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他可以說是多才多藝,他在文學、書法、繪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是少年得志,在21歲就中了進士,按說後來應該一馬平川,高官厚祿才對,可是中年後他的仕途為什麼這麼不順:

公元1080年,也就是元豐三年被貶黃州,在黃州待了四年多的時間。

公元1094年,也就是紹聖元年六月,又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公元1097年,也就是紹聖四年,已六十二歲的蘇東坡被一葉孤舟送到了蠻荒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再次被貶。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其實每次被貶,除了他自身性格的原因外,還和他昔日的一位好友有關。如果他這位好友在他被貶期間不加以陷害的話,沒準蘇東坡就可以在惠州頤養天年了,也不至於被貶到海南那座荒島上。

我們就從蘇軾在鳳翔為官期間說起,

蘇軾在鳳翔結識了很多好友,其中有一個好友叫章惇。

其實章惇和蘇軾都是同一年中的進士。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當時章惇在商洛令任職,商洛屬於商州,隸屬於永興路。

蘇軾在鳳翔府任職,鳳翔府則隸屬於秦鳳路,永興路和秦鳳路同屬於陝西路。

永興路和秦鳳路的州試常在一起舉行。

公元1062年,也就是嘉祐七年秋,章惇與蘇軾同為主考官,就這樣倆人結識了,由於興趣相投,倆人常在一起遊玩,後來就成了好朋友。

章惇出生於官宦世家,字子厚,是銀青光祿大夫章俞之子。閩北浦城人,博學善文,文武皆通,據說他從小在浦城聞雞起舞、清晨練字,傳世有書法珍品《會稽貼》,

章惇的祖先是五代名將章仔鈞,且有武功傳承,抱負甚深。所以說他是一位文武全才。

據說嘉祐二年,章惇和他族裡的侄子章衡一起赴京同考,他的侄子中了狀元,他沒中,章惇感覺到羞恥而拒絕低就,第二年再考,中了進士榜列甲科,可見他生性剛強,個性強悍。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蘇軾和他經常煮酒論詩文,關係非常融洽。

一天章惇在家裡坦露著肚皮躺在床上,正好蘇軾來拜訪他,章惇就撫摩著肚子問他“你看我這肚子裡面有什麼東西啊?”

蘇軾壞笑道:“一肚子都是謀反的東西!”說完二人哈哈大笑。

有一次兩人一起去終南山遊玩,走到仙遊潭懸崖峭壁時,章惇執意拉蘇軾到對面的峭壁上題字,可是潭深萬丈,深不見底,中間只有一根橫木連接,非常的危險。蘇軾往下看了一眼,便已心驚肉跳,哪裡還敢過去。

只見章惇鎮定自若地走向那獨木橋,猶如猴子一樣攀著樹木跳下,然後用筆墨在峭壁上書寫到“蘇軾章惇來此”。寫完之後他又原路返回,面不改色心不跳,非常的淡定,蘇軾看著章惇的行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這令他對章惇即敬佩又有些懼怕,他撫摸著章惇的背開玩笑道:“以你的膽識,將來一定能殺人。”

章惇就問道:“為什麼這麼說啊?”

蘇軾說:“能夠不顧自己的性命,這麼拼命的人,定能殺人啊。”

章惇聽後大笑。

蘇軾恐怕絕對想不到,他的這句玩笑話後來竟驗在了自己的身上,章惇居然會對自己下狠手。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公元1075年,也就是熙寧八年十月,因御史中丞鄧綰、御史蔡承禧等彈劾,章惇以三司使出知湖州。

蘇軾當時任密州太守,聞訊就作了首詩來安慰章惇: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其一)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猶愛水雲鄉。

功名誰使連三捷,身世何緣得兩忘。

早歲歸休心共在,他年相見話偏長。

只因未報君恩重,清夢時時到玉堂。

章惇在仕途猛進之時忽然遭此打擊,其心情可想而知。

作為知心朋友的蘇軾,其和詩滿是寬慰之語。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後來章惇在知湖州任上,曾遊飛英寺,作《飛英題留》詩。

公元1079年,也就是元豐二年,蘇軾出知湖州,也去遊飛英寺,留有《次韻章子厚飛英留題》:

