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接替布爾加寧就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赫禿”對於蘇聯有著非常巨大的貢獻。

甚至可以說,赫魯曉夫是蘇聯歷史上貢獻最大的領導人之一。

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赫魯曉夫維持了蘇聯長達30年的陽壽。

如果沒有赫魯曉夫的努力,蘇聯怕是早就崩潰了。

赫魯曉夫對蘇聯的貢獻,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赫魯曉夫堅持集體領導。

赫魯曉夫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批判斯大林的專制。

一個最簡單的邏輯是,赫魯曉夫不應該批判斯大林。

誰都知道,所謂斯大林制度,也就是一人說了算的制度。

斯大林時期,國家大事大體是斯大林一言九鼎,其他人只能建議,無法決策。

因提出建議也可能存在風險,久而久之,就沒有什麼人願意多說話了。

可惜,一個人就算再牛逼,終究也有不擅長的領域或者失誤的時候。

有一個人想要掌握蘇聯這麼大的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斯大林錯誤的將大量蘇軍集結在邊境附近。

這導致蘇軍一系列慘重的失敗:蘇軍在1941年遭受了超過310萬人的不可恢復損失,其中近240萬被俘失蹤,許多官兵因為陷入合圍彈盡糧絕而被俘。軍隊的骨幹損失慘重,新組建的兵團普遍缺乏經驗豐富的官兵且訓練較為倉促。要知道,戰爭爆發時期,蘇軍正規軍加上依然在訓練的後備兵,合計只有約290萬人。

如果不是有著驚人的動員機制,蘇聯差點就因此亡國。


而當時朱可夫等將領,都指出這種部署的錯誤。他們要求將主力收攏到莫斯科附近,只利用部分軍隊遲滯消耗突入邊境的德軍。最終,像當年對付拿破崙一樣,蘇軍在莫斯科附近決戰,一舉擊潰疲憊的德軍。

甚至作為外國黨同志的林彪,在面見斯大林的時候也說過類似的話。

只可惜,斯大林不採納,朱可夫和林彪的話,就連屁都不算。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從自己執政角度考慮,誰不喜歡做斯大林呢?誰願意把權力分給別人,讓別人對你指手畫腳甚至作對呢?


顯然,赫魯曉夫只是為了自己掌權,恰恰應該支持斯大林。

事實卻恰好相反。

1958年,赫魯曉夫將中央委員會會議的人數,擴大到數百多位官員。

1962年,赫魯曉夫將省的黨委劃分為兩個平行的機制,它們分別負責農業和工業。這在某種程度上帶來管理上的混亂,也避免權力的過度集中。

赫魯曉夫批判斯大林的目的,並非同他有什麼冤仇。

實際上,一直到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同他關係非常好。

赫魯曉夫目的,是為蘇聯重新制定集體領導制度,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中國人常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就是這個道理了。

從赫魯曉夫時期到蘇聯滅亡,蘇聯並沒有做出什麼重大的決策失誤。

就連入侵阿富汗也只是保持10萬軍隊小規模,打不贏就果斷撤軍。

諷刺的是,這讓蘇聯保持了政治的穩健,卻導致了赫魯曉夫自己被大家推翻。

赫魯曉夫被大家聯手推翻,被迫強制退休時曾經大聲抱怨:要不是因為我,你們根本就不可能推翻我!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第二,經濟改革。

赫魯曉夫執政期間,嘗試對蘇聯的經濟,特別是農業進行改革。

他的農業改革有很多問題,成績也是明顯的。

斯大林時期的1951年到1955年間,蘇聯的糧食的年平均產量為3850萬噸。

赫魯曉夫改革以後,1961年到1965年間,年平均產量猛增到1.303億噸,增長近50%。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除了基本的糧食以外,蘇聯人食物的質量也大大提高。

肉類的年平均產量由570萬噸變為930萬噸,增加60%以上;奶類年平均產量由3790萬噸變為6470萬噸,增加70%以上。農莊莊員的生活明顯改善,1955年的平均月收入為25盧布,1965年達到51.3盧布。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工業方面,赫魯曉夫進步也非常明顯。

1951年到1965年間,蘇聯工業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7%。鋼的產量從3810萬噸增長為8500萬噸,煤從3.2億噸增為5.5億噸,石油從5280萬噸增為2.23億噸,電力從1340億度增為4590億度。

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資從1955年的76.2盧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盧布。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第三,減少國家軍費開銷。

赫魯曉夫同美國搞緩和目的,是為冷戰對峙降級,以避免蘇聯被軍事競賽拖垮。

1955年到1957年蘇聯單方面將軍事力量削減200萬人,1958年裁減30萬人。

要知道,1955年蘇軍有高達570萬規模。

作為一個人口不過1億多的國家,這麼多軍隊實在是沉重的負擔。

1961年赫魯曉夫宣佈繼續裁減120萬人的軍隊。

這引起蘇聯軍界人士的極大不滿,也是赫魯曉夫失去軍隊支持。

然而,裁軍近半卻大大減少了軍費開支,讓蘇聯有錢發展核心武器。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地球人造衛星。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進入地球軌道,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類。

這都顯示了蘇聯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科技。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第四,外交緩和。

赫魯曉夫多次訪美,同美國建立了相對友好的外交關係。

赫魯曉夫不惜同夢露晚餐,要求去迪士尼樂園,以降低美國民眾對蘇聯的反感。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不惜丟面子,主動服軟,為軍事對抗降級。

在赫魯曉夫時代,美蘇對抗並不算很誇張。

赫魯曉夫曾公開暗示,蘇聯不會進行核大戰:核戰爭會毀滅全人類。

這並不是赫魯曉夫怕美國,而是考慮到蘇聯國家利益的一種政治策略。

如果同美國劍拔弩張,尤其在國力、軍力都大大弱於美國的時候,對蘇聯的國家和人民沒有任何好處可言。

古巴的海上對抗中,蘇聯海軍僅有的幾艘遠洋潛艇,幾乎被美國航母戰鬥群玩死。

事實證明,至少在海上,蘇聯海軍沒有同美國對抗的實力。

一旦開戰,吃大虧的只能是蘇聯人。

尤其當年還是核時代,一旦戰爭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赫魯曉夫這麼做,是對自己的子民負責,不會因為一己之私讓人民為他去送命,就像薩達姆那樣。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另外還有很多。

甚至,赫魯曉夫對中國也有很大貢獻。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

赫氏對蘇聯的貢獻極大:1958年3月27日赫魯曉夫就任部長會議主席


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起步最早樣品。

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湖南和江西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核實驗場,中國進入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新階段。


本文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