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張學良為啥要除掉小諸葛楊宇霆?原因其實很簡單,換誰也受不了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謀臣相助。就算你手上有百萬軍隊,沒有一個出主意的指揮的能臣,那就是個無頭的蒼蠅,不能成大器。漢朝劉邦有韓信,明朝朱元璋有劉伯溫,而民國軍閥之一的張作霖大帥,身邊也有一位謀臣,他就是有小諸葛之稱的楊宇霆。


張學良為啥要除掉小諸葛楊宇霆?原因其實很簡單,換誰也受不了

1


楊宇霆(1885-1929)字凌閣,33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張作霖手下的參謀總長,一直在背後給張作霖出謀劃策。張作霖出生綠林,能從奉天省省長到後來的奉軍總司令再到後來的民國最後一任總統海陸空軍大元帥,楊宇霆的功勞不可磨滅,幾乎都是楊宇霆在斡旋張作霖與日本人與軍閥的關係。


張學良為啥要除掉小諸葛楊宇霆?原因其實很簡單,換誰也受不了

2


1918年,直系政府向日本借款4千萬元,購買大量軍火運抵秦皇島,楊宇霆建議張作霖劫持這批軍火。在其同學徐樹錚的配合下,劫械成功。這批軍火為奉軍裝備7個混成旅,楊宇霆一躍成為奉軍的核心人物。楊宇霆輔助張作霖治奉期間,曾協助張作霖完成了四件大事:

一是建立東北海軍,使軍隊自成體系,增強了部隊實力。

二是制定田賦制度,從軍閥、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開墾的荒地讓農民耕種,發展生產,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

三是修築戰備公路,當時東北的南滿鐵路權歸日本,修了戰備公路,交通運輸不受日本挾制,一旦戰爭起來,可以用公路與日軍周旋。

四是督辦奉天(瀋陽)兵工廠,自制武器彈藥裝備軍隊,增強了防衛能力。


張學良為啥要除掉小諸葛楊宇霆?原因其實很簡單,換誰也受不了

3


由於這樣做,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大增,使早已對中國東三省垂涎三尺的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在日本人向張作霖要求在東北實行“雜居”的問題上,楊宇霆認為這是袁世凱賣國二十一條第十六條的翻版,力主不予答應。日本人看出楊的所作所為,是他們侵佔東北的主要障礙,因而一直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可是,由於老楊深得張作霖的倚重而無法下手。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楊也沒能逃脫居功自傲這一惡習,終至招來殺身之禍。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張學良之父),接掌東北政局的少帥張學良年僅27歲,雖然當時的軍政要人表面上擁戴他,但很多人心存觀望,特別是一些綠林出身的元老重臣,根本不拿他當回事,甚至居功自傲,其中尤以楊宇霆、常蔭槐兩人為最。張作霖在世時,視楊、常為左右手,二人掌握著東北的實權,且關係極為密切。張作霖故後,二人飛揚跋扈,儼然以執父自居,對張學良動輒訓罵。每當張學良向楊詢問情況或發表主張時,楊都斥責道:“你不懂,別瞎摻和,我會做決定。”


張學良為啥要除掉小諸葛楊宇霆?原因其實很簡單,換誰也受不了

4


一次某官員求見張學良不得,只好找到楊。楊大怒道:“漢卿子承父業,如此下去,抽死得了。”(時張學良已有毒癮)遂帶那位官員到帥府問衛兵:“少帥何在?”衛兵答:“尚未起床。”楊怒氣衝衝地來到張臥室外,使勁踹門並大聲嚷道:“我是楊麟閣,快起來,有公事。”張急披衣而出,楊指指點點罵道;“老帥在世可不這樣,混帳東西,你若這樣,東北的事能幹好嗎?”這次,張學良忍無可忍,破例回敬了一句:“我幹不了你幹!”

楊宇霆之死最直接的導火索是楊宇霆父親75大壽,少帥是也是十分重視,帶著夫人于鳳至參加壽宴。張到場後,本是東北之主卻沒有幾人站起來歡迎,等到楊到場,全場掌聲雷動。張肯定咽不下這口氣,再加上于鳳至在一旁說楊功高蓋主遲早東北 ......就這樣,張下定決心要除掉楊,楊最終難逃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