款段曾陪馬少遊,而今人在鳳麟洲。

黃公酒肆如重過,杳杳白蘋天盡頭。

詩中蘇軾以馬少遊比喻章惇,在遊飛英塔時,蘇軾看到章惇以前寫的詩,回想起自己曾陪同章惇一起遊終南山的事,為如今二人相隔遙遠,不能一起同遊而感到遺憾。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大家都知道蘇軾經歷過“烏臺詩案”,其是吧,只要蘇軾專心幹好自己的工作,不亂議論政事,後來也應該不會被貶。

你想啊!你的上司想要搞改革,搞創新,作為下屬不但不支持,還唱反調,後來把宋神宗惹急了,宋神宗就想把蘇軾給踢出去,這皇帝一意會,下面的人就開始找蘇軾的差了,

結果宰相王珪找到了蘇軾寫的一首詩,就對皇帝說,蘇軾對陛下有不臣之心。他曾作《檜》詩:

根至九泉無曲處,歲寒唯有蟄龍知。

龍本在天上飛,蘇軾卻要求地下的蟄龍,還要在九泉之下去求,這不是詛咒陛下,要造反嗎?

章惇聽後為蘇軾申辯,龍並非專指人君,大臣也可以被稱為龍。

宋神宗覺得章惇說的有理,想當年諸葛孔明被人稱作‘臥龍’,可他並不是人君。

後因為章惇,王安石等人的搭救,神宗才對蘇軾的處分減輕了。把他貶到了黃州 。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蘇軾被貶到黃州,他昔日的朋友怕被連累就都不搭理他了,這時章惇在朝廷已經升任副宰相 ,當別人都唯恐避蘇軾不及的時候,他卻不怕影響自己的仕途,仍然對一個罪臣不嫌不棄,並且還寫信安慰蘇軾 ,在信中不僅表達了自己對蘇軾的深切關懷,還勸慰蘇軾以後要謹言慎行,安心養息。

蘇軾收到信後很受感動,想到往日自己話多,不安分守己,如今遭貶只有章惇不嫌棄他,從心底裡感嘆章惇與那些個世俗之人不同。在蘇軾心裡,覺得章惇就像親兄弟子由一樣時刻在真正關心著自己。

於是蘇軾就給章惇寫了回書:

軾頓首再拜子厚參政諫議執事。去歲吳興,謂當再獲接奉,不意倉卒就逮,遂以至今。即日,不審臺候何似?

軾自得罪以來,不敢復與人事,雖骨肉至親,未肯有一字往來。忽蒙賜書,存問甚厚,憂愛深切,感嘆不可言也。恭聞拜命與議大政,士無賢不肖,所共慶快。然軾始見公長安,則語相識,雲:“子厚奇偉絕世,自是一代異人。至於功名將相,乃其餘事。”方是時,應軾者皆憮然。今日不獨為足下喜朝之得人,亦自喜其言之不妄也。

——《與章子厚參政書二首》其一)

蘇軾在回信中,深為章惇做了副宰相而高興,他想起和章惇初相識時說的“子厚奇偉絕世,自是一代異人。至於功名將相,乃其餘事”果然得到了證實。

他在感激章惇“存問甚厚,憂愛深切”的同時,還給章惇一五一十地述說了自己黃州生活的一些細末瑣事,如果不是親近朋友、知己怎會如此說。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倆人如果一直這樣該多好,你仕途不順我寫信安慰安慰你,我仕途不順你寫信安慰安慰我。

然而好事多磨,為了一場宋神宗掀起的熙寧變革,倆人捲入其中不同的陣營,章惇是堅定的改革派,而蘇軾是舊黨,新黨舊黨相互攻訐,造成了朝廷動盪。他倆官場產生了隔閡,關係嬗變。

公元1085年,即元祐元年,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任宰相,並且把新法都給廢除了。她很快將烏臺詩案被貶官的蘇軾召回重用,8個月內連升三次,直當到翰林學士,知制誥,距離宰相只差一步。

而章惇呢,被貶往汝州。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蘇軾為了安慰朋友。就給章惇寫了一封信,叫《致子厚宮使正議帖》

信裡有這樣一句:“歸安丘園,早歲共有此意,公獨先獲其漸,豈勝企羨。”

