到的河南人,是在开往郑州的列车上.我这人一向喜欢深居简出,平时出门不多,偶尔出个门,坐回火车,也都是时刻提高警惕,唯恐碰上个坏人或者恐怖分子.

今天,此时,在这个开往“河南”的列车上,带着长期以来对“河南人”所形成的“不良印象”,我的警惕与防范当然就不用说了。 上车后,放好行李,先“侦察敌情”——用眼睛飞速“扫描”周围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可能是因为是动车组吧,票价较高,一人一座,基本没有“背包罗伞,扛着行李”的民工,心里稍稍放松了些。 坐在旁边的是位男士,40多岁,戴着眼镜,还算斯文。我是向来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的,对这位邻居,只是快速看了一眼,没有说话的打算。没想到,他却主动开口了,问我去哪里,干什么,等等问题。出于礼貌,我都例行公事地不冷不热地一一回答。接下来,不等我发问,他却夸夸其谈地介绍起来,从他的身份,此次出门的缘由一直讲到河南的工业农业人文地理,原来是个地道的河南人,并且是个“河南通”!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我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起来!嗯,对河南了解的可真多,听着他的介绍,我对河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路上,一直在做听众,心里却暗暗佩服这个人,挺了不起的,肚子里有货,口才也好,而且热情健谈,比印象中的河南人强多了嘛!临下车,他递给我一张明片,并说道“有事联系”,我说了声“谢谢”便匆忙下了车。

到了出站口,早有河南科技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此等候,一位老师打车将我送到了学院,并安排好了住宿,还盛情地邀请我观看校园里的菊花。此时正值深秋,校园里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菊花,漂亮极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菊花,再加上老师的热情,陌生与不适感一下消除了不少,心情放松,情绪也高涨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培训正式开始。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几乎天天和河南人打交道:上课的老师,校园里的学生,餐厅的师傅,以及到企业参观考察过程中接触到的员工。但所有这些河南人,无一不是热情好客,真诚友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要不是这次来河南亲自见识了,可能对河南人的印象就那么一直定格下去了!自此也明白一道理:有些事不能“道听途说”,要记住“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河南印象(随笔)

第二,对河南“物”的印象:城市美,景点多,尤其是山多。

这次在河南主要考察了郑州、洛阳、开封三个地方,三城市坐落在坦荡无垠的大平原上,依偎着祖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当我们乘着大巴驶入郑州城时,见到的是一个标准的现代化城市,特别是近几年崛起的郑东新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牡丹城”洛阳美丽可人,我们参观的季节恰是秋末冬初,牡丹已寥寥无几,颇为遗憾!据说洛阳牡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名甲天下,已有1500年的栽培史,现有500多个品种。每年谷雨前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海人潮,流光溢彩,万人空巷,蔚为壮观! 素有“七朝古都”之称的开封,是座文化底蕴异常丰厚的城市,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显著特色。 一同来参观的同仁都说,没想到河南这么好,想象中的河南和眼里所看到的根本无法比,相差甚远!这也表明了河南发展速度之快,更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参观考察现代化都市之余,对河南的山山水水,风景名胜同样来了个彻底“领略”——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龙门石窟,太行山,万仙山,碴岈山,白马寺,包公祠,大相国寺,皇城相府,三门峡...... 对了,还有电影《举起手来》的拍摄地——郭亮村,位于太行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风景非常地美,让人流连忘返!还有电视剧《红楼梦》开头那块石头的拍摄地......叫什么山?忘了。

总之,河南的名胜古迹非常多,尤其是山多,而且很多山都很奇特,是在任何地方所见不到的。

河南印象(随笔)

作为一个河北人,我是第一次去河南,虽然为期只有两个多月,但却对这里留下了很深的很好的印象,希望自己有时间还会再去,也希望朋友们有机会去参观参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