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鮑信幫助曹操定戰略、領兗州、討黃巾,其子卻無辜受戮

鮑信是曹操創業初期的一個重要人物,曹操集團的擴張戰略,是由他提出的;曹操能夠成為兗州牧,鮑信的功勞不小;曹操擊潰規模百萬的青、徐黃巾,鮑信也有所參與,結果戰死沙場。可以說鮑信是曹操前期的功臣元勳,雖然去世的時間比較早,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曹操的崛起。如果鮑信沒有戰死,在曹操集團中的地位應該是很高的。可惜鮑信的功勞並沒有為其後代提供屏障,他的兒子鮑勳因為直言進諫觸怒曹丕,最後無辜受戮。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鮑信、鮑勳父子的事情。

鮑信的仕宦經歷

鮑信算是名門之後,其遠祖是西漢司隸校尉鮑宣,鮑宣坐事被施加髡鉗之刑,遷居幷州上黨郡長子縣。其子鮑永和其孫鮑昱也是東漢名臣,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鮑宣的後代中有一支從上黨遷居到兗州泰山郡,就是鮑信的祖先。鮑信的父親鮑丹曾經做過侍中、少府,可見鮑氏在東漢末年仍具備一定的能量。

鮑信幫助曹操定戰略、領兗州、討黃巾,其子卻無辜受戮

鮑信是忠臣之後(鮑宣受王莽迫害而死),也有家學底蘊(鮑宣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通曉經學,鮑永學歐陽氏《尚書》),鮑丹官至九卿,理應具備一定的人脈。出身這樣的家庭,鮑信的仕途不成問題,被何進闢請為騎都尉。以何進為首的外戚士大夫集團與宦官集團的關係非常緊張。何進想要消滅宦官集團,但是受到其妹何太后的阻撓。在袁紹等人的建議下,何進令董卓等外鎮率軍入朝施壓。不過何進也懂得引狼入室的危險,為了避免外鎮作亂,另一方面也派人募兵入朝,增加自己的力量。

鮑信幫助曹操定戰略、領兗州、討黃巾,其子卻無辜受戮

鮑信就是其中之一,他回到泰山募兵千人(當時張楊募兵千餘人,王匡募兵五百,似乎有數量的限制),結果沒等到回到洛陽,何進就被宦官所害,董卓趁亂進入洛陽控制朝政。鮑信勸說袁紹除掉董卓,袁紹不聽從,於是鮑信再一次返回泰山郡,組織一支兩萬規模的義軍。在次年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討伐董卓的聯軍正式形成,鮑信以濟北相的身份參加聯軍,並與曹操等人參與了對董卓的“滎陽之戰”。

鮑信對曹操的幫助

在洛陽城中,袁紹拒絕鮑信的提議,導致董卓禍亂朝政。鮑信對袁紹的態度當然是非常不滿的。鮑信對袁紹這個盟主並不服氣,反而與曹操的關係很親密。而曹操早就將袁紹視為假想敵,對於對抗袁紹的人,曹操當然也是盡力結交。這個時候雙方應該是一種盟友的關係。鮑信對曹操的幫助,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定戰略

鮑信幫助曹操定戰略、領兗州、討黃巾,其子卻無辜受戮

因為對抗董卓不力,袁紹等人喪失了希望。諸侯聯軍中除了袁術、孫堅以外,沒有人願意冒險進攻董卓,反而打起自己的算盤。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七月,袁紹威脅、巧取韓馥的冀州。這件事對於人心渙散的諸侯聯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造成更大的裂痕。鮑信與曹操商量與袁紹對抗的事情,認為袁紹實力強勁,應該避免與袁紹直接衝突,提出“規大河之南”的擴張戰略。雖然這個時候鮑信並非曹操的屬下,“規大河之南”屬於曹操、鮑信這個小團伙的戰略,不過從初平二年到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曹操一直採用鮑信提出的這個戰略。