意思就是說,早先咱倆都有隱居田園的夢想,沒想到你先我一步實現了,可真讓我羨慕嫉妒恨呀。

當時兩人身份懸殊,蘇學士卻還向以前一樣,用一副幽默詼諧的口吻。雖然他是出於善意。但章惇受不了了。你想啊,他正在倒黴,覺得蘇軾在挖苦和嘲諷他。甚至他覺得自己被貶,蘇東坡有可能參與彈劾他。

就因為這事,章惇記仇啦!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這封信寫完沒幾年,宣仁太后去世了,蘇東坡的後臺垮了。

公元1094年,也就是紹聖元年,宋哲宗親政 ,他接著推行新法,重啟改革。章惇東山再起,又被重新啟用為宰相。

章惇上臺後,心想機會來了,我要對曾經和我過不去的官員進行打擊報復。

於是蘇軾和蘇轍兄弟倆就都被逐出了朝堂。這次把蘇東坡貶到了嶺南荒蠻之地廣東惠州。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在黃州期間,已經學會了看淡事事無常,他的心變得越來越豁達。

所以這次被貶這麼遠,他料想已無回還之日,自己還是看開點吧。他到惠州第一天就寫了一首詩: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宋 • 蘇軾

彷彿曾遊豈夢中,

欣然雞犬識新豐。

吏民驚怪坐何事,

父老相攜迎此翁。

蘇武豈知還漠北,

管寧自欲老遼東。

嶺南萬戶皆春色,

會有幽人客寓公。

剛到,他就把惠州人民扶老攜幼熱烈歡迎他的盛況描寫了一番。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每天荔枝都吃到撐,做嶺南人真好啊!到哪裡就把哪裡當做我的故鄉吧!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蘇東坡是不管日子多麼艱難,也要苦中作樂。

蘇東坡在廣東惠州時曾住在一座寺院,他曾作過一首詩:

《縱筆》 宋 • 蘇東坡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他在詩中說自已在條件惡劣的嶺南地區,當地人很尊敬他,寺中的道人連敲鐘都很輕,所以他可以踏踏實實的好好睡覺,真的是難能可貴啊。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很快,蘇東坡在惠州的這些事情就傳到了章惇那兒,章惇不樂意了,心想我貶你到惠州是要看你吃苦的,你倒好,過得比我還滋潤,荔枝每天竟然都吃到撐得慌,我都吃不上荔枝。

貶,再貶 ,這次把你貶到天涯海角去,讓你再也回不來 。

章惇想和蘇東坡玩文字遊戲,你蘇軾的字不是叫子瞻嗎,瞻與儋偏旁相同,那就貶你去儋州吧;

蘇轍字子由,雷字下有田字,那就貶雷州吧。

據說在宋朝,流放海南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

不得不說蘇東坡真的是有識人的能力,他早前看章惇看得真準。只是他萬萬沒想到,章惇會把這狠勁發到自己身上,使得自己生命的最後十幾年,一直在流放漂泊中度過。本來他都打算在惠州養老了,這下可好,又要南下海南。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公元1097年,也就是宋哲宗紹聖四年四月,蘇東坡將家屬都安置在了惠州,自己只帶著三兒子蘇過前往被貶之所。

蘇東坡把家裡的事都料理好了之後,曾給朋友寫過一封信,信中能看出他當時已經感覺到自己必會死在海南,再也回不來了。

“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長子:蘇邁),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東坡之家風也。”

意思是說他到了海南,先造個棺材,再挖一個墳墓。自己死後就葬在海南,併為此立下遺囑,對長子蘇邁吩咐後事。此去他已經沒有再報生還的希望。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於是他們就啟程趕路,當走到廣西梧州時,才聽說蘇轍也被貶了,現在他就在藤州(今廣西藤縣)。所以在去海南前,他要趕著和弟弟見一面。

於是蘇東坡在路上就作了首詩: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

九疑聯綿屬衡湘,蒼梧獨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煙樹裡,落月未落江蒼茫。

幽人拊枕坐嘆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邊父老能說子,白鬚紅頰如君長。

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

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

天其以我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他由瓊州去儋州的旅途中,遇到了一場雨,激起他新的創作熱情 ,於是他即興創作了五言古體,可以看出他晚期作品別具一種奇特放縱的風格。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雲千山動鱗甲萬谷