二、領兗州

在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試圖北上與黑山軍聯合,但被公孫瓚阻撓,只能調轉方向進入兗州。鮑信勸說兗州刺史劉岱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避免與黃巾軍作戰,消耗他們的士氣和糧草,等到黃巾軍士氣低迷時再以精銳士兵突然襲擊。劉岱不聽從,貿然出擊,結果死於黃巾軍之手。

鮑信幫助曹操定戰略、領兗州、討黃巾,其子卻無辜受戮

這個時候兗州沒有長官,鮑信身為兗州人,不能自領兗州刺史或者兗州牧;而曹操的部下陳宮抓住機會,遊說兗州別駕從事、治中從事。鮑信向來認可曹操,如果曹操成為兗州牧,也符合自己的利益。於是鮑信、萬潛等人到東郡迎接曹操,曹操於是成為一州之牧守。

三、討黃巾

曹操作為兗州牧,必須要消滅兗州境內的黃巾。這些黃巾軍後勤不足,以劫掠為生,破壞兗州世家望族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如果這件事處理不了,曹操很難得到兗州士人的支持。如果對青州黃巾坐視不理,放任他們穿過兗州到太行山,可能曹操會更早地遭遇兗州士人的背叛(後來兗州士人背叛曹操是因為曹操擅殺名士,導致兗州士人缺乏安全感和認同感)。

鮑信幫助曹操定戰略、領兗州、討黃巾,其子卻無辜受戮

曹操打算將與黃巾軍的交戰地點設定在東平國壽張縣,他與鮑信率領輕兵觀察地形,正遇到黃巾軍的主力。這可以視作曹操在創業前期在軍事能力上的不成熟,將自己陷入極為危險的境地。鮑信殊死奮戰,保護曹操突圍,自己戰死於黃巾軍之手。後來曹操擊敗黃巾軍,收編百萬人口,以及三十萬降兵,成為當時較為強大的軍閥之一。如果沒有鮑信,或許曹操也會重蹈劉岱的覆轍,沒有機會開創基業了。

鮑勳無辜受戮

鮑信對曹操有救命之恩,無論是出於個人感情,還是收攏人心,曹操必然要蔭庇其子孫後代。在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曹操追憶鮑信前功,鮑信的兩個兒子鮑邵和鮑勳得以見用。鮑邵被封為亭侯,官至騎都尉,下面主要說的是鮑信的次子鮑勳。

鮑信幫助曹操定戰略、領兗州、討黃巾,其子卻無辜受戮

鮑勳原先是曹操的掾屬,後做過太子中庶子、黃門侍郎、魏郡西部都尉。曹丕的小舅子犯法,曹丕為其求情,但是鮑勳仍然秉公上報,因此得罪了曹丕。後來曹丕即位,鮑勳官至駙馬都尉、侍中。鮑勳直言進諫,勸說曹丕不要耽於遊獵之樂,勸止曹丕伐吳,引起曹丕強烈的不滿。曹丕這個人物心眼很小,當初曹洪因為不借曹丕財物,就險些被曹丕至於死地;曹植與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曹丕上位後就對曹植的黨羽進行殘酷清洗。鮑勳屢次令曹丕不滿,最後也迎來了曹丕的報復。

曹丕從壽春回洛陽時路過陳留,陳留太守孫邕拜訪鮑勳。當時營壘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隻立下標埒,孫邕沒有走大路。軍營令史劉曜打算舉報這件事,鮑勳以營壘未成為由勸止這件事。後來劉曜犯法,鮑勳一點沒客氣,要求將其廢黜。或許是單純為了報復,或許是利用曹丕對鮑勳的不滿為自己爭取利益,劉曜揭發了鮑勳保護孫邕一事。曹丕終於找到處置鮑勳的藉口,本來按照司法機關的結果,只是“罰金二斤”的處置,但是曹丕一定要置鮑勳於死地,結果鮑勳就被處死。鮑信對曹操有大功,鮑勳本無大罪,卻被曹丕以個人偏私的原因處死,不得不說曹丕確實是刻薄寡恩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