四州環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

眇觀大瀛海,坐詠談天翁。茫茫太倉中,一米誰雌雄。

幽懷忽破散,永嘯來天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

安知非群仙,鈞天宴未終。喜我歸有期,舉酒屬青童。

急雨豈無意,催詩走群龍。夢雲忽變色,笑電亦改容。

應怪東坡老,顏衰語徒工。久矣此妙聲,不聞蓬萊宮。”

蘇東坡到了海南之後更是口無遮攔,把自己比做神仙下凡:

《入寺》 宋 • 蘇東坡

曳杖入寺門,輯杖挹世尊。

我是玉堂仙,謫來海南村。

多生宿業盡,一氣中夜存。

旦隨老鴉起,飢食扶桑暾。

光圓摩尼珠,照耀玻璃盆。

來従佛印可,稍覺魔忙奔。

閒看樹轉午,坐到鐘鳴昏。

斂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溫。

不過他呈給官府的一封謝表卻是這樣寫的:

“臣孤老無託,瘴癘交攻,子孫慟哭於江邊,已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外,寧許生還?”

謝表言辭哀悽,痛苦絕望之情可謂溢於言表。

他到了海南後其實挺孤獨的,後來他就學陶淵明的精神,從他的詩裡看出來:

《和陶雜詩十一首》(其中一首)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塵。

微風動眾竅,誰信我忘身。

一笑問兒子,與汝定何親。

從我來海南,幽絕無四鄰。

耿耿如缺月,獨與長庚晨。

此道固應爾,不當怨尤人。

在《和陶和劉柴桑》詩中,他以“自笑四壁空,無妻老相如”自嘲,自朝雲去世後,他再也沒遇到過豔遇。

在寫給侄孫蘇元老(字子廷)的一封信中,說自己跟兒子蘇過在儋州過的日子是“相對如兩苦行僧爾”。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蘇東坡在海南待了三年之後,宋哲宗駕崩了,宋徽宗繼位。

公元1100年,蘇東坡遇國家大赦北歸。

當他和兒子蘇過離開儋州時,當地許多老百姓擔著酒水與乾糧,一路為他們送行。

蘇東坡心裡感念當地人的熱情,就作了一首詩:

《別海南黎民表》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遊。

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

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

他說他就是海南的子民,這一走恐怕今生再也不會相見了,你們就當我跨海去遠遊吧,都留步吧。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蘇東坡在澄邁留下了他在海南的最後一首詩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 • 蘇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詩中回顧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經歷,被貶到南方荒蠻之地,雖然是九死一生,但他並不悔恨。因為這次被貶海南,就像是一趟旅遊,見聞奇絕,是他這一生都不曾有過的。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宋徽宗一登基,就把章惇曾經打擊過的大臣紛紛錄用,這些大臣就開始彈劾章惇,歷數章惇的罪行,於是徽宗就把章惇貶到了越州,接著一貶再貶,最後貶到雷州,令其子孫不得入朝為官。

真是大快人心,再看蘇軾北歸,一路受到熱情款待。別提心裡有多舒坦了。

當年拔貢時蘇東坡親自點頭名的章援,是章惇的兒子,他此時寫信給蘇東坡,委婉地說輔佐君王的人,一言之微,足以決定他人之命運。

豁達的蘇東坡回信:“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

後章惇在貶所逝世,享年七十歲。到大觀三年恢復名譽。贈觀文殿大學士、太師,追封魏國公。

蘇東坡也死在了迴歸的途中。

蘇軾會被一貶再貶,除了自身原因,還與他的一位昔日好友有關。

章惇與蘇東坡,曾經的知心好友,隨著帝王的不斷更迭事變,他倆後來成為了政敵。章惇因一己之私致使蘇東坡晚年漂泊荒島,可蘇東坡豁達卻不怪他。

是啊!為什麼要怪他呢,如果沒有章惇的關照,或許蘇東坡這一生都不知道荔枝、椰子、檳榔是什麼味道。也見識不到這麼多的奇峰異景,風土人情!

最後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能讓我們現代的人驚醒 ,無論做人或者做事都要給別人留有餘地,留條路,因為給別人留條路就是給自己留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